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观音山》张艾嘉说人不应该永远孤独,可是快乐能维持多久?
并不是所有理想生活都实现了快乐就会一直伴随,就像天气不会永远晴朗,总是会有阴雨连绵的时候。
我一直好奇结了婚的人拿什么维持感情?
真的有那么多话可以说吗?
琉璃子和聪的婚姻生活看上去很美,欺瞒了所有人,但还是有装不下去的时候,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还是被人发现不在状态。
可是那样的相处模式却又是很多情侣所向往的婚姻,不干涉彼此的自由,有自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寂寞还是如影随形,体现在每一个可以体现的小细节里,连陌生人都可以感觉的到。
伪装的太过完满,不仅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忘记了怎么去沟通,忘记了生活里应该有些激情。
好像就是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那有主动投怀送抱的后辈出现时就来一场约会吧。
不过聪一点也不认真,看上去十分勉强,并不是真的想要偷情,只是想把自己的寂寞找一个寄托,而且时时刻刻他都在拿后辈和妻子做比较,她们完全是性格不同的两类人,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新鲜感和刺激,只不过是按部就班。
亦或者是借后辈的回忆想起他和琉璃子的最初。
回忆不是最重要的,想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琉璃子也许是因为活的更自我些,所以她也更孤独些,执着的津川一出现我就知道她逃脱不了。
总是选择在晴好的日子和津川做爱,但还是要按时回家等待丈夫归来,即使在家也需要用电话联络,但那毕竟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地方。
隔空的拥抱得不到温暖,但其实这是最好的距离,我以为这是你想要的,所以始终没有让你离我更近。
她没有对聪说我爱你,那是因为如果说出来就像是欺骗,而她在津川面前可以坦诚,所以她虽然看着津川告白,但空洞的眼神出卖了她,所以津川才会觉得好过分。
美弥子很懂寂寞,她看得出泰迪熊寂寞的姿态,怎么会不期待一只不放开的手?
只是那个人的目光被别人吸引了。
一个人寂寞两个人同样很寂寞,所以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原点。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还是有很多人前扑后继的加入这座巨大的墓冢。
未来是乏味的,除了接受别无选择,惟有孤独才是永恒。
刚刚看了甜蜜小谎言,很真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弗洛伊德说,人的意识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结婚之后,是超我一直在维持着婚姻。
也许我的比喻有点老,但是,从一个精神病专家的眼光看来,或许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不正常的。
而事实又岂非如此。
一对有较高修养的夫妇可以和谐地维持一段成功的婚姻,但是,自我和本我的矛盾还是一直存在,存在的现实生活中……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一样孤独。
甜蜜 ,是在婚姻里,在爱情里,各自想得到的那种情感和感觉,夫妻双方出轨时,那也许是甜蜜吧。
谎言,是双方对对方和对自己撒的谎。
骗自己婚姻继续走下去,骗对方自己没有任何问题,骗外人以为他们是完美夫妻。
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琉璃子的孤独,丈夫不知道要什么的心,夫妻两貌合神离。
丈夫和别的女人出轨时,该干嘛干嘛。
但对妻子却连个拥抱都不懂。
琉璃子在丈夫身边,就像个只懂得悉心照料家中一切和丈夫的一切的完美家庭主妇。
但在情人身上找到了激情的自己。
她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却又像知道一切。
丈夫也许有愧疚,但终究不懂得如何面对夫妻生活和面前的妻子。
这电影说出了很多人不敢承认的事实。
唯一的谜,是为什么这两个人能结婚......
有对夫妻,结婚三年,生活幸福。
相敬如宾,从未吵架,突然有天,女的出轨,与此同时,男的外遇。
生活依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夫妻负疚,互道抱歉,我回来了。
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过这部电影后,最初是这么想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离婚?
这样一段冷冰冰感情,说得好听的是“柏拉图”,也没看到有多少精神恋爱的成分,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寥寥,男人成天躲在房间里打游戏,同居一室交流工具还是电话。
这样完全脱离肉体的婚姻,令人不解。
如果某一方的身体有隐情,那又另当别论,可是明明,双方不是没有欲望,却都在外遇身上实现。
看完电影许久之后,慢慢去尝试理解这部影片,是因为一个朋友同我讲起她的无性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后来还是没有,已经有了七年之久。
说是丝毫不能和对方亲密接触,觉得害怕,根本进行不下去。
便要反问:那,当时为什么还要结婚。
但随即想起结婚的社会属性,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看到周围的同龄人都陆续结婚生子,父母又在唠叨,正好这么个时候,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工作安定的,脾性良好的男人向她求婚,便也顺利成章的结婚了。
只是在结婚之后发现,结婚虽然有其社会属性,也有其法律定义,却改变不了人的肉体的本能,有些身体之间确实丝毫不能产生激情。
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很难理解吧。
现在的我,也只是尝试着去理解,因为我尝试着去接受,人的生存方式确实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性这码子事,也许就和人对食物的感觉有些类似,大部分人还是挑食的。
理解是一回事,放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朋友的角度来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譬如,她想要孩子,怎么办。
每个月伴随着生理周期的来临,荷尔蒙的波动,总会有欲望膨胀的时候,怎么办。
在婚外碰上自己喜欢的人,怎么办。
这就和影片中那些发生的故事联系起来,怎么办,到最后应该都是在别人那里办。
也有另外一个经历无性婚姻的朋友,是在生完小孩之后,被老公彻底冷落的女子,说起来是另外一个悲哀的故事。
问了她怎么办,说是为了孩子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
替她着急,她还回我一句:你也是女人,还是单身,应该明白有时候身体的愉悦不是最重要的。
我想想,有时候确实也是,便无言以对。
会从这些朋友处,看到婚姻极其冷淡的一面,说没有受一点影响,没有一点失望也是不可能的。
冷淡下来的不仅仅是性,还有由此而来的漠不关心。
在中国的道德背景下,首先离婚是件丑事,就算夫妻感情不和,身体不和,你争我吵,双方不情不愿过一辈子的也很常见。
而且,就算一方想离,为了面子、地位、财产、孩子等等,另一方拖着不肯答应的也是屡见不鲜。
只要是有了婚姻的藩篱,道德的帽子盖着所有可能出墙的杏子,一旦墙边有所动静,也会受到诸多道德准绳的鞭笞。
觉得受了侮辱的那一方,大多绝不肯忍气吞声,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
要不了你的心,就要你的人,要不了你的人,就要你身败名裂。。。
闹到最后,原来的家是不复为家,大多是鸡飞蛋打,反目成仇。
日本的环境到底不一样些,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
在婚内的身体里找不到感觉,也不争吵,还挺淡然。
一方面,身体悄悄往婚外发展,似乎道德谴责也不那么厉害。
撒个小小谎言,偷偷摸摸一阵子,过去了,该是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到最后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同姓一个姓,老公老婆的年金放在一起养老,也还是一个家族,真正的少年夫妻老来伴。
他们也说,婚姻也不是完全为了性,也不为了生孩子,为了有个家,还有双方在一起的安全感。
这样的婚姻即便是极端,倒也不能说少见。
虽然不完全理解,也是尝试着去理解。
整部剧平淡安静,没有大喊大叫,没有过分离奇的情节,没有争吵打斗.但是一个个小悬念.吊着人的胃口,在忐忑中进入主人公的世界,到最后终于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没有意外,却很意外.琉璃子,名字很美.长的也很漂亮,情绪饱满,一个不小心就青筋暴露,眼眶泛红.男主岩本聪,从头到尾的内心戏,没几句台词:"恩?噢..."无论是对老婆,还是情人,都是放不出半个屁来.整天就只知道在房间里玩游戏,看漫画,早晨看报纸....电影开始没多久,"茄碱杀人"让人不禁揪一把冷汗...握草,这女主男主要双双挂掉的节奏啊;这个预期被男主妹妹打破了;接着海边度假的时候,"殉情男女",又不禁让人捏一把冷汗...握草,这男主女主是双双跳海的节奏啊.然而最终并没有什么发生,除了陪伴女主享受孤独寂寞时光的那只小狗,恩,狗死了,老公没死,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了."玫瑰开放枝头,是世上最美至景...转瞬即逝...",老太太和硫离子一起念起了歌颂爱情的诗句.两个想谋杀亲夫的女子,诗句在她们的心头回响.诗句温暖了他们,也揭示了美好爱情的转瞬即逝,以及终身无法排遣的孤独.一个人,孤独;两个人,同样孤独;这美好转瞬即逝,这孤独让人发狂到想杀人.何其寂寞的人生.男女主分别出轨,他们在情人那里燃烧着激情,同时小心保护着摇摇欲坠的婚姻,尽管这婚姻里没有爱情,但这份温情和安全依然让他们难以割舍.硫离子对春夫说"我无法欺骗你,就像你也无法欺骗我,因为谎言是用来保护想保护的人或事物的.可是,我爱你"硫离子爱春夫,可是并没有保护他的"习惯"和冲动.丈夫才是他生活中最安静的温度.他们都找到了激情,可是最后却都回归了家庭.或许另一种剧情是双方分别私奔,开始另一种生活.然而,那又能如何呢?最终还不是回到平淡的轨道中彼此"孤独"吗?剧中并没有明显的对待婚姻和感情的态度,以爱卫生更好吗?还是辛苦维护着婚姻更好?编剧像是一个观察者,安静的盯着年轻夫妻的生活,看着他们的孤独,看着他们的痛苦,看着他们彼此尊重,看着他们互相欺骗,看着他们互相依赖.主人公自己做了选择.几乎没有痛苦和纠结的做出了选择.出门转转,总要回家的.琉璃子质问岩本聪:"我确定我们之间没有爱情,虽然我也不知道我是否需要爱情;我们之间没有爱情,可能是因为它不是必要的吧."在婚姻里,爱情不是必需品,这或许才是婚姻的真谛吧.这听起来有些悲惨,我们岂不是要眼睁睁走进婚姻的坟墓?没错,坟墓就在那里,早晚要进去的.至少,这个坟墓是安全的,有温度的,虽然并不那么炙热.
看完了。
说的是一对夫妇各自出轨的故事。
然而这究竟算是故事,还是事故?
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
没有高潮的情节。
结婚三年的两个人,约定的柏拉图,压抑的热情,平淡如水的生活。
没有激情,没有暧昧,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还要打电话叫你出来吃饭。
每天早上出门上班,回到家,妻子等在门口,微笑,“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
就连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没有表情,机械一般重复,重复。
相敬如宾吗?
不,死一般的沉默。
大片大片的沉默。
就连拥抱也要事先打报告,然后就是丈夫机械般的环着双手,妻子闭上眼睛,两人的身体甚至没有其他的触碰。
隔着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是拥抱而已,为什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影片的节奏很慢,坐着地铁的两个人,妻子问:可以牵手么。
然后唔。
没有拍到两人牵手的镜头,像陌生人一样的距离。
地铁到站,门打开,一面墙,孤独而沉默的立在那里,不言语。
“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以为两人都是性冷淡,可是明明不是。
对着别人为什么可以有那样炽烈的激情。
毫不掩饰,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
我以为我看的是爱情片。
影片的最后,两个人在旋转楼梯对视,“抱一下好吗”“我回来了” “我也回来了” “……是我” “是我。
”明明好像是爱着的,是在乎的。
可是为什么,女主角是那种我看着很舒服的眉眼,不是过分张扬的漂亮,只是疏疏离离的模样,穿米色或者淡色的棉麻衣服,坐在家里设计泰迪熊。
我一直觉得她就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脾性,对着丈夫也是这样,官方的笑容,刻板的言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表情,连皱眉头都不会,好像每一块肌肉,都事先量好分寸,该怎样笑,该怎样对话,统统设计好。
但是对着另一个男人,为什么她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皱眉头。
为什么可以对着另外的男人说爱,却从未对丈夫说出口。
男主角亦是如此。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不懂。
喜欢泰迪娜娜的那个女孩子,把泰迪递到女主角面前,哀伤而无奈地说:我已经不需要娜娜了。
离开之前,扔下一句: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寂寞。
这个曾经很喜欢泰迪娜娜,并且对女主角很敬仰的女孩子,没想到自己的男朋友会在为自己买下娜娜的那一刻,爱上了设计娜娜的女主角。
究竟是命运还是刻意为之。
不爱不喜欢,又为什么要在一起。
但是如果不爱不喜欢,又怎么愿意同床异梦,不爱不喜欢,又怎么愿意在经历了火辣辣的热情后抽身离开,回归家庭。
到底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经历的岁月。
甜蜜?
我突然不懂影片名的含义。
也许旁人永远看不透吧。
谎言,想要保护才会有谎言。
不在乎的人,你连撒谎都不屑。
最后是两个人一起参加别人的婚礼。
制作了一堆泰迪,放在铺满红白玫瑰花瓣的礼盒里,然后想起为数不多两人一起散步的场景,女主角边走边说:夫妻之间需要红玫瑰和白玫瑰,红玫瑰代表热情,白玫瑰代表真实有了这两样的话,夫妻就可以相处好。
多希望影片能在这个时刻停止。
一起散步的他们,般配的互相陪伴的背影,才是最绚丽的场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孤单单(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441293/本是夫妻出轨的道德问题,被演绎得很轻松,很小资,犹如题目甜蜜的小谎言一样,夫妻之间只是一个甜蜜的谎言。
小清新的味道让人对出轨有了诸多的理解和向往……没有激情,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爱好,男主回家就回到自己的小屋打游戏,女主制作着孤独的小熊,世间这样的夫妻将何去何从?
虽然害怕,但仍然向往;虽然愧疚对方,但仍然约会;虽然心系配偶,但仍然无法拒绝三者……每个人内心深处是怎样的孤单怎样的体验?
饮食男女吗?
那种 想要继续下去 却又沉闷难耐的煎熬和不甘 大概就是鸡肋般的爱情吧电影的节奏如同男女主角的感情一般沉闷而又不舍三星半毕竟我是抱着期待的我想看到解决这种闷局的方法然而并没有只是妥协 认可彼此的不舍 再鼓起勇气去爱对方一次 因为不想放手 因为不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都是孤独的所以 不要把孤独感仅仅怪罪于对方孤独 来自于自己 来自于我们。
红玫瑰和白玫瑰从一开始片头就贯穿整个故事情节。
“爱情需要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代表热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只要有它们,两个人就可以相处的好。
”女主角大概是这样对男主角说的。
刚开始看这片子的时候,以为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现代男女的机械婚姻生活出现的问题。
看得出女主角是个推崇夫妻间有个人空间的信念,白天男主角聪上班,女主角在家缝制泰迪熊。
一下班男主角就回房间打游戏机,女主角做完饭则打电话叫他出来。
他们之间奇怪的相处方式显然更突显他们之间的婚姻问题。
他们连拥抱也是隔着一段小小的距离,没有肌肤之亲带给他们的除了是寂寞感就是寂寞感。
后来才知道他们推崇的是柏拉图爱情,但这样的爱情模式根本不能维持。
他们纷纷的出轨虽然只是肉体上的出轨,但还是爱着对方的。
但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爱着对方却不能肌肤之亲呢?既然没有激情了,为什么不能选择分开。
显然这跟柏拉图式的爱情有关。
确实,爱情需要红玫瑰和白玫瑰。
他们用谎言来维持这段平实的婚姻。
这个结尾让我感觉被导演嘲弄了
有趣
走出影院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竟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进入了兰斯莫斯的电影...
紧接着朴赞郁看的,真的是强烈对比出兰斯莫斯的镜头有多单调了,情节也一根直线走到底,基本全靠对话推进,聊多了疲软且乏味。过分点短片体量就够解决了。
兰大师终于在继龙虾和宠儿过后,又拍了一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电影,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石头在这一部里面终于不用过度装疯卖傻了,演技反而更有说服力。但我私心觉得这戏里面最好的演员是演Don的Aidan Delbis。另外很多人在评价一战再战的时候,说保大师在戏里面无差别地平等攻击了左派和右派,但那部戏里面政治隐喻更像是风格精美的背景板。兰大师这部作品才是精准地同时攻击了左派跟右派。
好荒诞的片子,看得我一懵一懵的,杰西普莱蒙和艾玛斯通演技真的牛逼
最疯癫的剧本,最悲伤的内核。当“拯救地球”成为一个疯子的呓语,其所照见的现实反而无比真切。一场笑到流泪的悲剧,震撼人心。
依旧是很美好的精神状态
兰西莫斯又随手甩出了一部世界观层面大爆炸的前卫概念电影。《拯救地球》讲的是劝说的艺术:信念、说服,以及那古怪拉扯的逻辑内核。他标志性的冷调子混上那种他独有的扭曲幽默,让整个过程既冰冷变态又好玩。我没看过原版的韩国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惊喜。我听说剧情几乎和韩国版一模一样,而且韩版更变态更折磨,但这个概念和兰西莫斯的导演风格契合得太完美了,所以情节虽缺少新意,还是一部各方面成熟的好电影。
虽然还是很有观赏性,但和之前的poor things 宠儿 龙虾等相比实在是太平庸化了
这个片子我不知道怎么打分,三星少了,四星多了。中间有一场,看得心跳加速,如坐针毡,让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好在让人有想继续看下去的冲动。黑色幽默,好笑又悲伤,但是以悲为主
脑子都是看完编号17浪费一晚上生命的记忆 于是又这样浪费一晚上生命 连愚蠢的点都一模一样 马勒风bgm硬凹那些尴尬的极左阴谋论情节我真是笑哭了
看完感觉Yorgos所说的暂停事业并非空穴来风,这部依旧节奏把控的很好,以外星人,造物者来审视当下人之情感的淡漠、极端、对生活的态度与消极的反思浪潮来体现人的存在到底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是当观众游走在这两个主要角色之间,两种perspective皆体现了非常不同且令人不适的感觉。绑架兼阴谋论拯救者并非完全无辜,而被绑架者兼邪恶外星人也不是空穴来风。甚至可以说是善良的品格最消极版,人性自带着腐烂气味。自认代表真善美的高级阶层在实验剥削,而脆弱的反抗者以暴力回应英雄主义。
#2025BIFF B+
兰斯莫斯为了结尾这碟醋包了整盆饺子。
对话太多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真的一刻也看不下去。到最后,她竟然真的是外星人。👽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在除了片名、导演和女主演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体验五星
多么美丽的结局。以及,为什么每次从影院看完兰斯莫斯都会头疼?
#Venezia82-主竞赛底层蠢,上层坏,相信这套的又蠢又坏。花点功夫都放在这些东西上了,最后再来个自以为戳同温层情绪的结局,无聊又算计,这倒是一如既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