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速之客

The Guest,反客为主

主演:伊芙·迈勒斯,加布瑞拉·克里维,西恩·杨,埃蒙·埃利奥特,Bethan Mary- James,朱利安·刘易斯·琼斯,Joseph Ollman,克里夫·罗素,Catherine Ayers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不速之客》剧照

不速之客 剧照 NO.1不速之客 剧照 NO.2不速之客 剧照 NO.3不速之客 剧照 NO.4不速之客 剧照 NO.5不速之客 剧照 NO.6不速之客 剧照 NO.13不速之客 剧照 NO.14不速之客 剧照 NO.15不速之客 剧照 NO.16不速之客 剧照 NO.17不速之客 剧照 NO.18不速之客 剧照 NO.19不速之客 剧照 NO.20

《不速之客》剧情介绍

不速之客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The Guest (4x60) is an addictive, fast-paced story that centres on the toxic and begui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uccessful business owner, Fran, and her employee, Ria. Ria has never had the time or opportunity to think about what she might actually want from the world. So, when she starts cleaning for Fran, she’s intoxicated by this confident and self-assured woman who encour...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前方高能大唐重案组就一口恶与假面的规则铁梨花借枪王屋山下的传说喜欢写你的名字菩提树下盈盈一笑萧郎顾完美音调3鼠王流亡的故城钢铁苍穹吉米·卡尔:暗黑笑料美国难民富美子之足上海堡垒不速之客灵魂的救赎牧场之家好做伴偷渡者水晶之恋乘客过失第二季中间人第二季淬火成钢密探女神酒店第三季镖行天下之风云际会

《不速之客》长篇影评

 1 ) 如果人生是一场修炼

用两天时间追完了这部纪录片,竟然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虽然名为《大唐帝陵》,但是本片对于陵寝本身的着墨很少,大量篇幅都在讨论陵墓主人的生平。

从初唐到盛唐,六位皇帝,他们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尽付只言片语之中。

他们的陵寝,无论初时多么宏伟壮阔,如今皆已衰败寥落。

所以哪怕是大唐的皇帝,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只是偶然闪烁出些许光芒的尘埃。

我们这些布衣黔首,更是浮尘般的存在。

这样一想,为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不如意而烦恼,真的太愚蠢了。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做好自己,安心度过每一天,足矣。

纪录片中提到了六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

其中四位皆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唯李显与李旦较少被人提及。

我也是第一次比较详细地了解唐睿宗李旦。

作为一名皇帝,他或许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但他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一个尽力孝顺父母的儿子、一个呵护妹妹的兄长。

在武周政权结束后的动荡岁月里,他用自己的睿智,对李唐王朝重新获得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母亲的高压下坚守自我李治与武则天一共育有四位皇子。

长子李弘早逝。

次子李贤与母亲产生嫌隙,被废黜太子位后,死于流放地,传闻是被武则天杀死。

三子李显于唐高宗李治死后即位,一月有余即被武后废黜。

四子李旦于李显被废后即位,但随即被软禁,六年后被废。

武则天称帝,李旦被降为皇嗣。

公元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

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

政治嗅觉敏锐的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

当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李旦的哥哥李显被复立为太子后,一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依然无法阻挡祸事降临。

一个普通的午后,他的嫡长子李重润与其胞妹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

在那个告密之风盛行的年代,这样的议论很快传入武则天耳中。

武则天大怒,令李显自行惩处子女。

或许是流放年月里的凄苦令李显不堪回首,亦或许是母亲的严酷使李显如临深渊,这位复立不久的皇太子在绝望与恐惧中回到东宫,竟令嫡长子李重润与女婿武延基自尽谢罪。

身怀六甲的李仙蕙在极度的悲痛中早产,孩儿夭折,她也在无尽的痛苦中凄凉地死去。

李旦也没有比李显更幸运。

李旦身为皇太子期间,武则天宠信的宫女韦团儿向李旦示爱,得不到李旦的回应,于是构陷李旦最宠爱的两位妃子行巫蛊之事。

武则天大怒,趁二妃入宫请安之时,将其杀害。

李旦虽心急如焚,但也无可奈何。

为了不再触怒母亲,李旦只得告诫东宫诸人及年幼的孩子们,不得再提二妃之事。

李旦的隐忍却并没有换来更好的结局。

韦团儿诬陷二妃之事败露后,武则天认为,李旦做得如此滴水不漏,一定会对其心怀怨恨,一定要严加防备。

于是将其软禁东宫,他的五个童心正盛的儿子也被幽禁深宫,与世隔绝,连在院子里活动的要求都不被允许。

这样的幽禁岁月,直到李旦辞让太子之位才告结束。

从武则天所生的四位皇子的遭遇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位女帝即使身为母亲依然强势狠辣的作风。

做武则天的儿子,一定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

但是,李旦在艰难的岁月里低调隐忍,在荣登九五之后依然圆融通达,在漫长的幽禁岁月里培养出了五位能力卓然又谦逊相亲的儿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的灵魂深处,一定有一个坚韧的内核,支持他在世事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下去,并感染了身边的人。

二、在权力的阴影中不灭亲情桥陵陪葬墓之一——代国长公主的神道碑上,记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

公元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在洛阳登基,改国号为“周”。

大典过后,为了表彰新朝初立,武皇在明堂设宴,慰劳群臣。

与繁冗的登极大典相比,宴会的氛围本应轻松随意一些,但女皇身上独一无二的威势令在场的官员们屏气慑息,无所适从。

宴会开始不久,一阵银铃般的童声打破了沉寂。

李旦年仅五岁的儿子李隆范在向女皇献上祝愿的同时,也以主持人的身姿向在场的百官宣告节目的开始。

当时仅六岁的李隆基男扮女装表演流行舞曲,李成器以一曲《安公子》惊艳四座……宴会的欢庆逐渐被小皇孙们带入高潮。

六十六岁的女皇沉浸于空前的喜悦之中,这是她少有的感情流露。

碑文中没有留下更为详细的记载,但是学者们相信,孩子们的演出,正是李旦的精心安排。

李旦的五个儿子在童蒙岁月里被幽禁长达七年之久,但依然不妨碍他们博古通今、精通音律。

其第三子李隆基还主导了唐隆政变,诛杀韦氏集团,甚至在之后与太平公主的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将大唐带入万邦来朝的全盛时期,可以说是一位胸有丘壑的文武全才。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不难想象,在幽禁岁月里,素来心思细腻、斯文儒雅的李旦,一定频频为了孩子们委曲求全、上下打点。

五个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逼仄时光中,一定有书籍和乐器相伴。

他们相依为命,凝成了世所罕见的手足情谊,成为了帝王家的一段佳话。

李旦对亲情的珍惜,不止于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唯一的胞妹——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政治斗争进入白热状态之后,深感形势不妙的李旦坚决禅位于太子李隆基。

这一举动的深意,是为了政权平稳更替,也是希望误入歧途的妹妹不要越走越远。

李旦成为太上皇后,依然对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重大刑案、帝国大政有最终决定权。

然而,被追求权力的欲望冲昏头脑的太平公主并没有体会到哥哥的用心良苦,依然执迷不悟,最终,也只能走向坟墓。

李旦的一生,或许并没有什么耀眼的政绩,但他结束了自武则天之后帝国政权的更迭动荡,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将皇权平稳地交接给了能力卓越的接班人,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强势狠戾的母亲的高压之下,尽可能地呵护亲人。

他对权力淡泊,却肩负起了身为皇帝、身为父亲、身位兄弟的责任。

他是一个在被权力扭曲了的空间里成长起来的人格完善的人,难能可贵,完全担得起史家、后人对他的评价——睿。

人的一生,都有各自的烦恼。

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黄冠草履,都有身为凡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何在自己的际遇中修炼出一颗淡定而强大的内心,成为一个圆融通达、人格完善的人,是吾辈一生的课题。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修炼,那李旦的这场修炼异于常人也难于常人,他修炼的成果,也远远胜于常人。

 2 ) 学史笔记▻李显

李显登基时,处境特殊,政变五大臣皆以功臣的身份同日拜相、封郡王,然李显无政治阅历,如芒刺在背。

武皇言: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

而五贼贪谋拥立之功,惊我至此。

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天子羸弱、孤掌难鸣。

其结果为:李显引韦皇后垂帘,重用武三思。

神龙元年五月,李显罢相五大臣。

公元706年,洛阳坊间流传皇后与武三思秘闻,武三思谏言为五大臣密谋,李显让五大臣承担莫须有罪责,草草结案。

公元707年七月,不堪被安乐公主挑衅太子位,李重俊兵变,斩杀武三思,于内宫捉拿韦后时,韦后协李显现身,片刻迟疑,兵败如山倒。

公元709年深秋,韦皇后于长安明德门外圜丘礼祭天地。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初二,韦后安乐毒杀李显。

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平乱。

园陵南门外长达623米的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为华表1对,翼马1对、仗马3对、翁仲10对,蕃民石像及立狮各1对,无字碑1通。

北门西侧最新考古发现一件石虎及驯虎人。

 3 ) 大唐帝陵笔记

1、李渊(唐高祖),献陵李渊发家于西周唐叔虞封地,故称“唐”。

太原起兵。

2、李渊儿子李世民,杀大哥、四弟,后“贞观之治”,唐太宗。

成为太子前,是秦王李世民。

昭陵六骏:陪李世民大涨逝去的六匹马。

东突厥自作孽管理不好+寒冷=被唐灭,且部落人心早不在,于是原本依附东突厥的北方少数民族全部归附大唐。

归附后,唐设立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首领统帅原有部众,保留原来组织与风俗习惯,实行高度自治。

而投唐的突厥首领都被授予京官武职,五品以上胡人武官几乎占至朝中同级官员的一半,数十万户突厥民众迁入中原,其中一万多户选择永远定居长安。

(东突厥自己管理不好,民心失散,而唐包容)自古帝陵都在都城北。

长安西北面是汉陵,唐朝选择了汉陵的东北位置。

李渊遗诏对自己陵墓:斟酌汉魏,从简。

长孙皇后(13岁与李世民结婚的发妻)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四弟(李渊一共四子,三子之前已去世)。

汉陵,越华丽越易被盗。

最长的建了50年(地上建筑多),下葬时器皿都放不下,用了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

可即便这样,汉陵到了汉末很多还是被盗了。

但汉文帝霸陵依山而建、简朴,却没被盗。

昭陵,九嵕(zōng)山昭陵:皇帝在北,亲戚大臣葬在其南面(陪葬墓区),与长安太极宫一样的布局。

贞观22年,阿史那杜尔大破西突厥,至此大唐疆界被推进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广大地区,近四百年的分裂之后,丝绸之路再次恢复畅通。

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相貌之区隔,没有文化之偏见,广采众长,包容并蓄。

(任人唯贤,包容的结果)而公元7世纪的欧洲大地,正因人种、宗教互相残杀。

(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一般指中世纪早期)但李世民的儿子们互相残害,为保被废太子免遭杀害,生性柔弱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兰亭集》。

他找人抄了很多送给王公贵族,所以至今有这么多《兰亭集》的摹本。

很多观点认为《兰》至今还在昭陵内。

3、李治、武则天,乾陵,梁山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达到最大。

帝国版图东临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总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

大唐版图臻于极盛。

此时长安人口已破百万,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662年,太极宫北方,更加瑰丽的大明宫,成为帝国的象征。

在李治统治下,大唐光芒万丈。

但风疾影响了高宗,后面身体不大好,加上李治一开始掌权时权力都在大臣手上,就不敢让大老爷们代政,让武则天垂帘听政。

学者们认为,正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掌帝国的半个多世纪里,开阔的视野、繁荣的经济、包罗万象的思想,铸造了自信、开放、乐观的盛唐精神。

历史对唐高宗的评价有失公允。

武曌(zhào)——武则天创字。

乾陵无字碑,落成时碑身没有一个字。

但宋金以后历代游人题字(有现已绝迹的女真文字刻)乾陵墓道口有大量石梯堆着,很难进去。

估计没有碑盗墓,考古学家也没挖开。

墓按生前宫殿布置。

唐高宗与武则天酷爱书法,估计有很多唐代书法。

4、唐中宗,李显,凤凰山,定陵李显两得立储,两次登基,但在位时间不足六年。

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历朝历代男性垄断了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制定了一套男权至上的意识形态和宗法社会,而大唐似乎不在其中。

继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之后,奔放、开朗的胡风胡俗便有力地冲击了中原王朝的礼教观念,加之李氏皇族本身就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他们逐鹿中原之后,继续推行怀柔、开明、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在此基础之上孕育出了恢弘大气的王朝气魄。

在这时,武则天进一步打破男权社会的藩篱,飞身九五,为当时女性追慕仰赖。

唐有功臣陪葬制(功臣死后葬在帝陵以南,这一制度在高祖时出局规模),但定陵无一功臣陪葬。

李显老婆韦后,和武三思婚外情、勾结。

李显后被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

5、唐睿宗李旦,丰山,桥陵李旦及其五子被武则天幽囚7年后,住在兴庆宫(前身)——隆庆坊。

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兵变,杀韦后集团。

夺回政权后,让父亲李旦登基。

李旦因为一生都在母亲控制下,看着母亲武则天杀了别的儿子,只想安安全全过一生。

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后改名李宪),把太子之位让给了三弟李隆基。

李隆基后兴建兴庆宫,花萼楼表彰兄长和兄弟之情(花萼两字来自《诗经》,兄弟之间花萼相辉)。

开元29年,741年,李成器病逝。

李隆基追谥其为“让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桥陵之侧,是为惠陵。

兄弟五子7年关在一起,感情甚好,在唐朝百年兄弟阋墙、互相杀戮之后,很难得。

所以,其余三子去世后,也都获赠太子陪葬桥陵(惠庄、惠文、惠宣太子墓)史书中以淡泊好让为名的李旦,他同胞妹妹太平公主却性格、相貌与武则天都很相似。

与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后,太平公主也是权倾朝野。

有唐一代,都是信道家。

大唐建立之初,拥有一半胡人血统的李氏皇族需要一位富有威望的汉人先祖来安抚天下人心,高祖选择了老子李耳,成为大唐皇帝的先祖。

道家被奉为最高信仰。

武周以来,推佛教。

为重塑李唐,李旦提升道教地位。

在大唐历史上,道教的复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

自李旦推崇道教之后,李白、杜牧、刘禹锡、贺知章等大诗人都是虔诚的道教徒。

或许正是道教推崇的神仙境界,培育了诗人非比寻常的想象力。

而干掉姑姑(太平公主试图发动兵变前,被反制)之后,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公元8世纪,大唐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一。

空前规模的桥陵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诞生的。

其实具像化的工程,也是成全李隆基自己的一片孝心。

桥陵内墙面积12800亩,将近乾陵4倍的面积。

城垣周长13公里,只比现存西安明城墙周长短750米,城垣四角均设角阙,四面各辟一门。

加上东南陪葬墓区,面积三万亩,相当于2800多个足球场大小。

据史料记载,桥陵建成之时,拥有地上建筑140多件,陵园西南的下宫更是阁楼重重、殿台相望。

除30多名官员和数以百计的守陵士兵之外,另有400多户人家供陵园日常用度。

李旦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总共在位8年(太上皇也是王),但正式执政仅两年,虽建树甚微,却明于识人,适时禅(shan)位,在险恶的政治局势中,能洞察时世,急流勇退,最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结尾经过一个世纪的沿袭与发展,皇权的庄严与神圣,终于在睿宗的桥陵之中得到了几斤完全的展现。

整个桥陵陵园的平面轮廓,几乎与长安城如出一辙。

甚至连长安城东北方的大明宫的位置与性形状,也高度相似。

李旦入葬后,桥陵的营建仍然持续了30多年,这座修建周期几乎跨越了整个 开元盛世的大唐帝陵,终于成为一个真正镜像、与幽冥世界的王朝缩影,和一个令人仰视的极乐世界。

 4 ) 笔记

在西安城北三原县附近的关中唐十八陵,位于西汉十一陵的北面,写满了大唐289年的历史。

唐代帝陵分两种,一种是堆土成陵,选地势较高的地方挖墓穴,然后封土夯筑成土堆,如献陵。

另一种是因山为陵,选择地势优越的山峦,从侧面凿通道,称为山陵。

大唐后一种较多。

李渊出生北周朝的关陇贵族集团,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广是他表弟。

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八大国柱,其母和独孤皇后是亲姐妹,独孤氏一门三皇后(杨坚,父亲李昞,北周宇文毓)。

611年,河南李密瓦岗军,江淮杜伏威,河北窦建德相继起义。

615年,时任晋阳太守李渊从山西太原进兵,昭告天下,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广年仅14岁的孙子为帝,不但打出了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合法外衣,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北连突厥,一举攻克长安。

618年唐朝建立。

三省六部制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三省可相互牵制。

此时,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新兴关东豪强集团和以太子李建成为代表的的关陇军事集团的储位之争日渐激烈。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整个家族被诛,李世民成了唯一的储君。

二个月后,李渊禅让,称太上皇。

公元635年,70岁的唐高祖李渊去世,埋葬于献陵。

李世民玄武门后住到了原先太子的东宫显德殿,但是每夜睡不踏实,最终是尉迟恭和秦琼把门。

后两人被百姓流传为门神习俗,辟邪去灾。

公元626年,突厥深入长安,刚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 被迫设疑兵之计 ,和东突厥在渭水桥上缔结和平盟约,史称渭水之盟,改年号贞观,并且开始减税安民,修生养息。

贞观2年,逢天灾,当年,李世民趁着东突厥和薛延陀纷争,一举消灭梁师都政权,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套地区。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世勣(原徐世勣)等人讨伐东突阙,灭之。

此时南抵阴山,北起大漠全部归入唐朝版图。

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今西藏)。

贞观22年,李世民派阿史那杜尔大破西突厥于碎叶,设置安西都督府,大唐边疆被推进到帕米尔高原,丝绸之路再次开启,被称为“天可汗”。

贞观23年,公元649年,52岁的李世民去世后埋葬于九嵕山的昭陵陵园,有著名的昭陵六骏。

阿史那杜尔要求殉葬,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诠释吧!

唐高宗李治继位,改年号永徽,但是被凌烟阁之首的长孙无忌所制。

在李世勣的支持下,李治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标志着对长孙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发动的政治攻击。

公元658年,大将苏定方灭西突厥,大唐疆土到达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

公元661年,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西域都督府。

663年,刘仁轨在朝鲜半岛白江口打败百济和日本联军,此战奠定了东亚地区以大唐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669年,唐帝国版图东起辽东日本海,西临咸海( 今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 ),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总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达到历史顶峰。

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为保存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而建。

公元660年,高宗传染了风疾,力不从心,逐渐让武则天参与协助政事。

683年,56岁的李治去世,二帝(武则天)同葬于梁山的乾陵。

684年,东都洛阳,武则天废刚愎自用,昏庸无能的三子唐中宗李显,册立四子唐睿宗李旦为帝。

其长子李弘夭折,二字李贤谋反被流放巴州,后被逼自尽。

公元690年,66岁的武则天登基,号圣神皇帝,改年号天授,降睿宗皇帝为皇嗣。

698年,册立李显为皇太子。

700年,71岁的一代明相狄仁杰去世。

705年正月,发动神龙政变,据说得到了中宗李显得支持,诛杀二张,恢复李唐皇室,中宗继位。

同年12月,82岁的武则天崩。

唐中宗李显继位后,为了报答妻韦氏的当年的不离不弃,让其垂帘听政,韦氏还私通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其女儿安乐公主也骄横跋扈,几度要立为皇太女,并且不断凌辱皇太子李重俊,不得已被逼造反杀了武三思后,竟然当断不绝,后退居钟南山被左右杀之。

710年,韦后连同安乐公主,毒杀55岁的李显,后葬于定陵。

后人评价他亲小人,远贤臣,对于权臣,宗室和皇后之争,不能加以控制。

当年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再次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

随后唐睿宗李旦登基,和李渊一样,也是陷入了立储的困境。

此时嫡长子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的理由退出竞争,死后谥号“让皇帝”葬于惠陵。

李旦此时陷于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女儿,其胞妹)和李隆基的争斗之中,712年,让位唐玄宗李隆基,成为太上皇。

当年七月初四,太平公主意图兵变,但是被人告发,三日后被赐死,当年改开元年号,重新启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史称开元盛世。

公元716年,55岁的李旦崩,葬于桥陵。

后人评价李旦一生淡泊无为,但是作为父亲及其成功,长子李成器以谦让闻名,三子开创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文化繁荣,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崔颢,张九龄等汇聚此时代。

但是之后罢免了敢于直谏的张九龄,启用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开启了长达14年的霸权。

61岁的李隆基爱上了自己的儿媳妇杨贵妃,又将治国大权交给了其堂兄杨国忠。

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军事权力开始向节度使集中,形成内轻外重的不稳定局面。

755年,手握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旗号,长达七年半的安史之乱开启,成为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分界点。

78岁崩后葬于泰陵,至此初唐完结。

756年,李亨领三镇节度使,在灵武继皇帝位,称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位在首都外称帝的。

正式肩负起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

首先急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三朝元老,再造李唐)西进灵武,与回纥和李豫一起于757年6月收复长安,10月收复洛阳后迎回玄宗。

自此他不信任朝中任何大臣和将领,逐渐将权力交于宦官和外戚。

762年,外戚张皇后想另立太子,被宦官集团兵变幽禁,导致52岁的肃宗惊吓而崩,葬于建陵。

762年,唐代宗李豫在宦官的拥立下称帝,无奈宦官李辅国自认为有2代皇帝拥立之功,嚣张跋扈,李豫采取了捧杀战略,欲取之,先与之,称尚父,领宰相职位,然后利用其集团出现的裂痕,用宦官制约宦官,最终杀了李辅国。

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然而碍于当时政治军事局面,不得不瓜分河北等地授予叛军旧将,于是各地争相,藩镇格局建立。

779年,53岁的李豫崩,葬于元陵。

38岁的唐德宗李适上位后先把大权从宦官手里夺回,继而改革经济,开始试图压制藩镇,失败后四镇开始自立,泾原之变后逃离长安,奉天之难10个月后重回长安,将此前削藩一并作废。

随后他又开启了宦官掌握禁军的先河。

805年,64岁的李适崩,葬于崇陵。

唐顺宗李诵带病(哑巴)继位后,一番改革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7个月后被禅让。

柳宗元,刘禹锡被贬边远各州的司马。

崩后葬与丰陵。

中兴之主,跻身唐代三杰之一的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当时三分之一的疆域已实际脱离了控制,他重用削藩的大臣,先后平定西川,江南,河北,淮西等节度使,长达60多年的藩镇割据结束,史称元和中兴。

为什么?

1.继位时正直壮年,精力旺盛,勤于政务 2.从小目睹藩镇叛乱 3.敢于纳谏,形成了贞观时的良好政治风气,进行经济改革。

但是平定藩镇后,崇佛佞道,痴迷神仙和丹药,韩愈上书,被贬到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820年,被宦官弑杀。

享年43岁,葬于景陵。

至此中唐结束,晚唐拉开序幕。

821年,唐穆宗李恒继位,守以成之业而不保,游性无常,服金丹,短短4年驾崩,葬于光陵。

唐敬宗李湛,纨绔子弟,纵情享乐,杜牧写下阿房宫赋劝谏,827年,年仅18岁被官宦杀害,在位2年,葬于庄陵。

唐文宗李昂登基后,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三座大山压着,初唐李世民严格限制宦官,只能是服侍,玄宗怠于政务,小事交给高力士,开启宦官专政。

835年,皇帝连同大臣发动甘露寺之变,结果600多大臣被杀。

从此天下事皆有宦官把持。

840年你,32岁崩,葬于章陵。

唐武宗李炎继位后,下令全国灭佛,因佛教人数众多,影响生产和经济,846年,33岁崩,死于吃仙丹。

葬于端陵。

唐宣宗李忱继位后,大智若愚,趁吐蕃内乱,收复了失去百年的河,湟之地。

史称大中之治。

但小太宗晚年由于立储问题的犹豫,内乱,给了宦官重新掌权的机会,859年,同样死于仙丹,享年50岁。

大唐走向了末路。

唐懿宗李漼是昏君,间接亡国的代表。

浙东的裘甫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第二年,南诏入侵,在徐州的募兵开始被宣布3年后可返乡,但是朝廷多次食言,无奈强行返乡,最终演变成庞勋起义,为五年后王仙芝和黄巢起义指明了方向。

史书记载,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873年,41岁崩,葬于简陵。

年仅12岁的唐僖宗李儇被宦官拥立继位,品行和唐穆宗,唐敬宗一模一样,靖陵是陕西最后一座帝王陵,此后首都东迁中原。

874年,大旱,河南王仙芝率先起义,第二年黄巢呼应。

880年攻占洛阳,进兵长安。

如同120年前的玄宗一样,唐僖宗仓皇出逃到成都。

881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各地勤王,其大将朱温投降,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唐僖宗总算回到长安。

但是几乎所有藩镇都自立门户,885年,第二次出逃。

888年又回长安,崩。

年27岁。

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帝李晔迁都洛阳后弑之,葬于今河南偃师的和陵。

然后拥立12岁的李柷,是为唐哀帝。

907年,逼迫其禅让,建立后梁,葬于今山东菏泽的温陵。

自此唐朝历经21位皇帝,289年后覆灭。

梁唐晋汉周,五代十国开启。

 5 ) 唐陵

唐十八陵李渊-献陵(唐高祖)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九个楞(唐太宗)(天可汗)(贞观之治)(依山而凿而建)李治-乾陵(梁山)。

唐高宗,武则天武则天-乾陵(则天大圣皇后)乾陵历代皇陵之冠。

李贤(显)-章怀太子,唐中宗(章怀太子)-唐定陵(凤凰山南麓)李旦-桥陵(丰山)唐睿宗(桥陵石刻甲天下)(未被盗掘)*李渊-献陵李建成太子(李世民常年征战,深得民心)李渊封地在于山西(太原)。

李谦对突厥谦卑书信,突厥对李渊提供兵马。

称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孙杨侑为皇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路封官许愿。

李渊有关陇集团。

秦王李世民(虎牢关一站就获近一半土地)深得人心。

东宫于秦王争继位。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所有皇子皇孙*李世民-昭陵昭陵六骏(飒露紫,唯一一有人(丘行恭)雕。

为其马拔箭为图。

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什伐赤,中5箭青骓,中5箭特勒骠,拳毛騧中9箭,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白蹄乌)李世民攻伐王世充(郑)(洛阳围城),夏军窦建德来助郑。

三千轻骑对十万大军。

(裴姬,丞相。

刘文静骂丞相,被杀。

这个事件让李世民陷入深思。

)虎牢关之战。

刘黑闼复夏,李渊受李世民(天策上将),利用洪水攻打。

因杀自己的弟兄,后入住东宫常常惊醒。

所以大将秦琼与尉迟恭把门于夜。

昭陵十四国藩君照相。

昭陵。

因玄武门之变,北方突厥十万攻打长安,后结渭水之盟。

弘文馆查询历代帝国兴衰。

天人感应(长安霜灾,旱灾。

李世民怕玄武门。

)《唐太宗入冥记》现藏于英国。

薛延陀与唐朝联合,攻突厥,收河套。

李靖(三千)攻东突厥,覆灭突厥。

突厥治理突厥。

发妻,长孙皇后。

阎氏兄弟建造,九嵕山。

魏征,宰相。

*李治长孙无忌:宰相。

权力大。

徐懋公(李積)李治用来对抗长孙无忌。

费王立武。

白江口之战,打败日本。

东起:辽东。

西邻:咸海。

北越:贝加尔湖。

南至越南横山。

因身体和长孙无忌的恐惧,高宗不敢将权给大臣。

现武媚娘,二圣临朝。

乾陵在八卦的乾方向。

*李贤:章怀太子墓(唐三彩)被武后杀子。

*武则天(狄仁杰)说让狄仁杰陪葬乾陵二张(武则天的男宠)掌朝懿德太子(目前唐代最高等级)两侧壁画武帝长安-洛阳-长安-洛阳张柬之,李多祚杀了二张。

翼马,朱雀(鸵鸟),5对石马和侍马人,10对10人(秦朝大将,阮翁仲,力大无穷镇守边疆令敌胆寒,秦皇铸像为自己镇,历代帝王传承)乾陵61藩臣无字碑(八条巨龙,两侧飞龙)各朝都有题词。

乾陵墓道用石条和铸铁造成(没有被盗)法门寺有唯一一件武则天遗物。

李重润-懿德太子-19岁被武则天被逼*李显韦氏(太子妃),皇后(被武则天废除),与李显共同受苦多年在武则天时代。

被狄仁杰重新拥护上太子。

给了韦氏许诺可以满足她一切愿望。

(所以韦氏效法武则天,垂帘听政。

)武三思与韦氏缠绵。

安乐之女(裹儿)想让李显立自己为太子女。

(与武则天,韦氏有一样报复)定陵门前无功臣陵墓。

对于政变拥立李显太子,后5人同时拜相。

权力大于天子。

所以提携武三思与之抗衡。

令五大臣拜王,撤相。

洛阳城头公然有张榜武三思与韦氏淫秽。

之后李显无奈依旧信武三思。

安乐公主公然凌辱李重俊(太子),杀了武三思,因不敢反唐中宗,所以退兵被左右杀害。

节愍太子墓。

韦氏与安乐公主毒害李显。

韦氏立李重茂为天子,自己独揽大权。

李隆基反了韦氏和安乐公主。

李显也有无字碑,但已消失。

*李旦-桥陵(丰山)唐睿宗李成器,李隆基,李隆范。

兴庆公园(是李旦五子的府邸)隆庆池。

李隆基反抗,拥护李旦。

李成器(惠陵,让皇帝)安之嫡长,危则有功。

主动让位。

兄弟互相礼让。

为兄弟礼让李隆基兴建兴庆宫。

李旦让位。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相争.。

李旦重新重视道教。

道教复兴(景云钟)。

因有彗星李旦退位,李隆基上位。

太平公主打算政变。

李隆基先手。

李旦彻底退位。

 6 ) 帝陵(唐)

10.睿宗桥陵/景云-开元/文案🐂🍺// 01.高祖献陵/武德九年 玄武门之变/关陇贵族与关东豪族/全球视野 /(承汉制) //02.太宗昭陵/九嵕山/昭陵六骏/刘文静与裴寂/东征洛阳 虎牢关/天策上将/刘黑闼 洺水之战/门神画 秦琼尉迟恭/六骏下落。

//03.(同02)万王之王/昭陵十四藩王长像/渭水之盟/改元贞观/乙失夷男 薛延陀。

//04.开山建陵(同02)长孙皇后/阎立德与阎立本/望陵毁观(魏征、太宗和长孙皇后)/终南山翠微宫/新唐书温韬传 “钟王笔迹,纸墨如新”。

这集略微混乱.....全片和《大明宫》一样的配乐(⊙ω⊙)05.高宗武后乾陵 永徽述圣【这集在肇庆看过一遍了...】【永徽这个年号真好听】/徐懋功(徐世勣):此陛下家世,何必更问外人/废王立武,权力中心的转移,长孙无忌离京/隋文帝独孤皇后 二圣临朝之始/述圣记碑(七节碑)

 7 ) 值得五星

与之前作相比,配乐与文案同样精良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动画效果。

壁画凤格实在是太棒了。

多好的东西,就这还有一大群人喷,真的很不能理解。

我看到很多人质疑的一点在于,是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我承认的确有很多地方导演组发挥了一下想象力。

但我认为这并无不可啊。

记录片也是一种影视作品,既然是影视作品当然应当允许艺术加工。

历史纪录片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历史科普作用,让人对于那段历史有一个初步大体的感受,它是面相大众的,没有人期望通过观看纪录片去了解严肃的,学术性的历史。

也许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超常人,也许你是一个历史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如果是这样你大可不必看此纪录片,你去看资质通签,你去看新旧唐书,你看去史学界大佬们的论文与著作。

何必跟一个纪录片较真呢?

纪录片的作用就在于让那些对于历史缺乏基本了解的人建立直观的感受,引发大家对于历史的热情和兴趣,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大唐帝陵还是比较成功的。

并且,我认为当下的中国,这样记录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当给予其一种肯定或者鼓励的态度。

即便你史料积累远超大众,即便你对某个朝代研究颇深,也请不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恶意批评一部和你本不在一个纬度的历史纪录片,因为你从来就不是它的受众。

特别是,当批评的唯一目的,只在于展现自己学识渊博的时候。

这实在有点秀优越感的嫌疑。

况且,对某个特定朝代,掌握多一点的史实,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8 ) 貌似盗墓笔记的纪录片

其实是把大唐历代皇陵作为时间轴串起来,逐步解析开唐至盛世的发展历程。

我一直认为唐的繁荣是站在大隋的肩膀上的,用现在的角度来说,就是这是个有基础的公司,有良好的基础建设,独到的核心技术,优秀的人才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公司;但是商业的洗礼居然让我这个当年某区重点中学的文科政治状元竟然忘了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这句经典……唐的伊始就是军事叛变,李世民继续政变夺嫡,再后面一代女皇…直到陈桥兵变……唐宋的繁荣与强盛毋庸置疑,屹立当时世界之鼎盛比今日之美利坚有过之无不及,然而每个人看此片的角度不同,可能感悟的也不同,于我而言,最感叹的莫过于这些大佬的折腾,丝毫没有延缓时代的进步,只要把住了舵,哪怕靠浪,也照样扬帆……

 9 ) 大唐帝陵-视死如生、依山为陵

在古代世界,灵魂不灭的观念根深蒂固,帝陵陵园通常仿照王朝都城宫室的布局结构而建,体现视死如生的丧葬理念,因此,大唐的帝陵陵园的修建参照了长安的九重宫阙布局。

汉代诸陵,从帝王登基时便开始营建,花费了天下赋税的三分之一,既耗费了民力,还使盗贼生心,到了汉末,大量农民起义爆发,汉代帝陵几乎全部都遭到盗掘,帝王尸骨抛尸荒野,狼藉不堪,因此,大唐帝陵借鉴汉文帝霸陵的做法,选择依山为陵。

 10 ) 借陵墓介绍历史

从我们看到的遗存,并配合其它的文献资料,有根有据的分析,能够免于一些干扰信息。

不过,篇幅和深度有限,依然有很多细节被隐去,大事件被简化,会让一般读者觉得历史非黑即白的简单。

唐朝的功绩和地位,被影射到现代,无视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不过这类噪音微不足道,远比其它政治宣传节制多了。

非常好的多角度解读。

《不速之客》短评

真由此回补了2015年的《西汉帝陵》,相比而言画面更精致、场面更恢弘,故事讲述也更引人入胜。但抒情的内容比重也增大了,编剧确实是高考应试议论文与公职人员申论的一把好手哇……

10分钟前
  • 晓春Daidai
  • 推荐

好多强烈个人主管的臆测,动画很僵硬

12分钟前
  • 浓密海藻长发
  • 很差

夹带私货太多了,没有汉帝陵好看

13分钟前
  • 我不知会遇见你
  • 还行

太失望了。看完这部之后我只能说央妈还是厉害的,几年前央妈版西汉帝陵比这部好看多了。这部3D动画太尬,音乐都请不起人做吗?用珍珠港的要多出戏有多出戏……从头到尾透露出一股low的气息,文案的话除了开头耻度爆表的那段外,水平还是有的,白瞎了

15分钟前
  • 糯米小喵球
  • 还行

还可以的纪录片,讲陵墓少,讲故事多,确实不好拍,皇陵如果不是抢救式挖掘,在考古技术还不能确保保护的现在也没法挖,嗯,确实也没法怎么揭秘。。

18分钟前
  • 春儿
  • 推荐

陵寝讲得少,大部分讲历史,但又对墓主人的功绩过失讲得少,讲三集唐太宗大部分在讲玄武门,将唐太宗塑造成一个终日惶恐不安的得位不正的皇帝,他明明有很多时候都是意气风发、自信豪迈的。而且历史很多都是知道的,看了个寂寞。动画还挺好看的,画面很宏大,旁白有点催眠。

22分钟前
  • Salo_aa
  • 还行

下饭节目 当时认真等更新看的……确实罗里吧嗦且讲述着带了个人情感 有失偏颇

24分钟前
  • 不见岳
  • 还行

比第一部《帝陵》逊色不少。

26分钟前
  • soarla
  • 还行

动画文案都很好,但是关于陵墓的内容太少了,好像在看历史讲解

28分钟前
  • 电气白兰
  • 还行

很一般啊 被高口碑忽悠了 打着帝陵的幌子讲历史 我为什么不去看正经的历史纪录片 跑题了啊喂

30分钟前
  • 抚琳琅
  • 较差

游戏画面的大唐,解说词还是太显老套了。

34分钟前
  • 捕快
  • 还行

没看够,以为能借此重温唐史的,到李隆基就结束了。某些抒情有些多余,情节组织得可以更精炼一些。

37分钟前
  • xtm
  • 还行

看了一集,真正讲帝陵挺少的,动画说历史更多些

42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很不错的纪录片

44分钟前
  • msazhou
  • 推荐

1.献陵:唐高祖李渊2.昭陵:唐太宗李世民3.乾陵:唐高宗李治4.定陵:唐中宗李显5.桥陵:唐睿宗李旦6.惠陵:唐让帝李成器

47分钟前
  • kenn
  • 推荐

不行,很不行,比汉代帝陵差远了第一集听到的bgm有《大乘天》(大明宫,玄奘之路bgm)、《河西走廊》、《帝陵》第一季,最离谱的是玄武门之变那段,台词音轨基本上和大明宫第一集玄武门之变一模一样,都2020年了,某些言情小说里面称谓都对了,你改改台词重新配音也行啊还有人物的服饰问题,一抓一大把,晚唐壁画的发型出现在初唐故事里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彻底服了,个人年度最烂纪录片预订

49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在位15年后,705年让位与唐中宗李显,恢复唐旧制。唐高祖李渊献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高宗李治乾陵(武周皇帝武曌)、唐中宗李显定陵、唐睿宗李旦桥陵……

51分钟前
  • zju_miracle
  • 力荐

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而注重来世的中国墓葬文化,又让陵墓成为时代镜像。是大唐帝陵史,也是大唐前一百年历史。一百年兄弟相残,女性获取最高统治权,杀戮夺权(但夺权的人能力是真强,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到了睿宗李旦第9集的五子关系那么好,李成器让太子位于能者李隆基,李旦急流勇退,我都落泪了。第一次看动画片演绎的纪录片,好精美,人物表情都到位。(笔记在影评)

56分钟前
  • 力荐

知识密度不高,夹杂野闻较多

57分钟前
  • Left
  • 较差

高分是借着汉《帝陵》的光吧。有没有错误不敢说,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文案上差太多。开头无比尴尬的旅游景点式播报,每集都赶紧跳过;太多“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依据推测就说依据,靠想象讲历史呢?男性书写的历史对武则天及此后涉及政治的几位女性的描述,总有奇奇怪怪的语气,最后两集出现不止一次“妇人乱政”的说辞,不怕武则天收了你

59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