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纪录片《帝陵》概述该片讲述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中华民族,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以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皇帝的生平及皇帝的个性、故去时代的风貌与逝去岁月的故事,都会在皇帝陵墓中展露无遗,是其一生心思的精粹。
通过精彩旁白,高清数字化手法运用,全方位实现历史的穿越,仿若皇帝本人再生,历史画面重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古色古香的风韵之中恰有一抹现代潮流科技的色彩,古为今用,求而得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对《帝陵》的分析《帝陵》是创作模式为阐释型的一个专题系列题材,在历史人文文献形态上建立起来的特别纪录片。
该片将现实世界的书籍文献的证据链结合起来,组织成更具修辞性及论述性结构,直接向观众表达,通过旁白提出观点展开论述及叙述历史,并加解说词推进,解说员声音宏亮清晰,具有鼓动性与情绪传递性与画面同步推进,减少了叙事学手段,多采用主题分层,开展纵深论证,利用证据式剪辑,一切剧情推动为论点服务,强调客观印象和证据确凿的论点,大体上用主题先行,结构为主,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帝陵”与时代的故事,其中还采取了大量的模拟重现——电脑模拟三维画面刨析,故事化手法描述最完整的帝王历程,双时空交替进行,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与之前作相比,配乐与文案同样精良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动画效果。
壁画凤格实在是太棒了。
多好的东西,就这还有一大群人喷,真的很不能理解。
我看到很多人质疑的一点在于,是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我承认的确有很多地方导演组发挥了一下想象力。
但我认为这并无不可啊。
记录片也是一种影视作品,既然是影视作品当然应当允许艺术加工。
历史纪录片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历史科普作用,让人对于那段历史有一个初步大体的感受,它是面相大众的,没有人期望通过观看纪录片去了解严肃的,学术性的历史。
也许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超常人,也许你是一个历史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如果是这样你大可不必看此纪录片,你去看资质通签,你去看新旧唐书,你看去史学界大佬们的论文与著作。
何必跟一个纪录片较真呢?
纪录片的作用就在于让那些对于历史缺乏基本了解的人建立直观的感受,引发大家对于历史的热情和兴趣,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大唐帝陵还是比较成功的。
并且,我认为当下的中国,这样记录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当给予其一种肯定或者鼓励的态度。
即便你史料积累远超大众,即便你对某个朝代研究颇深,也请不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恶意批评一部和你本不在一个纬度的历史纪录片,因为你从来就不是它的受众。
特别是,当批评的唯一目的,只在于展现自己学识渊博的时候。
这实在有点秀优越感的嫌疑。
况且,对某个特定朝代,掌握多一点的史实,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在西安城北三原县附近的关中唐十八陵,位于西汉十一陵的北面,写满了大唐289年的历史。
唐代帝陵分两种,一种是堆土成陵,选地势较高的地方挖墓穴,然后封土夯筑成土堆,如献陵。
另一种是因山为陵,选择地势优越的山峦,从侧面凿通道,称为山陵。
大唐后一种较多。
李渊出生北周朝的关陇贵族集团,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广是他表弟。
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八大国柱,其母和独孤皇后是亲姐妹,独孤氏一门三皇后(杨坚,父亲李昞,北周宇文毓)。
611年,河南李密瓦岗军,江淮杜伏威,河北窦建德相继起义。
615年,时任晋阳太守李渊从山西太原进兵,昭告天下,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广年仅14岁的孙子为帝,不但打出了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合法外衣,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北连突厥,一举攻克长安。
618年唐朝建立。
三省六部制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三省可相互牵制。
此时,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新兴关东豪强集团和以太子李建成为代表的的关陇军事集团的储位之争日渐激烈。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整个家族被诛,李世民成了唯一的储君。
二个月后,李渊禅让,称太上皇。
公元635年,70岁的唐高祖李渊去世,埋葬于献陵。
李世民玄武门后住到了原先太子的东宫显德殿,但是每夜睡不踏实,最终是尉迟恭和秦琼把门。
后两人被百姓流传为门神习俗,辟邪去灾。
公元626年,突厥深入长安,刚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 被迫设疑兵之计 ,和东突厥在渭水桥上缔结和平盟约,史称渭水之盟,改年号贞观,并且开始减税安民,修生养息。
贞观2年,逢天灾,当年,李世民趁着东突厥和薛延陀纷争,一举消灭梁师都政权,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套地区。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世勣(原徐世勣)等人讨伐东突阙,灭之。
此时南抵阴山,北起大漠全部归入唐朝版图。
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今西藏)。
贞观22年,李世民派阿史那杜尔大破西突厥于碎叶,设置安西都督府,大唐边疆被推进到帕米尔高原,丝绸之路再次开启,被称为“天可汗”。
贞观23年,公元649年,52岁的李世民去世后埋葬于九嵕山的昭陵陵园,有著名的昭陵六骏。
阿史那杜尔要求殉葬,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诠释吧!
唐高宗李治继位,改年号永徽,但是被凌烟阁之首的长孙无忌所制。
在李世勣的支持下,李治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标志着对长孙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发动的政治攻击。
公元658年,大将苏定方灭西突厥,大唐疆土到达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
公元661年,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西域都督府。
663年,刘仁轨在朝鲜半岛白江口打败百济和日本联军,此战奠定了东亚地区以大唐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669年,唐帝国版图东起辽东日本海,西临咸海( 今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 ),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总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达到历史顶峰。
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为保存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而建。
公元660年,高宗传染了风疾,力不从心,逐渐让武则天参与协助政事。
683年,56岁的李治去世,二帝(武则天)同葬于梁山的乾陵。
684年,东都洛阳,武则天废刚愎自用,昏庸无能的三子唐中宗李显,册立四子唐睿宗李旦为帝。
其长子李弘夭折,二字李贤谋反被流放巴州,后被逼自尽。
公元690年,66岁的武则天登基,号圣神皇帝,改年号天授,降睿宗皇帝为皇嗣。
698年,册立李显为皇太子。
700年,71岁的一代明相狄仁杰去世。
705年正月,发动神龙政变,据说得到了中宗李显得支持,诛杀二张,恢复李唐皇室,中宗继位。
同年12月,82岁的武则天崩。
唐中宗李显继位后,为了报答妻韦氏的当年的不离不弃,让其垂帘听政,韦氏还私通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其女儿安乐公主也骄横跋扈,几度要立为皇太女,并且不断凌辱皇太子李重俊,不得已被逼造反杀了武三思后,竟然当断不绝,后退居钟南山被左右杀之。
710年,韦后连同安乐公主,毒杀55岁的李显,后葬于定陵。
后人评价他亲小人,远贤臣,对于权臣,宗室和皇后之争,不能加以控制。
当年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再次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
随后唐睿宗李旦登基,和李渊一样,也是陷入了立储的困境。
此时嫡长子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的理由退出竞争,死后谥号“让皇帝”葬于惠陵。
李旦此时陷于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女儿,其胞妹)和李隆基的争斗之中,712年,让位唐玄宗李隆基,成为太上皇。
当年七月初四,太平公主意图兵变,但是被人告发,三日后被赐死,当年改开元年号,重新启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史称开元盛世。
公元716年,55岁的李旦崩,葬于桥陵。
后人评价李旦一生淡泊无为,但是作为父亲及其成功,长子李成器以谦让闻名,三子开创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文化繁荣,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崔颢,张九龄等汇聚此时代。
但是之后罢免了敢于直谏的张九龄,启用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开启了长达14年的霸权。
61岁的李隆基爱上了自己的儿媳妇杨贵妃,又将治国大权交给了其堂兄杨国忠。
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军事权力开始向节度使集中,形成内轻外重的不稳定局面。
755年,手握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旗号,长达七年半的安史之乱开启,成为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分界点。
78岁崩后葬于泰陵,至此初唐完结。
756年,李亨领三镇节度使,在灵武继皇帝位,称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位在首都外称帝的。
正式肩负起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
首先急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三朝元老,再造李唐)西进灵武,与回纥和李豫一起于757年6月收复长安,10月收复洛阳后迎回玄宗。
自此他不信任朝中任何大臣和将领,逐渐将权力交于宦官和外戚。
762年,外戚张皇后想另立太子,被宦官集团兵变幽禁,导致52岁的肃宗惊吓而崩,葬于建陵。
762年,唐代宗李豫在宦官的拥立下称帝,无奈宦官李辅国自认为有2代皇帝拥立之功,嚣张跋扈,李豫采取了捧杀战略,欲取之,先与之,称尚父,领宰相职位,然后利用其集团出现的裂痕,用宦官制约宦官,最终杀了李辅国。
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然而碍于当时政治军事局面,不得不瓜分河北等地授予叛军旧将,于是各地争相,藩镇格局建立。
779年,53岁的李豫崩,葬于元陵。
38岁的唐德宗李适上位后先把大权从宦官手里夺回,继而改革经济,开始试图压制藩镇,失败后四镇开始自立,泾原之变后逃离长安,奉天之难10个月后重回长安,将此前削藩一并作废。
随后他又开启了宦官掌握禁军的先河。
805年,64岁的李适崩,葬于崇陵。
唐顺宗李诵带病(哑巴)继位后,一番改革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7个月后被禅让。
柳宗元,刘禹锡被贬边远各州的司马。
崩后葬与丰陵。
中兴之主,跻身唐代三杰之一的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当时三分之一的疆域已实际脱离了控制,他重用削藩的大臣,先后平定西川,江南,河北,淮西等节度使,长达60多年的藩镇割据结束,史称元和中兴。
为什么?
1.继位时正直壮年,精力旺盛,勤于政务 2.从小目睹藩镇叛乱 3.敢于纳谏,形成了贞观时的良好政治风气,进行经济改革。
但是平定藩镇后,崇佛佞道,痴迷神仙和丹药,韩愈上书,被贬到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820年,被宦官弑杀。
享年43岁,葬于景陵。
至此中唐结束,晚唐拉开序幕。
821年,唐穆宗李恒继位,守以成之业而不保,游性无常,服金丹,短短4年驾崩,葬于光陵。
唐敬宗李湛,纨绔子弟,纵情享乐,杜牧写下阿房宫赋劝谏,827年,年仅18岁被官宦杀害,在位2年,葬于庄陵。
唐文宗李昂登基后,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三座大山压着,初唐李世民严格限制宦官,只能是服侍,玄宗怠于政务,小事交给高力士,开启宦官专政。
835年,皇帝连同大臣发动甘露寺之变,结果600多大臣被杀。
从此天下事皆有宦官把持。
840年你,32岁崩,葬于章陵。
唐武宗李炎继位后,下令全国灭佛,因佛教人数众多,影响生产和经济,846年,33岁崩,死于吃仙丹。
葬于端陵。
唐宣宗李忱继位后,大智若愚,趁吐蕃内乱,收复了失去百年的河,湟之地。
史称大中之治。
但小太宗晚年由于立储问题的犹豫,内乱,给了宦官重新掌权的机会,859年,同样死于仙丹,享年50岁。
大唐走向了末路。
唐懿宗李漼是昏君,间接亡国的代表。
浙东的裘甫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第二年,南诏入侵,在徐州的募兵开始被宣布3年后可返乡,但是朝廷多次食言,无奈强行返乡,最终演变成庞勋起义,为五年后王仙芝和黄巢起义指明了方向。
史书记载,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873年,41岁崩,葬于简陵。
年仅12岁的唐僖宗李儇被宦官拥立继位,品行和唐穆宗,唐敬宗一模一样,靖陵是陕西最后一座帝王陵,此后首都东迁中原。
874年,大旱,河南王仙芝率先起义,第二年黄巢呼应。
880年攻占洛阳,进兵长安。
如同120年前的玄宗一样,唐僖宗仓皇出逃到成都。
881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各地勤王,其大将朱温投降,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唐僖宗总算回到长安。
但是几乎所有藩镇都自立门户,885年,第二次出逃。
888年又回长安,崩。
年27岁。
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帝李晔迁都洛阳后弑之,葬于今河南偃师的和陵。
然后拥立12岁的李柷,是为唐哀帝。
907年,逼迫其禅让,建立后梁,葬于今山东菏泽的温陵。
自此唐朝历经21位皇帝,289年后覆灭。
梁唐晋汉周,五代十国开启。
其实是把大唐历代皇陵作为时间轴串起来,逐步解析开唐至盛世的发展历程。
我一直认为唐的繁荣是站在大隋的肩膀上的,用现在的角度来说,就是这是个有基础的公司,有良好的基础建设,独到的核心技术,优秀的人才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公司;但是商业的洗礼居然让我这个当年某区重点中学的文科政治状元竟然忘了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这句经典……唐的伊始就是军事叛变,李世民继续政变夺嫡,再后面一代女皇…直到陈桥兵变……唐宋的繁荣与强盛毋庸置疑,屹立当时世界之鼎盛比今日之美利坚有过之无不及,然而每个人看此片的角度不同,可能感悟的也不同,于我而言,最感叹的莫过于这些大佬的折腾,丝毫没有延缓时代的进步,只要把住了舵,哪怕靠浪,也照样扬帆……
公元650年长安城太极殿,李治改年号永徽,徽,美好之意。
唐三省六部的制度下,皇帝的政令必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像皇帝负责,由三省组成的宰相集团,总百官治万事,是帝国实际的权力核心,而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同时又知门下省事,独掌两省大权,大肆铲除异己,朝堂之上一言堂。
永徽六年,李治28岁,联手徐愗功(原名徐世勣,李勣),立武昭仪为后,李治击败关陇集团。
公元658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
公元661年,昔日中亚大国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中亚河中地区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大唐疆域达到了历代中原王朝向西扩张的顶点。
公元663年,刘仁轨率领唐军在白江口一战,大破百济与日本联军,一举奠定东亚地区以唐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公元665年,皇后摄政。
公元669年,帝国版图东起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职越南横山。
北越贝加尔湖
书圣纪碑是武后打破帝陵不竖碑碣的传统,在陵园朱雀门外,为高宗竖碑。
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最讨厌历史 现在工作了 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居然喜欢看历史方面的影音书籍等 最近一直在看大唐帝陵 感受大唐皇帝的荣耀时刻以及难掩的悲伤故事 从前只觉做皇帝是万丈光芒 现在看看是高处不胜寒啊 还有建造帝王陵寝的工匠真的是厉害 一千多年前的人工建造简直无法想象 ps:看到第三集唐太宗李世民驾崩 那些突厥将领用自己的民族方式缅怀太宗时 有割耳朵 有磕头磕的头破血流的 更有甚者愿自杀殉葬 我看哭了 哎 李世民虽然弑兄逼父 但是他依旧是那个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皇帝 后续继续看~
题材:历史题材动画纪录片主要内容及评价:以唐玄宗之前的六位帝王陵寝为切入点,围绕从初唐、盛唐到中唐的时间线,讲述了大唐王朝的政治更迭及每位帝王的境遇,其中包含了帝王治国的功过、弄权的手段、家族亲情的取舍等,是了解历史不错的纪录片。
以动画形式和故事的方式,画面也很精美,看到弹幕说有一些服饰、礼仪方面的不严谨疏漏,但总体来说不影响对这段历史的探知和了解。
唐陵应该有十八陵,但该纪录片只讲了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的陵墓,应该会有第二季,期待。
更具体一些的收获和感想:1. 首先,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有一个承载魂灵的阴间世界,所以每代帝王都会将其在世的丰功伟绩复刻于陵寝中,而且都会把当时的都城复刻进去,而且陵寝中不仅包括放尸体的地宫,还有大片的寝宫及其他。
2. 唐代的陵墓是开山建陵。
3. 唐代两都城:西-长安,东-洛阳(主要是武则天),4. 大明宫是李世民为给父亲修建的,后来李治修建完成。
5. 关于权位斗争:唐代基本上很少最终是嫡长子获得皇位,好几次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李隆基),还有神武兵变(李唐力量逼宫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还有女性弄权(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唯一的兄友弟恭是李旦的儿子们。
6. 李渊太原起兵,借匈奴之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玄武门兵变后让位于秦王李世民,死后李世民建献陵。
7. 李世民为秦王时领兵立下汗马功劳,昭陵六骏就是虎牢关,李世民有贤妻长孙皇后。
李世民文物韬略、贞观之治、天可汗,于长孙皇后逝世后开始建昭陵。
8. 门神习俗的由来:李世民被封太子后,迁居咸德殿,夜不能寐,大将秦琼、尉迟恭自请为太子守门。
民间百姓纷纷效仿,驱灾辟邪。
宋代古籍残本曾记载,暮年的李世民曾经发出这样的苍凉一叹:吾死之年二六而已。
9. 李治年号永徽,即位后先处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一言堂,因身体羸弱需要武则天帮忙处理,后来武则天垂帘听政。
李治极大扩张了大唐版图。
死后葬于乾陵。
10. 高宗离世一月后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为帝但幽禁别院,后于洛阳登基,改号武周。
李显儿女均被武则天处死。
在狄仁杰建议下,考虑储位事宜,公元701年十月,武皇下令西返长安,改年号长安。
后又重返洛阳,神武。
神武政变后武皇传位太子李显。
11. 法门寺,唐代皇家寺院,有出土武则天的衣物。
12. 李显即位后,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天子羸弱、孤掌难鸣。
其结果为:李显引韦皇后垂帘,重用武三思。
后韦后安乐毒杀李显。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平乱,李旦即位。
13. 武周时期李旦父子即被监禁,这些经历让李旦对皇家权位并不渴望,相反他对妻子极其怀念、教育的孩子之间关系也很好。
即位后一直烦恼传位于嫡长子还是能力强的李隆基,但两个人互相相让,李旦后让位于李隆基。
14. 兴庆宫为李显在位李旦居住之地,花萼相辉楼”的楼名,很好地象征了李隆基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
15. 太平公主在神龙政变后被封为镇国公主,为李旦妹妹,开府治世,走上帝国的政治舞台。
又因与李隆基联合诛灭韦氏,并与殿前亲手将李重茂拉下御座,李旦即位后,又将其封邑增至万户,太平权倾朝野。
16. 李旦复兴道教,李白贺知章杜牧刘禹锡等都是虔诚的道教徒。
其他补充:具体各个分EP的更详细笔记可以参考这个大佬总结的,写的很详细,学史笔记▻李渊(大唐帝陵)剧评 (douban.com)
建筑是岁月的史诗中国历史绕不开绕不过4个王朝秦 汉 唐 明至此天下,唯有大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兴趣原因最先接触的是 明史,从当年明月的 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到《万里十八年》,再到后来高中暑假硬着头皮看的《明史纪事本末》,以及后来的电视剧 大明风华(明初到靖难),山河月明(永乐5征到土木堡送人头,南宫复辟。
) 后来是 秦 ,大一大二利用午饭晚饭时间看完了大秦帝国4部曲 ,裂变 纵横 崛起以及 大情妇(大秦赋,人生建议大情妇只看后15集) 秦统一 ,汉唐明这三个汉人建立的盛世强邦,对外 ,汉有丝绸之路,北征匈奴,唐有太宗北征,安西都护府面对阿拉伯之 da罗斯之战,明初七下西洋以及南征越南,北打朝鲜汉人王朝里,我没有提到宋,一个版图并不完整且整个王朝的生命周期都在忙着反侵略的弱邦,大体称不上华夏文明的历史T1说说唐吧,这部片子是逛豆瓣历史纪录片分区无意找到的,阅历尚浅学识不足,且对唐朝历史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对剧中历史内容不做过多评价更多的,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导演和制片人是群很聪明的人,通常来说,讲述一个王朝,一个盛世王朝,一个华夏文明T0级的王朝历史,尤其选题是大唐帝陵,拍摄和制作会很麻烦,这部剧的拍摄团队用了大量CG动画配上各个帝陵的航拍和延时摄影,整部剧的画面放在2010年绝对不显得落后只不过,U1S1,剧里CG年轻的武则天,太平公主,中宗李显得老婆韦式和他女儿,不咋漂亮对盔甲的还原度还不够(那个年代的历史片通病),这点再次夸夸 长安12时辰最后看看整部剧最震撼的两个场面, 太宗与高宗李治打下的大唐版图
这真的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唐帝国疆域的最大值,包括外蒙古,俄罗斯的一部分,中亚几个斯坦,这块地方包括从先秦就烦了中原政权快1千年的匈奴,羌,balabala一堆早期游牧民族后来逼得北人南迁的鲜卑后来打到欧洲的蒙元逼得两宋不得安宁的辽,西夏 ,金迫使明成祖迁都北京守国门的北元,最后取代明朝的后金等等等等以上所提,皆为唐土,治下皆为唐民把前代后世所有的敌人,存在过的没出现的都纳入自己的治下,征税,募兵宏伟何复第二点 睿宗李旦的桥陵
陵园周长13公里,超过现存西安明长城的长度营建周期横贯整个开元盛世唐长安,洛阳早已不复当年但看看桥陵,感慨一句 ,文明的盛世巅峰,强大如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这部纪录片很明显在借陵讲史,尤其详细讲述了李唐皇室前期及中期残酷的权力更迭,但很特别的是,它不时会以极温情的语调叙说某些历史人物在当时可能有的想法及情感,使得他们鲜活生动了许多。
这部片最后停在李隆基为李旦建造的桥陵,或许也是不忍看大唐盛世的落幕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无字碑,武皇实在是了不起的人物。
噢,说说缺点,太久前看的,也记不太清了,大概说一下,一是全片人物均采用动画建模方式,可能有人不适应。
二就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三任皇帝的故事占比极重,且本片以李隆基之父的陵墓收尾,可能会有人觉得没讲全。
三就是本片掺杂了主创人员对某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个人情感及解读,可能会显得不很客观。
越来越喜欢看纪录片了,恢弘的解说,磅礴的画面,看的让人热血沸腾。
依山建陵,见证帝国兴衰。
从帝陵,看风水,讲述大国历史,传奇的宣武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又穿插着一代女皇武曌的武周帝国,历史中的真实人物,早已无从知晓,留给后人的已是无尽的叹息与感慨。
自从无情最帝王,帝王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心狠手辣却又充满柔情和贤德。
以史为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大概观时事,结良人也是能够学到的“帝王品质”了吧。
好!
cg比演员形式好多了,真有诚意啊,解说词也好,多变有焦点又能引出思考。甚至想去陕西了qaq可以下的被逼死的太子公主墓
还是希望如西汉帝陵那样,一个皇帝就一集就行,如果内容实在太多,两集也够了。太宗和高宗都拍了三集,那就不是介绍帝陵了,而是在给观众讲历史了,有点本末倒置。
第九集好评,针对武则天、韦后和太平的词藻让人听了颇不舒服,“女主乱政”,虽然透过他人之口,不过也能看出是编剧的观点之一。昏庸的男皇帝比比皆是,主观性太强,不得不扣分。
高分是借着汉《帝陵》的光吧。有没有错误不敢说,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文案上差太多。开头无比尴尬的旅游景点式播报,每集都赶紧跳过;太多“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依据推测就说依据,靠想象讲历史呢?男性书写的历史对武则天及此后涉及政治的几位女性的描述,总有奇奇怪怪的语气,最后两集出现不止一次“妇人乱政”的说辞,不怕武则天收了你
不是很好,感觉更像是历史可能性的演说
“后世对唐高宗的评价有失公允”
这毫无疑问,导演或主创根本对初唐不了解,一味的凭主观拍出这所谓的大唐帝陵!就一个大唐帝陵你扯玄武门真相做什么?玄武门历史都书写,还需要你在这在寻找真相吗?我起初以为会拍出跟帝陵有关的一些宣传,结果挂羊头卖狗肉,吃着这几十年的洗脑包,一味变相给李渊和李建成翻案,又悄眯眯的诋毁李世民,同情所谓的失败者,指责成功上位的。好好的讲讲帝陵不好吗?整什么还原历史真相?
没想到最近看过最好看的竟然是一部动画纪录片。
比什么电影都好看!
我挺喜欢这种用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历史的,我觉得这种形式的纪录片对于对历史有一定兴趣但是又没那么专业的观众挺友好的。
说讲帝陵肯定要讲历史。你三番五次的讲李唐胡人血统干鸡毛。
当年西汉帝陵的开场白就能看得出主创的野心不只在于西汉,但是当年也就相当于系列片出完了一个单元就没了下文。时隔五年才出,这碗隔夜饭来得始终是久了些。跟多年前的西汉帝陵相比,还是熟悉的旁白,但是画面变精致了,人物不再是陶偶一样的静物,动画非常精致,时长翻倍,结构上更松散,不像讲西汉帝陵的时候一集一个陵墓了,觉得拖沓了很多,大半时间不是在讲陵,当然西汉帝陵系列也是这个问题,这一季时长加长之后,真正讲陵的篇幅更少了,连皇帝政绩也不怎么讲了。古往今来,帝王家事确实是人们喜欢窥探的内容,其中曲折,小说都未必编的这么丰富。
满怀期待打开,太失望了,吐血。因为西汉帝陵拍的不错,还挺期待唐陵,没想到从头到尾充满前几年翻案风时流行的洗脑包。吹捧失败者,贬损胜利者,所谓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把庸碌无为能被儿子掀翻的李渊和无尺寸之功的李建成吹上天,18岁上马打天下26岁下马治天下一个人干了别的朝代四五代功业的唐太宗黑到地心,导演应该没有历史学背景,看得都是前些年的狗血小说吧。明明李世民热烈开放的个人风格形成了唐朝的朝代风格,导演大概觉得吹他的李杜诗歌韩白文章司马通鉴都是傻子,就导演聪明,就导演读的地摊文学多,就导演知道18岁的李世民心狠手辣、加起来快一百岁的父兄白莲花。上一次这样用力黑唐太宗的大概还是侵华日军。说实话,跟大汉帝陵水平差太远了,这真的是一个人导的吗?
画面算漂亮,但剧本很平庸且叙事结构较差;第一集 10分钟弃剧。
很一般啊 被高口碑忽悠了 打着帝陵的幌子讲历史 我为什么不去看正经的历史纪录片 跑题了啊喂
别的不说,就第一集的总共40来分钟里的前35分钟都跟陵墓没啥关系,全在漫画讲历史,倒不是对历史有啥意见,只是既然纪录片打着陵墓的题目,那相信进来看的绝大多数人是冲着陵墓而看,若是想要看各个朝代的历史有很多其它专门专项的纪录片啊,那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忽悠人了嘛。
不行,很不行,比汉代帝陵差远了第一集听到的bgm有《大乘天》(大明宫,玄奘之路bgm)、《河西走廊》、《帝陵》第一季,最离谱的是玄武门之变那段,台词音轨基本上和大明宫第一集玄武门之变一模一样,都2020年了,某些言情小说里面称谓都对了,你改改台词重新配音也行啊还有人物的服饰问题,一抓一大把,晚唐壁画的发型出现在初唐故事里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彻底服了,个人年度最烂纪录片预订
精彩程度不如前部西汉帝陵。
都挺好,吐槽磨磨蹭蹭只做到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