花了100分钟看了一部烂片。
先说女主蚊子又是烂俗套,没爹没妈暗恋包贝尔。
包贝尔去追陈粒沙。
到是陈粒沙人间清醒不做屌丝女神。
这一点蛮符合生活。
陈粒沙拒绝恋爱脑。
再说广东仔到东北做生意,人家实心实意做生意,一开始拿表让你们赚了钱。
你们还坑人家,拿假钱骗人货。
无论从道德还是商业你们都是没天理。
活该被人砸,蚊子也该死。
怎么后来就变成自我感动式的剧情了呢?
怎么最后都大团结,跟人干起来了呢。
一群没脑子的自我感动的呆瓜,你为什么好好的想抢人货呢?
剧情不符合逻辑,人物不符合常理。
这个打群架,广东佬做生意人多我能理解,你这些东北街溜子,在剧中穷的叮当响的。
叫那么多人过来,费用都是导演出的吧。
也不知道演的啥,自我感动式的硬吹和硬捧。
你这样使低,不是给我们东北抹黑吗?!
俺们这块儿做生意都不仗义呗,只会打群架呗!
蚊子的死不应该,最后女主还是跟了那个相亲男,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最后过的并不好,最后点结局应该和蚊子在一起,才是圆满,但是不排除会有第三部的可能性,咋的也得给包贝尔,在恋歌系列当中安排个媳妇儿啊。
都说东北恋歌两部电影拉低了包贝尔的档次,但是在我看来,他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支持他。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很不错。
我也看见有人在喷这部电影,我也看第一部,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部主要突出爱情!
第二部主题突出不是很鲜明,因为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显示社会存在的现象。
如男主在当时社会背景家庭情况父亲大哥对男主许多的责备,也造就男主每天吊儿啷当的样子内心却始终心存善良,所以才救了蚊子。
蚊子是个孤儿四处游荡每天有上顿没下顿日子一眼望不到头是多么痛苦与无奈,男主的出现让她有了希望所以才会那么依赖男主,至此每天陪伴在男主身边对她言听计从,哪怕男主喜欢女一也竭尽全力的帮助男主,到最后蚊子死去的时候心里都是男主,留给男主自己辛苦给他存了两年钱,让他不要乱花钱。
蚊子角色我觉得设计的很好,爱男主整部戏却一句我爱你的话都没有说观众却能感受到蚊子对男主的爱。
如果蚊子说了我爱你的话,我会觉得是败笔。
二十岁青春懵懂的蚊子角色对照当今社会就是个单相思不敢表露心意的人,我想到自己那么大时跟喜欢的人坐在一起时情况也和蚊子一样!
再说女主最后没能跟男主在一起我也是能理解的,女主设定我看来就是个妈宝女的设定。
从小在母亲的安排下长大不敢违背母亲,开始女主是真喜欢男主。
从男主拉她离开相亲场合,女主表现很意外和欣喜。
意外指自己打破从小就习惯了母亲的安排,欣喜指自己也会有自由和对男主的好感!
让女主出现改变主要是看见男主被人用酒瓶砸头,女主表现出惊恐却没有上前阻止。
女主从小被母亲管教哪见过这种场面,从小母亲对她的教育认知开始动摇女主对男主的喜欢开始回归妈宝女。
后面剧情就再也没有出现女主和男主有过对话,除开最后男主给女主劳力士表那段剧情。
最后男主倾尽所有得来的劳力士手表却只是女主手上戴着相亲对象随手送礼物而已,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穷人和富人问题。
中国千古以来的门当户对的问题,男主普通家庭出身,女主优越的出身和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注定两人会分道扬镳。
(从女主家有小轿车和你们都是公共厕所)电影最后男主从新回归公交车上,听着蚊子的情愫仿佛蚊子就在他自己身边陪着!
看到这段我脑海瞬间出现一段话,当你在辉煌时在你身边的人值得自己关注,在自己落魄时在你身边的人值得珍惜但能不能拥有有时候真的得看老天!
(写完后我反应过来蚊子对男主的爱已经是刻在了骨子里,女主从始至终对男主都只喜欢加好感)
一颗星都不想给!
超级无敌烂!
剧情垃圾,逻辑垃圾!!
男主心里是真没逼数,还“就是嫌我穷”,啊?
就只是因为穷吗?
不去攻击你外貌,但你打架斗殴、思想不成熟、不务正业、素质还差,正常女人都不会跟你在一起好吗??!!!
蚊子被打那段,你知道是被打成这样的,你就不担心人家肋骨或者哪里有断了的可能性,就这么生拉硬拽的把她背起来到处走,就不怕断骨刺穿内脏!?
还往没人的地方走…你找个电话打120、110是会死吗?
往人多的地方去,也会死吗?
啊?
这符合逻辑吗?
为了写死蚊子才这么演吗?
没必要啊,你不清楚受伤情况,不去挪动蚊子的身体,出去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或者其他车,送蚊子去医院,最后医生抢救后,蚊子不治身亡,也行吧??
还有最后公交车听随身听那段,拜托,要安排男主听随身听听到蚊子那段话,你可以安排在家里啊!
为什么要安排在公交车上,你见哪个公交司机开车插了俩耳机听歌的?
还哭成那样!
能好好开车吗???
能有点职业素养吗?
一车的人陪你承担车祸风险是吧!?
如果开公交车是为了要跟开头呼应,那正常!
专业的!
好好地开车就行了好吧!
就你可以脱离现实或者架空,怎么样都行,但你不能没有逻辑啊!!!
真的太烂了!!
死缠烂打的追求我真的理解不了一个无所事事没有正经工作的街溜子真的能用死缠烂打的方式追到女神(电影里是家境较好的芭蕾舞演员)换做是普通家庭的女孩我觉得也很难接受这种尬追,太跌份了。
突如其来的爱情在第三次约会的时候,女主对男主动心了,我还是想不通,一个芭蕾舞二级演员,就算是母亲逼着选的专业和工作,就算是包容一切舞种向下兼容。
但是!
怎么就对男主和小伙伴的一顿舞蹈就动心了!!!
我就当是新鲜感,以前没体验过吧女二挂了为了男主的求爱之路,被女主妈打脸没钱(自己没钱是一点数都没有最终靠女主妈的打脸愤而决定干票大的)最后被要账的打死了。
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太多了,为什么包贝尔执迷于这种电影,我说这姑娘怎么瞧上他的啊,同观影人解释说这是喜剧神他妈喜剧。
处处都贼尬!
烂片!
我的豆瓣首次开通评论,因为昨晚看完后一直想不通这剧情咋连上的。
烂剧,太烂了[摊手]不务正业的街头混混非要追人家大家闺秀,人家妈妈不同意,就怪人家嫌贫爱富。。。
但是我看了半天,你不仅是没钱,关键是你也忒不靠谱啊?
整天无所事事还到处惹事,当街斗殴打架,最后还进监狱了。。。
这谁家允许姑娘嫁啊?
你照照镜子你配吗?
无语,直接看不懂这种题材了[拜拜](魏翔在里面演满口塑料广谱的黑老大。。。
我不出戏才怪,明明一部喜剧,还把女配写挂了[裂开])
包贝尔10分,影片节奏怎么讲呢,我个人觉得与芭蕾舞演员的部分稍微有点长了,最后的结尾又是凸现哥妹之间的感情,或者是想表达最应该珍惜的人其实就在身边。
这部影片感动到我了,虽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看到包贝尔的演技,看到中国人在用心做电影。
做为一个很不专业的影迷,我很开心。
最后希望包贝尔继续加油,未来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影片奉献给大家。
电影《东北恋哥》一共两部,因为第一部的时候,包贝尔饰演的主人公于铁死了,所以说第二部的只能是第一部的前传,这也有点儿像电影《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哈城,其实就是哈尔滨了。
说是上个世纪,其实也没有多长,二十多年前吧,也就是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也是我现在想来最幸福的一段使馆了。
于铁是一个无业青年,在东北就是街溜子。
从后来的《东北恋哥2》得知,他先是开公共汽车,也算是有正式工作的。
只是因为善良,阻止小流氓欺负赵汐夕饰演的陈丽莎,见义勇为,最后却因为那块被打碎的车玻璃而陷入困顿。
无论什么原因,以结果论,就是于铁的悲剧。
没有人考虑她的见义勇为。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的年代,可以有单纯的恋爱,可以有青春的额尔蒙,可以有所谓的义气,更可以有创造奇迹的英雄。
生活水平不一定有多高,但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却真实存在。
虽然平庸的人占大多数,但是创造奇迹的人,也绝对不少。
这其中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有铤而走险的冒险者。
可惜的是于铁属于后者,也因为他周边的人都是属于后者。
不安分的于铁最终还是不会选择生活的平静。
最大的不安分就是爱情,先是爱上了舞蹈演员陈丽莎,全身心的投入的那种爱,不计后果的那种爱。
可这又是一个段终究没有结果的爱,以至于《东北恋哥》的第一部,于铁对金佳丽的爱一样,悲剧收场是必然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爱情最好的结局就是分手,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遗憾,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
如果真的结婚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定会让爱情变的充满质疑,于是,爱情就没有了,亲情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管结婚也叫“成亲”,而不是“成爱”或是“什么爱”。
也就是说婚姻,或者家庭是靠亲情来维系。
于铁开始爱陈丽莎,后来爱金佳丽;而适合结婚的其实是江易轩蚊子,不单是蚊子爱的是的本质,这个本质包含感恩;更重要的是,蚊子和他生活在一起很久了,经历了柴米油盐后,仍然爱于铁,这就是适合结婚的,其他两个女孩子基本上还停留在对生活的想象中,或是憧憬中。
这两部里乔杉饰演的于刚,是最让人心里揪心的一个。
他是大哥,他心疼自己的弟弟,他又恼怒他的不争气,他又忍耐他弟弟的“乱七八糟”。
他是一个好哥哥,很难得的那种好哥哥!
稍微有些差异的角色是韩云云饰演的晓敏,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嫂子,我看着多少觉得有些不真实。
我这期的题目是:意难平的九十年代。
意难平有无法释怀、不能放下的意思,意难平是指明明一切已成定局,可仍然心有不甘、念念不忘。
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人都心有不甘,不好的想好,好的想更好。
然后,一切却又已成定局。
于铁爱打架是环境带来的,于铁仗义是与生俱来的善良产生的,他的死因为打架造成,他的爱情没有未来,是他自身的条件注定的。
真是人人都在意难平,谁人又能遂心愿?
工业化电影,边做家务边看的,可能有些片段没看到。
其中有年代感的场景和生活方式挺写实,要钱那段还塞钱也的确是反映出来了东北人的某些重情义的性格。
说缺点:1.包贝尔演的一般。
2.把放贷和要账这件事美化了。
3.谈恋爱这件事的细节刻画的一般。
说优点:1.恋情挺写实的,感情最浓烈时因为事故而非感情破裂分开的确无法彻底了断,剧情还行。
2.家人的点永远值得加分。
评分偏低,可能是社会上会东北题材的剧集有偏见,更倾向于是网剧的认知,加上演员的确喜剧出身又不知名,有低分滤镜。
如果换了人来演可能会好一些,但能看到东北的喜剧演员抱团的现象,值得点赞。
希望有一天东北出品的电影也会高朋满座,好评如潮。
包贝尔演技依然在线,他的电影我看的不多,记得他以前是喜剧演员?
在我这对比国内的爱情片极少极少能触动我的,俩部东北恋歌都给眼泪整的稀里哗啦的,电影名还是给电影导致了局限性很大程度的影响。
会让观众以为有文化差异,东北老爷们的爱情有什么好看的,哪有南方人这么温柔细腻。
实际电影本身的情感表达是极好的,至少国内的爱情电影除了陈思诚的那部《北京爱情故事》,我还真没什么触动过的电影。
电影里二条的逻辑线是不清晰的,但主要还是爱情电影嘛。
总体是真不错的
这部戏给人哈佛很容易考的感觉= =
听过伦敦版赶紧过来打分,百老汇原版十分满分不解释啊
老片。。
如果没有最后的30分钟那就只是纯粹的脸谱化套路化无聊故事。话虽如此,只能靠最后的30分钟去拯救前面无聊的一个半小时的剧本也没好到哪里去。
Brava!
可爱!!!女孩子真好啊
只能说……我真没看出来那姑娘有多聪明……这是在黑哈佛么……
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段并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故事走向,不同的演绎给人不同的感受。Personally,我更喜欢这部音乐剧,节奏感更加的紧凑,表现也更加的火热,但有时候故事的逻辑性也有点小Bug,如果对照电影的话。比方说,那咖啡是vivian,而不是warner.,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对女性的轻视。
毫无现实意义的爆米花电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社会分化。
gay and European那段太经典了!还有walking porn也是哈哈!歌曲都很轻松愉快,爱情也很甜美,比电影更合胃口。
11点看到2点 中间伴随无数次别人的尖叫和自己的偷笑 都没有最后走出剧场 三个美国妞儿互相拥搂着边跑边跳边唱边笑来得猛烈 最清楚的内句是we are not drunk; we are just happy. 内一刻觉得去你妹的矜持 这样多好
女主长得像宋祖英
现代音乐剧果然有好多现代元素。。但是歌并不动听。。差今年的tony 魔门经 远了
应该高中大学时期看的了,几乎是英文电影的入门几部之一,女主的台词还要被拿出来练习配音。比较经典的甜心剧。
这个也就第一部还行了,通篇的粉红色让我真受不了
查漏补缺
..太二了...
一般
太理想化 肥皂剧
原来觉得很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