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上海两次,也去了两次外滩,一次白天,一次夜晚。
白天的外滩朴实无华,没有了夜晚的雍容华贵,没有了万国建筑群的辉煌现代,没有了跳动在上海新天地的浮华堕落,吸引无数世人的外滩在白天,就是安安静静的一条北京老胡同。
它在数十百年的战火中重燃,带着各种侵略者的符号,坦然的入住黄浦江畔。
夜晚,它给一切这个城市中的游魂一个浪荡的理由和地盘,也给那些怀揣梦想的人一阵风帆。
而站在外滩,我却感觉的难抑的孤独。
一切的繁华与我隔岸,我注定是一个过客,匆匆的来,又要匆匆的走。
很多同事派驻上海总部工作,一个月总要回来两三次。
每次聚在一起,说起上海,没有人说喜欢或者向往,我们都习惯了悠闲的小城市生活,出门可以坐公交,打车不超过20到市区,逛街不用担心信用卡额度不够……而在上海,我们只能置身世外,深刻的意识到钱的重要,也恍然大悟M和KFC生意如此之好的原因是这是最便宜的消费和约会场合。
那真是一个没有钱寸步难行的大都会。
《夜 上海》里,赵薇开着出租,努力而孤独的行走在外滩的高架桥。
我还记得离外滩最近的西藏路,一切建筑都吸引着我不停的拍照,也记得当城市的灯光慢慢暗下来,看到半空中的轻轨缓缓而过,独自坐在公车上看到上海商品房密密麻麻的窗户,觉得上海人真可怜。
赵薇的演技越来越炉火纯青,没有一丝做作,绝不拖泥带水,嬉笑怒骂爱恨嗔痴在她的眼睛里,嘴角微笑,开车的肢体表达让我看的不住感叹,比起诸如章子怡,张静初,范冰冰之流,她已经站在另一个她们仰望的高度了。
越来越有大牌风范的赵薇,却反而越来越行事低调。
喜欢她没有戒备的眼神,喜欢她咧开嘴大笑的真挚,喜欢她完全外露的哭笑,看到她,就像看到毫无防备的自己,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剧本很糟糕。
可赵薇是一颗恒星,点亮黯淡的《夜 上海》。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不咸不淡的。
如果一部电影给人这样的感觉,看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让人心里痒痒的,不说点什么总觉得不痛快。
电影的故事结构和细节是电影的两条腿,哪一条腿短了都会变成瘸子,这部电影的细节除了一部分有点假以外,作的还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故事结构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我知道大家都已经接受了10多年非人的中心思想教育,谁如果胆敢再提这个话题,一定会被飞来的砖头砸得满头是包。
但我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里斗胆问一句?
这部片子要说什么?
并不是说一部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多么高尚的主控思想才成为一部好片子,而是说你要明确自己要说什么,然后集中你所有的火力拼命的说这件事,而不是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而且事实也证明,你想说的东西越少,最后说出来的东西反而越多,你越是想一口吃个胖子,最后得到的东西反而越是苍白。
这部片子在讲什么?
讲爱吗?
这就像说所有的电影都在讲人类文明一样等于没说。
如果看这部片子的主线,他在说爱需要表达,需要沟通。
那么片子的副线呢?
简直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寻找联系与意义是人的本能,而当我耗尽了心力也看不明白这几条副线到底是在干吗时,我觉得不是这片子了有问题就是我太弱智了,而不管是哪一个显然都不是我买票进电影院的原因。
这部电影的复线就像一个本来很美的姑娘走在大街上,看到好看的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往自己身上打扮,到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砍掉所有的支线,片子会更好看。
而这一切也不过是小问题,故事的主线的问题更大。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败笔。
林夕站在镜子前,问水树你爱我吗,答案留给我们去想了,看似是一个不错的开放式结尾,其实不但不开放,反而将故事引入了死胡同。
回答是吗?
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
这是一个史瑞克的时代,是一个调侃童话的时代。
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可怜到没有心情欣赏童话了,而是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与其说是童话不如说是谎言,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童话,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充满了惊喜与祝福,王子与公主最终没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但是后边的是一个更加美丽动人的童话。
回答不吗?
未免太后现代解构主义了。
那你这一个小时折腾个什么劲呢。
结尾本该是高潮之后留给观众平复情绪的,这个结尾不但没有使观众的情绪平复下来反而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两难,不免有些调侃观众的嫌疑。
而且事实上发问本身就是愚蠢的。
几个小时以前,林夕还万念俱灰为东东要结婚了而伤心不已,这会儿已经在向水树表白了,那东东算什么?
爱算什么?
不免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了吧?
对比一下《翻译风波》和《迷失东京》的结尾,哪一个更高明一目了然。
其实结尾的场景非常精彩,为什么不将他放到高潮呢,使本就艰难上升的故事有一个畅快淋漓顶峰。
说了这么一大堆,但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都市题材是导演们逃不掉的功课,而张一白无疑让我们看到了脱去黄土与古装气息的中国电影还是很有希望的。
之前一段时间莫名其妙就很喜欢赵薇。
在百度看简介的时候看到,2008年度浪漫桥段:《夜。
上海》赵薇本木雅宏用口红写满街我爱你,所以找来这个片子看。
跟爱的人遮遮掩掩,跟陌生人说心里话。
我们都有这个毛病。
一段感情,无论是双方的情投意合,还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总之都要面对才好。
就像一扇门,你可以选择进去或者出来,一直站在门框下总不是长久之举。
如果我们已经不再彼此心中。
那,你先说分手,好不好。
那天无意在电视机里扫到了这个电影就停下来看。
我从小生长在这座城市里,一步步看着它的变迁和洗礼。
从几户人家挤着住在一起的亭子间,到里弄式的曲折,再到公房大家都成为了关门不相识的邻居。
我也认识林夕式的女孩子,直率又有些小心思,在看上去粗糙的外表之下有着不易察觉的敏感。
而正是因为时时刻刻都在经历这座城市,呼吸着这座城市,就显得更加在意。
曾经有人拿输入法开了玩笑,上海,是一座叫做伤害的城市。
那个下午我看着这部影片就有着强烈的感觉,在我也嬉闹跑跳走过的那些街道发生了多少青春的爱情故事,发生了多少的悲欢离合。
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偌大的城市里想着一切可能的发生又在面对时选择了逃避。
往往人就是这么矛盾。
在大雨突然降临的午夜,在潮湿暧昧的车体,在含混不清的酒吧,在梦醒时分的早晨,我们畏惧的也只是伤害,畏惧自己带给自己的伤害。
而我们在给所有事物贴上标签的时候,会否也给自己的感情贴上一类标签。
它会是什么名字呢?
我喜欢夜下的上海,仿佛所有事情都变得朦胧不可辨识。
你可以忘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责任,甚至忘记了自己都无所谓。
把白日里的紧张和束缚感都驱除得一干二净,想起自己真正爱的人,即便面对面也说不出口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而感情甚至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就已经形成了你不易察觉的伤害。
夜,有着无限的可能。
有一种感情叫上海,伤害。
另:真的很适合作为上海的宣传片,我以为。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刚落完一场大雨的上海夜晚毫无悬念,照旧是下班的人流疲惫地坐在公交车的后排座位上打瞌睡,地面上的雨水开始渐渐干了,我靠在座椅上想起了前一夜看的《夜。
上海》,它是张一白塑造的一段都市童话,很不真实,于是对于我来说,失去光泽,变得干瘪生涩,好象剧中所有的人,包括幕后的工作者们,都在刻意地,努力地,告诉精神乏味的都市人:要相信生命中的某段邂逅。
张一白本人是个怎样的人我一点不清楚,但我猜他是个对寂寞钟情的人。
在《开往春天的地铁》里,两个在一起七年的爱人,面对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彼此,忽然有片刻恍惚,激情流失,茫然感丛生,端着豆浆油条在早晨的楼群间迷失的徐姑娘一直让我记忆深刻。
《好奇害死猫》里是一群寂寞的人,各自暗自角力以打发浮生,偷情,背叛,暗恋,算计,种种皆因寂寞而生,也因寂寞而死。
《夜。
上海》也一样,虽然它在张一白的镜头里被拍的很漂亮,夜晚的外滩灯光迷离,男女主角卖力地演出一段平凡生活中忽然飘至的不平凡相遇。
林夕是暗恋不得的女人,每天撞坏自己的出租车,只是为了借机去见修车的男孩,然而最终又是一个“爱的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的结局。
林夕最后得到的,是一个苦涩的拥抱,带着泪水的怅然。
水岛是恋爱疲软的男人,和女友的多年恋情已经再无火花,但彼此都没有说出分手二字的勇气,试图挽回又无力,只累的彼此的心。
于是,这样的两个在情感中都埋伏着寂寞的人在夜晚的上海相遇,一个开出租的姑娘和一个日本化妆师,在夜晚的街道和墙面上用口红写满了“你爱我吗?
我爱你。
”这样的句子。
因为害怕结果,所以在还没等到答案之前就自问自答地赌住了出口,仿佛一场沉醉不醒的梦境。
这样的故事构造很容易让人想起《迷失东京》。
逐渐感到老迈无力的过气好莱坞影星鲍勃·哈里斯和美丽的小妇人夏洛特在夜晚声色恍惚的东京彼此慰藉。
Lost in Translation本身就将语言的迷障剔除,把两个异国的人扔在东京的夜空里,让他们交换彼此的寂寞以度过过于繁华热闹的盛景。
太像了,从东京到上海,空间变了,人变了,寂寞岿然不动。
科波拉让鲍勃和夏洛特以一句耳语结束东京的迷失,张一白让林夕和水岛以一句没有回音的“你爱我吗?
”告别夜晚的上海。
张一白是个拙劣的骗子,用夜晚的灯光和美丽的街景给孤独的底色裹了一层好看的糖衣,但是剥开来品尝,这枚糖竟然在二零零三年的东京就已经过期了。
《开往春天的地铁》里那段关于七年之痒的爱情随着北京城的地下铁一起咆哮,《好奇害死猫》里重庆城的新旧更迭日新月异衍生出欲望和利益纠结的暗角。
拍MTV起家的张一白向来拥有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并且善于用城市来寓意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
这一次他用上海撩人的夜色继续他的都市情感小品,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浪漫与幽默结合的影片,讲的是偶遇与缘份,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我爱你。
你爱我吗?
这样的句子涂满了上海的夜空。
都市丛林的迷离灯火,夜幕下的孤独和落寞,一对彷徨在各自生活和情感当中的异国男女,相遇相知,最后迷失的心灵在长夜的尽头渐渐找到了曙光。
之后的他们是相爱还是离别,已经微不足道。
其实这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迷失东京》已经为这样的邂逅和暧昧做了很好的诠释。
于是张一白在叙事上玩了点花样,设置了多条线索来重新包装这个故事。
赵薇和本木雅弘的主线叙述得浪漫而且温暖,可其他支线却显的苍白和可有可无。
但和之前的作品相比,影片少了一些花哨的东西,却多了一些清新的感觉。
电影一大出彩的地方是配乐,适时荡出的旋律悠扬动听。
MY BLOG:http://zfyu.blogbus.com
在电影进入都市题材时,中国内地导演的无能与空白是显而易见,集体无力长幼不分。
也因此,有的人死了我们都要爱,面对都市题材他准确而直接,既不媚外也不流俗,可惜,他月初走了。
而显然,《夜。
上海》顺利拥揽了两个大忌,不是说有日本人和异国情调就不行,恰恰相反,如不是有本木雅弘、竹中直人、西田尚美,基本上,选择观看《夜。
上海》的可能性为零。
可以回忆起本木雅弘和竹中直人在周防正行作品中的对手戏,西田尚美在SABU作品中形象的记忆犹新。
遗憾,《夜。
上海》更像他们假借旅游之名义来中国晃荡一圈的产物,他们不再是他们,好钢没用在了刀刃上。
例如走肢体语言夸张、舞台剧风格表演的竹中直人,一摸不着头脑的配角人物。
西田尚美和从《大逃杀》里出来的冢本高史暧昧上一夜,没人知道其味。
连同李灿森与小妖女乃至纯属鸡肋的酒吧男女,都是形神不在,开脱理由只有他们只是副线,那主线发展是不是就容易心生乐观呢?
久不露面的老帅哥本木雅弘和前年被嘘的上海影后赵薇,开始一段从头烂到尾的爱情追逐,比如开场离奇做作的隔窗一视,之后夸张无比的撞车结识,上帝巴别塔的神圣旨意,肉麻至极的庸俗结尾,我甚至第一次没了看完字幕的信心。
在去年和前年的多线叙事风潮中,张一白的表现再次证明多线叙事发展可以被用到更烂,而不是最烂。
就像1994年之后三段式允许被用到伪劣透顶,泛滥无穷。
没人知道其他一帮神经兮兮的人,到底在上海夜里散步避雨闷骚裸奔都是为啥,多余,根本就是多余。
不断产生一个念头:此类言语阻隔究竟带来什么,反而使这对男女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而不是更为负责地连串起过往,唤醒其他可能共鸣的心灵。
迷失上海就一定是每个人都有一段邂逅才可以满足?
事到如今,这些不重要了,《夜。
上海》被打为烂片之后,没有人会去在意此类庸人自扰的问题。
恐怕作为编剧或者导演也没想明白过,带着青春浪漫爱情的影片,似乎不需要如此多的逻辑类推以及深刻意义,那,就称之为肤浅吧。
莫名其妙的配角,搞笑发展的副线,生硬设置的细节,刻意模仿的情绪,它们都是《夜。
上海》的弊病。
一个愤青的一生影响不了中日关系,几十分钟的夜景也决定不了上海的城市气质。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流光溢彩确实叫他们沉溺于虚假构造的爱情甜蜜,并以电影就是制造梦境为由,夸大着最长一夜里上海所能产生的各种意外相逢。
张一白唯一的正确是在方向性上,在现代上海题材里选择出租车女司机邂逅日本失意型男并点燃火花,恐怕远比《南京大屠杀》中掺杂中日人民友谊万岁来得安全,而行之有效,可惜方向正确并不带来结果正确,很庆幸看到很多人发自本能的厌恶这个片子。
就像张一白自己的好意劝告,就像南方都市报的善意提醒,为《夜。
上海》赶着半折早场已是仁慈义尽,用不着任何哀婉痛惜,什么国产电影月埋没,好莱坞横行霸市。
事实是,《夜。
上海》还有其他几个片子都做得挺烂的,用行动支持过不代表一定要为它说好话,相反,差距明摆着,叫人汗颜。
2002年的《开往春天的地铁》,他给了我们拥有千万人口城市地下的风景,两个相爱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找到彼此,然后以时间和深爱去对抗七年之痒以及城市的疏离与冷漠,“七年了,还有爱情吗?
”更像是给一个城市的命题。
2006年的《好奇害死猫》,他给了我们阴云下的半个山城,层层叠叠的楼宇以及欲望凝重的眼神,穿黑色吊带裙的女人在庭院面抽烟,着制服的保安在天台的阴影下挣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比这个城市天气更炽热的欲望和不甘。
张一白总是能够找到一个城市最具精魂的地方,然后拿来当作故事的背景。
比如北京的空旷与疏离,凝重与迟滞;比如重庆的褥热与躁动,不安与喧哗。
这些城市的场景与故事本身已经融为一体,成为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像一个可以供人联想的隐喻。
而在此前,我们看过很多以某个城市为背景的电影,也许只是背景,什么都忽略掉了,所以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成立,没有城市生活的根与那个城市所特有的一种气息。
而另一位比较出色的华人导演是王家卫,他的《旺角卡门》如果离开香港这个城市背景便是不成立的。
2007年的《夜。
上海》,赵薇化身成这个城市最普通的一个Taxi司机,结果车窗外掠过的便是这个城市风光推介片。
在中国内地城市里,上海一直以夜色而著名,这部电影当中该有的夜景都已经被拍到了,影片18:47至21:30左右,更是以多视角的镜头将陆家嘴和外滩的风光都扫了一个遍,加上敲鼓的大妈们以及拉胡琴的大叔,再做一个简练一些剪辑版本就拿去做“申博”的宣传片了。
尽管语言不通,处境相异,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看似繁华的城市夜色下,渡过了漫长的上海一夜。
车窗玻璃倒映的城市灯火、雨中的弄堂、在空中划名字的两根手指、夜排档上的馄饨、被口红画满的街道等等等,当这些细节一一呈现的时候,上海这个城市,局促的、不安的、繁华之外的平实才得以坦露。
而爱恨之间除去轰轰烈烈之外,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所有的人都迷失在这个城市夜色寻找明天,那么当下的这一刻显得那么重要。
这不是我的说,只是剧中的一句台词罢了。
http://leftfm.com/article.asp?id=1046
昨天上午,我订了黄昏时分的《夜·上海》的电影票。
下午临出门的时候,突然黑云压城,狂风大作。
我有些犹豫要不要回家,可是又实在不甘心在家里待上一整天,最后还是决定去了。
刚跳上出租车,雨就泼了下来。
《夜·上海》又是张一白的电影。
想想我看过的另两部张一白作品,《开往春天的地铁》和《好奇害死猫》,张一白还真的很喜欢在叙事结构上玩点新意,但是似乎每次他的新意都没有玩得太顺畅,反而为之所累。
不过虽然如此,这些尝试还是应该鼓励的,希望下次能够更好一些。
实际上张一白的强项是细节。
《夜·上海》的故事集中在上海一夜之间。
一个日本化妆师和他的团队,分别迷走在这个异乡城市,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爱和自己。
限定时间和限定空间中的多线故事,听起来的确有趣,可惜张一白的这个故事讲得不好。
除了主线之外,所有的支线都缺乏驱动力,几乎毫无情节可言,完全靠无聊的对白支撑,而且距离主线越远,这个毛病越大。
例如中国翻译和“Cotton Club”中的那两条线完全是不知所云。
这样的支线只让人觉得浪费时间,扰乱主线,让人根本不想回到这个线索上来。
对比一下《木兰花》《撞车》或者《通天塔》,《夜·上海》的问题是很明显的。
好在《夜·上海》中化妆师和的姐的那条主线还算动人。
上海的姐有一个心爱的修车工,却从来没有表白过。
这天夜里,她接到修车工的电话,却是对方要结婚了。
日本化妆师的女友是他的工作伙伴。
化妆师习惯了依赖这个女孩子,却从不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爱渐渐逝去,而那个女孩也投入了别的年轻热情的追求者怀中。
这一个夜里,这个化妆师上了这个的姐的车。
这两个不会说爱的人,在冰冷的夜上海徘徊。
夜上海的扑朔迷离又如何及得上人心中的迷宫。
爱要如何才能说出口?
这两个孤独的人在彼此的身边寻觅。
张一白的细节依然出众,例如雨中的弄堂,或是车窗上的倒影,都让人回味。
不知是否出于巧合,表达沟通之难和孤独之苦的《夜·上海》和那部题材相似的《千里走单骑》都选择了日本。
或许这两个文字相似却又无法沟通的文化,正是这苦痛的绝佳象征。
《通天塔》的原声唱片中有一只曲子叫做“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爱是否真的有那么强的能力?
写满了“你爱我吗?
我爱你”街道,明明在说,仅仅是说出爱,也是那么的难。
《夜·上海》的情节有些有趣的细节。
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男主角水岛名字的发音和女主角林夕名字在日语中的发音是一样的。
这两个人相对在空中书写对方的名字,是一个很动情的段落。
赵薇这次的表演真的很让我钦佩。
即使是表现少女怀春中傻傻的那一面,也没有过去琼瑶剧的痕迹了。
而在这部电影中,她的情绪变化幅度颇大,赵薇的表演却很干净利落。
对比她早几年刚试图转型时拍的《绿茶》,进步真的非常巨大。
电影结束以后,我拍拍屁股走人,倒也方便,可是站在自动扶梯上升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落寞。
前些日子,和表妹在网上聊天的时候,我告诉她,我周末一个人去看了电影。
她说,你好勇敢。
我现在觉得,她说的很对。
IMDB得分6.7(36人投票),我打6分,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第二次看《夜。
上海》,还是在相同的情节落了眼泪。
英文是《The Longest Night in Shanghai》。
很贴切内容的名字。
迷失自己的化妆师水岛直树,迷失在上海的华丽霓虹中。
遇见悲伤的出租司机林夕,语言无法沟通却也不难理解。
其中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其它人的一夜上海。
发现彼此有相同的喜好。
遇见喜欢的人。
一杯彼此安慰的洋酒。
终于能够说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积郁。
片中最动人的情节是水岛和林夕用口红写字。
大大小小的“你爱我吗”“我爱你”。
中文的,日文的,交错的,看不清楚的。
醒目的红色表达着爱情最炙热最美丽的一面。
如果喜欢,就应该要及时地表达出来。
私のことが好きですか.(你爱我吗?
)爱してる.(我爱你。
)
烂么? 烂!
糟蹋了多少口红
還行,在家裡看了,不咸不淡的,但是給人感覺不錯
赵薇 张一白 本木雅弘 很好, 可惜我是看碟的, 香港沒上沒辦法......
赵薇还是拿【还珠格格】那套来交差的嘛。情绪化土掉渣女金刚。日本男猪好像她领养的狗。导演最糟糕,放太多东西在里面,典型的眼高手低,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服了张一白,中年郭敬明
英文名字不错
本木雅弘
有这么差吗?上海真美
一个晚上,想看传奇啊?!
这个日本男人很迷人。
轻松的爱情电影
意外
我爱你,你爱我吗?这个城市熟悉的街道,我们迷失在丛林中。
20070714.跟刚看的<千杯不醉>相比,实在差很多。形式大于内容.早已经过了被这种桥段打动的年龄.郭品超的表演依旧是那么酷酷,这个角色的确很适合他.赵薇的阴影还在.所以会排斥.家居生活的周六.柳芳.睡懒觉.看碟.买菜.做饭.散步.拉呱.
一颗星给那些期待着的奇遇
没看下去。。
烂片
里面音乐不错
梦幻般的一夜。何必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