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二战黑豹

Black Panthers of WWII

主演:Riley Bowes,萨拉·波莱德纳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二战黑豹》剧照

《二战黑豹》长篇影评

 1 ) 問題不是出於手機攝影

《淺淺歲月》在攝影、剪接和節奏幾方面都存在大量問題,後半段有比較好一點,但也只是好一點。

陳果說已經有很多電影是用手機拍的。

這沒錯,但用手機拍不代表就一定粗糙。

剪接和節奏出現問題,這怎麼說也不是手機拍攝的錯。

我沒有聽完整場影後談。

觀影期間,看著這部碎散凌亂、鏡頭粗糙的電影,我還是願意帶著一個良好願望猜想導演的意圖,或者用手機拍攝是想還原生活化景象吧。

可是我這個良好願意是多餘的。

開場不到十分鐘已經讓我如坐針氈。

不必去到年三十團圓飯那場戲,沈家一家四口之間的對話就已經非常有問題。

飾演母親的葉童和子女講話,在電影裡,那一點也不像是日常生活的交談,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話語之間,中間幾乎沒有一點空白。

你以為這樣就奇怪了嗎?

不。

他們的對話完成之後不知怎地,又換上不在場的謝君豪開始另一組對話。

中間沒有一點留白,也沒有一點停頓空間。

正如後來瀕臨婚姻失敗邊緣的葉童打給妹妹(車婉婉飾),這是車婉婉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眼前。

鏡頭切換至站在街頭接聽電話的車婉婉,我並不怪責車婉婉,但那一刻的車婉婉其實沒有任何情緒可以給出來。

葉童和車婉婉講不到兩三句話,這一組戲就完了。

車婉婉在這一場戲就只有一個鏡頭,就是遠景拍著她講一句話。

生硬,突兀。

哦對了。

說要車婉婉我不禁想劇透一下。

這個每次出現都是為了陪姊姊食飯跳舞的妹妹(工具人),最後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姐夫的喪禮上?

是工具人到這個地步了嗎?

前半部戲幾乎沒有一個特寫鏡頭。

許多場景也是用遠景來到拍攝。

明明好一段時間葉童演的角色是情緒爆發的。

用這個完全疏離的視角看著葉童演戲,只呈現出一種巨大的割裂感。

導演是想觀眾用一種疏離態度看這個故事嗎?

看到後段,觀眾當然知道絕對不是這樣。

我可以理解謝君豪和葉離演的角色是青梅竹馬,所以他們的情感根基很深厚。

致使後來謝君豪出軌兼患上重病,葉童還是願意回來照顧他。

可是你要怎樣讓觀眾相信謝君豪演的角色真的有感到愧疚的?

感情的事當然說不準,但如果真的分不下彼此,那當初離婚又是怎樣一回事?

還是說他們到最後真的是摯友?

謝君豪看起來放不下。

葉童也放不下。

在電車上,謝君豪還讓前妻在他死去之後照顧自己不能自理的父母?

這個故事背後的心路歷程,還真讓人好奇。

《淺淺歲月》有一點是非常陳果的。

對不起。

導演是蕭冠豪不是陳果。

可陳果在影前影後都出盡風頭,所以我也繼續講陳果好了。

所謂非常陳果,戲裡其實也用對白表現的清楚。

謝君豪演的沈氏會患癌,就是離開說得一口流行英文、與大陸女人好上的報應。

小三在沈氏病重時還是讓他簽合同,只想著錢。

葉童演的角色是非常有潛質的,但在最後,蕭冠豪拍她拍成一個神經質的女人。

婚姻對一個聰明善良的女人的影響,完全不在焦點裡面。

顧客在餐廳裡面燃燒物件,員工不會來管管嗎?

後面棺中戴戒,任你說如知隱蔽,也畢竟是在大庭廣眾之中吧?

如此浪費謝君豪和葉童,絕對是犯罪。

要說還可以說他們一對子女某程度上也是工具人。

中間很少情感交流在裡面。

第三行有一位女士從頭到尾都在玩手機。

小姐,你真的浪費這部電影了。

這種水平的電影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的。

請還我一百零三塊。

 2 ) 浅浅岁月——于无声中回忆,于寂静中共鸣

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三亚,从三亚到香港,跨越了3300多公里,一路风尘,只为相见。

此次香港之旅,恰逢3月8日,是叶童老师的生日,那我就写一篇影评送给您聊表心意。

关于浅浅岁月这部电影,首先,我昨天(3月7日)是第一次看,虽然听不懂粤语,但我配合着字幕很认真的在看,稍微理解了这部剧的表达以及内核,这部电影整体围绕着“真爱只有一次”的核心思想展开。

关于爱情,古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现在我们说:“一屋三餐和四季”。

这都是古往今来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电影中,到处可以看出静芬对麒振的爱。

从离婚后,静芬仍不顾与麒振现任妻子碰面的尴尬,在麒振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想法设法地逗麒振开心,爱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从用毛巾垫高龙尾骨到买玩具鱼缸再到麒振失踪,静芬第一个在卖雪条的摊位前找到麒振等等…这些小细节全都诠释着俩人彼此深厚的感情和爱!

然而,从叶童老师细腻的表演中,这种爱更能完美呈现,例如:静芬在麒振的葬礼上一定要让自己送的花圈调换位置,这个行为证明了她心里还是渴望自己的地位被承认的。

另外,静芬在遗体送别环节,刻意假装将头上的白花弄掉,伺机将戒指戴到了麒振的手指上,且计划成功后静芬脸上的那种窃喜与满足…这一切的人物心理,让叶童老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叶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微表情将静芬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静芬对麒振依然是深爱,也是情义所在。

整部影片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但就是这样平淡的画面和风格,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样的风格才透漏着真实,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看完影片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作为女性,真爱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我们只管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干扰和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编剧以及叶童老师想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吧!

很庆幸能获得和叶童老师现场交流的机会,在现场也听到了各位主创老师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心得。

此次香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回顾影片,我将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总结为两句话~岁月浅浅,余生漫漫。

粗茶淡饭,一半一半。

叶童老师、各位主创老师,以上为鄙人浅陋之見,伏候卓裁。

书不尽言,辞不达意,纸短情长,伏维珍重!

~卓小柒 2025.03.08

 3 ) 浅浅岁月——于无声中回忆,于寂静中共鸣

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三亚,从三亚到香港,跨越了3300多公里,一路风尘,只为相见。

此次香港之旅,恰逢3月8日,是叶童老师的生日,那我就写一篇影评送给您聊表心意。

关于浅浅岁月这部电影,首先,我昨天(3月7日)是第一次看,虽然听不懂粤语,但我配合着字幕很认真的在看,稍微理解了这部剧的表达以及内核,这部电影整体围绕着“真爱只有一次”的核心思想展开。

关于爱情,古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现在我们说:“一屋三餐和四季”。

这都是古往今来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电影中,到处可以看出静芬对麒振的爱。

从离婚后,静芬仍不顾与麒振现任妻子碰面的尴尬,在麒振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想法设法地逗麒振开心,爱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从用毛巾垫高龙尾骨到买玩具鱼缸再到麒振失踪,静芬第一个在卖雪条的摊位前找到麒振等等…这些小细节全都诠释着俩人彼此深厚的感情和爱!

然而,从叶童老师细腻的表演中,这种爱更能完美呈现,例如:静芬在麒振的葬礼上一定要让自己送的花圈调换位置,这个行为证明了她心里还是渴望自己的地位被承认的。

另外,静芬在遗体送别环节,刻意假装将头上的白花弄掉,伺机将戒指戴到了麒振的手指上,且计划成功后静芬脸上的那种窃喜与满足…这一切的人物心理,让叶童老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叶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微表情将静芬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静芬对麒振依然是深爱,也是情义所在。

整部影片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但就是这样平淡的画面和风格,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样的风格才透漏着真实,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看完影片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作为女性,真爱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我们只管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干扰和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编剧以及叶童老师想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吧!

很庆幸能获得和叶童老师现场交流的机会,在现场也听到了各位主创老师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心得。

此次香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回顾影片,我将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总结为两句话~岁月浅浅,余生漫漫。

粗茶淡饭,一半一半。

叶童老师、各位主创老师,以上为鄙人浅陋之見,伏候卓裁。

书不尽言,辞不达意,纸短情长,伏维珍重!

~卓小柒 2025.03.08

 4 ) 浅浅岁月—完美主义之殇

一个女人为了一个家庭操劳了十几年,到中老年丈夫出轨,这是身边很多人的故事。

家庭无疑是女人付出得很多,照顾子女,赡养老人,让自己的丈夫安心在外打拼,尤其是香港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是婚姻的常态。

当有一天,自己辛苦付出的家庭面临着丈夫的出轨家外有家,儿女的不理解,而且这还是初恋(就爱了这一个),那怎么办?

从静芬对女儿学习成绩的要求100分来看,静芬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无法接受婚姻是有瑕疵的,离婚是必然。

婚姻破裂后为何导演不要求爆发式的表演,也许只是为了说明离婚就是静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完美了,男主人公其实是不想离的。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明明能不离婚的家最终还是走向了解散。

因为丈夫也好,儿女也好,既然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那么最后团结起来欺瞒他的婚外情,对静芬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堤坝的全面溃堤。

完美主义的静芬此后就活在了自己的完美世界里,所以前夫入院后她去看望照顾,是因为她是完美人格,那么人情世故就要周到,照顾要做好;因为她的完美主义道德境界很高,所以对小三的儿子也充满了温柔;因为她的完美主义人格,葬礼上还处处为前夫操持;因为她的追求完美,所以电影最后静芬想起了两人两小无猜的时候,仿佛这段初恋并未结束。

男主一死,静芬的世界又完美起来,该她得到的完美又终于得到:这个家庭往后再也没有污点,从此她的人生中再也没有小三,我卖了他送的楼,写了书拍了电影作为纪念,从此这段就翻篇了,爱永久地尘封了。

静芬的心灵也终于解脱了!

从此她可以再去追求另外的完美!

其实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很多人会难以理解的,这样的性格更适合干事业,所以也只有这样的她才有魄力拍了一个这样的电影。

完美主义就是静芬及这个故事的主线,感谢叶童小姐的演绎让我欣赏了一个好故事。

感谢陈果监制的另辟蹊径,让这部电影没有流于俗套,成为了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浅浅岁月不可复制,都是缘分。

正如同不可能再集结众多香港明星再拍一部东城西就 ,所以且看且珍惜!

 5 ) 浅浅岁月里给了我一道光

从主题上看,《浅浅岁月》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以及自我成长等诸多深刻的话题。

它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的复杂性,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静芬在面对婚姻失败时,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追求自我,重新找寻生活的意义,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追求,无疑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即使夫妻关系破裂,静芬与公婆、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割舍不断,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

 6 ) 浅浅的情节,深深的情感!

整部片剧情没有很大的波折起伏冲突点,正如片名一样,浅浅的。

但在这浅浅的剧情当中却能感受到了女主对前夫深深的情感。

影后叶童演技依旧在线,尤其是在医院面对小三和前夫的孩子一幕,那份对情感的隐忍,对无辜孩子的怜爱,对前夫过往如数家珍般的怀念,都被她拿捏得很到位,影后不愧是影后!

舞台剧大佬谢君豪,演绎被两个女人纠缠却又想坐享两边不想惹争纷的男人,也是演得很好。

整部剧演员演技到位。

这部电影大屏幕看确实看不出是手机全程拍摄的影片,个人觉得挺清晰的。

另外补充一句,影片整体色调偏暗,不知道是不是要配合主题,不过不影响观影。

 7 ) 写给静芬和最好的叶童: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静芬——灵魂芬芳,静水流深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真第一次看浅浅岁月我总想,静芬是真的爱那个男人,还是逐渐成为一种执念。

毕竟他承载了她过去那么多美好的时光,或许是少年时代的某种救赎,真心一起走过人生半程,意义无可比拟。

麒振本人与两人之间的感情对静芬的意义,真的都在细节里,要细品再细品。

平遥国际影展对浅浅岁月的介绍我总想,静芬坚信真爱一生只有一次,究竟是一生只爱那一个男人,还是对那个纯真年代永不熄灭的心中火光。

那段情,她的爱与被爱,早已成为静芬生命的一部分,塑造了她。

她仍要保存着那份真。

可惜啊,这个世界上没有叮当猫,没有时光机。

不回去了好不好,回不去了,那个排队等电话亭,手写稀松平常,静芬还会抽烟的的年代。

静芬是不是一个在旧时光流离的女人。

她信气功,怀念电话亭,坚持用手写,搭电车会被低头族包围…她以自己的方式与逝去的时光周旋,然而并不排斥接纳新的自己,却宁做我。

她浅浅淌过岁月这条长河,有方向地飘摇,多深只有自己知道 。

她离婚后参加那么多课程,接触新生活,也是在迷失中找寻的过程。

她总是那么疏离,过去明明尽力承担好家庭角色,却又仿佛游离在家庭之外,自我无处安放。

尚未离婚时,一家人吃饭,丈夫大谈事业前景,她默不作声。

前夫身患绝症老友来探,几人共同追忆昔日时光,反而是她最融入的时刻。

她那么淡,平静而克制,甚至有点压抑,偏偏又固执。

我居然品出颇有个性的幼稚,静芬总归是一个铮铮却可爱柔软的女人。

给我的感觉就像这出戏,平淡却那么多巧思,狗血吗,却真实到诙谐。

我们都能看到自己,或者周遭人的生活。

其实现在看一部作品,我可能会不再那么关注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反而将其视为女主的人生经历,偏爱她自我人格的成长变化,感情也不过是人生注脚。

(基于演员让角色立住的前提,就像我希望苏丽珍走的更远)离婚后到老年,中间十几年静芬是怎么过的。

手机拍摄的静芬生活很碎片,看起来绝不会是一个离异女人多么励志伟大的成长史。

可现实中的我们不就是这样的吗,没有光环,总是难免拧巴。

不过静芬菜种的很好,后来还能教学;表演没坚持下来,但跳舞有模有样;她又拒绝过多少男人,老年后又对文学产生兴趣。

镜头只是没渲染,这一切不会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可是那些稀碎的生活片段却又多么明媚生动。

那么年轻的静芬,只身为妻子的静芬,初为人母的静芬……她们是什么样的。

时光流逝无声无息,生命琐碎只是如此不知不觉。

细品电影才能窥探一二,好在演员功力深厚,于是静芬活了。

所以我更愿称浅浅岁月为女人戏,而非家庭片。

一个女人平凡而渺小生命中的宏伟叙事,静芬没有囿于家庭。

叶童演活了静芬,我看见一个女人的灵魂。

固然电影呈现的是家庭夫妻关系,我看见的却是静芬的人生。

她并不为故事发展而存在,身为电影角色,静芬存在于自己的存在。

照顾出轨的前夫卑微吗,局面是有点尴尬。

然而我看见她主动离婚的无奈失魂,却以为她陪前夫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显然更具主导性。

大抵叶童实在演出了这个女人高贵的自尊。

这真的是演戏吗,真的不是一部女性纪录片吗?

我不一定认同静芬的信念,但我敬佩她的坚持,她心中那些从未泯灭的东西。

永远不染尘是她的真情,与谁情如白雪在我这里甚至其次,最重要是她灵魂的自主性。

最后她陪前夫走完最后一程,抛开妻子母亲的身份,只作为静芬自己,她发自内心纯粹的选择,我想她是自由的。

她为什么原谅,可又为什么不原谅。

在岁月长河与渺小的生命面前,似乎又不那么重要。

她放过那个男人的过错,是否更大意义是与自我和解,守护曾经的美好,她心中的真。

个人以为,与其说是静芬原谅前夫,不如说是她不能原谅自己的背叛。

叶小姐本人也不会如静芬执着,换作我也会选择潇洒离开,不过人总要有真心坚守的东西,爱是信念,要去爱 。

我想,静芬对前夫,或许也恰如叶童对表演。

静芬偷偷给去世的丈夫戴上的婚戒不是真的,她陡然落下豆大的泪珠才是。

人性复杂的婚姻,已经不再属于这对前夫妻戒指,却是属于她真心的眼泪。

很喜欢最后的电车戏,真实动人,温暖细腻。

我觉得两个人相处很纯粹美好,在如此轻松平常的环境下讨论生死哲学命题,尽管直面生命时光流逝的必然,哀却不伤,有哭也有笑。

两人吃着雪糕,仿佛穿越回独属于他们的青葱岁月,回归本真状态,有种四两拨千斤的豁达。

最后一幕灵魂对话,还真是俨然挚友。

流年匆匆,往日回响…是这段戏让我真正相信了静芬的坚持与守护。

人生如列车,来来往往皆是乘客,静芬她有自己的轨道,始终向前。

浅浅岁月流淌,不可逆不再返,或许我能想到的还是老掉牙那句话,珍惜当下。

似水流年,是不是总得执着些什么,才能发现真的什么。

“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好像多年之后你依然执着。

”那也抓也抓不住的,才是真的。

我们只能用心看见。

关于我最初的疑惑,真正看见静芬,我释然了。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我的灵魂永远笔直向前,所以允许愚蠢、欺骗、流言蜚语和谎言。

”致叶童的静芬,和所有女性。

 8 ) 浅浅,即是有痕迹。

主创团队见面

改编自小说《完了,就是 缘》

静芬与麒振

一家四口浅浅,即是有痕迹。

怎么才能让爱在岁月中留下痕迹呢,Sabrina选择用电影的形式。

无论与爱人是否分开,无论爱人的生命是否还继续,只要记得,爱就有迹可循。

这算不上是一个特别出众的故事。

说平淡呢,又触达生命;说简单呢,又用情极深。

但正因为贴近日常,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人的故事,才更让人感到这部电影的真诚与用心。

如同自己这一趟远行观看首映礼,在人生长河中可能不是最出众的经历,却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在心里刻下浅浅(并不浅)的印记。

真爱,人生只有一次。

观影过程中,替静芬感到不值,不理解她为什么甘心这么受委屈。

从头到尾,她没有做错过什么,一直为家庭付出。

她不仅仅是妻子、母亲、女儿,她应该更是她自己。

映后与主创团队分享交流的时刻,很想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

然而,社恐是不敢举手的。

走出影院,慢慢回味这个故事。

静芬的爱,是一种隐忍且深厚的感情,既普通又很伟大。

她原谅,他的爱是流动的。

而她的爱,是心疼、是羁绊、是勇敢、是承担、是宽恕、是包容。

她的真爱,一生只有这一次。

或许,她的真爱,不受时间限制。

爱是坚持,不爱才会遗忘。

至此,爱得到升华,也得到释怀。

完了,就是 缘。

一部好电影,需要好演员相衬。

一份真挚的爱,需要有恰当的落脚点。

静芬的饰演者,叶童,完美承接了这个角色。

淡淡基调之中却很有层次,只有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表演精湛的演员,才能体会这份真情,与团队共同完成整部戏的托举吧。

出品人与演员之间,又是怎样的缘份呢?

我在想。

对于一个观影人来讲,并不了解叶童与谢淑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她不是戏中的她,她也不是戏外的她。

而共同作为女性,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爱更有深意。

爱是纪念,纪念一生的爱人;爱是接纳,接纳一切发生;爱是成全,成全Sabrina,成全叶童,也成全所有女性。

这一段行程,我因爱而行。

带着一直未说出口的生日祝福,克制又热烈地望向电影屏幕,以及屏幕前的她和她们。

在仅隔三排座位的距离,感受空气的互换,我无比珍惜这次相遇,相逢已是上上签。

完了,就是 缘。

剧终,得圆满。

 9 ) 爱只是爱

1 手机拍摄,但别说次。

12岁的小男孩出现时,叶童的惊愕到平静是一个镜头完成的,借着询问小学生的状况讲出了两个人从小学就开始的青梅竹马的感情。

这个段落从剧本、到镜头、到演员表演都十分高级。

之前完全没有交代过还有一个孩子,突然出现,友好地送汤,自己女儿又无意识叫了那个女人妈。

人物整个恍惚掉,又迅速稳住,友好地和孩子讲话,回忆了自己和前夫的小学情谊,一起作弊一起学习。

整场戏一气呵成,你在替主人公心酸的同时又被她的大气和深情打动,一个人怎么可以如此不顾一切地爱另外一个人?

如果自己生命中没有这样共生一般的陪伴,不要遑论人物还想要来生的感情吧。

起初的影调很不舒服,后来知道是为了时间呈现出黄、旧;大家一起吃饭的戏,都是毫无变化的单机位,看起来好像纪录片。

还有大排档的长镜头人杂、墙多也不舒服,但最后在车和地面的缝隙中捕捉到人物的表演,又觉得这个镜头好了。

后来知道是经费紧张,手机拍,明白了一些因为限制而呈现的状态。

2 有几次大家笑出声,酸辣鱼框框剁辣椒,两个女人闹起来时,前夫站起身平息,还有气功大师发完功,两人斗嘴,普通话斗嘴;谢君豪的大体妆;这些细节和女人敏感地争夺一切与后面的妻子有关的权力一样,出自生活,酸也是苦也是。

3 两人吃冰棒,从小到老,再到坐电车小倒叙;雪中情歌词,叮当漫画,小补充;故事讲得仔仔细细,不缺不漏4 不是离了婚就没有感情,不是婚外恋就是渣男,爱谈到最后只是爱,舍不得公婆的媳妇放不下孩子的母亲,现在少了,以前的日子里见过很多。

她们的委屈不自知,也借着女儿的口说出来了。

人物的童年也交代了,被继父常常虐待的小女孩只和数学好的鼻涕虫同桌好。

所以对孩子的几次粗暴、不会沟通,认定丈夫是一生挚爱,都有了来路。

5 亲手在病榻前照顾过,把自己从一段生活中完整地切割过,不是二元地对待感情和事物,大抵会看懂这部电影吧。

6 叶童阿姨值得奖项。

南海十三郎的功底在开始散装的普通话、后期熟练的普通话,还有那些说不上来是懊悔还是惧怕,面对死亡的心境。

 10 ) 一生只爱一个人 永远相信真爱存在

浅浅岁月这部电影我从平遥看到香港,影院从圆方到高先,再到九龙塘又一城,只要有放映浅浅岁月的影院我都去看了,影片是手机拍的,如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录,静芬性格强势,努力为家庭付出,本是青梅竹马 ,奈何麒振抵不住外界诱惑 北上之后在内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静芬虽然痛苦却坚持不愿意离婚,多年后 静芬终于想开了,放下了,此时却传来麒振病重的消息,静芬又去照顾病重的前夫哥,她说最后这段时间她很开心。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静芬 ,哪怕麒振出轨 她也是只爱他一个人,因为真爱只有一次,一生只有只爱一个人,叶童老师把静芬这个人物演绎的非常真实细腻,看完电影感觉她就是静芬本芬啊!

最后一场,凭电影票还抽到了叶老师签名的明信片🤩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下这部电影

《二战黑豹》短评

本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有关三角恋的香港家庭故事。前妻和现任,没有狗血的争吵,没有夸张的扯头发,反而随时蹦出了许多笑料。原来婚外恋也可以拍的如此幽默,如此欢乐,如此温馨。叶童老师一如既往的稳定,影片最后,女主角虽然在花圈署名上被将了一军,从前妻沦为挚友,但她的小计谋却最终得逞。叶童老师将那种得意的小心思演绎的极为有趣。香港真不愧为喜剧天堂,有看到她带来的很多小惊喜。另外,导演特别强调,本片有使用手机拍摄,所以不要再抱怨你没钱拍电影了。

6分钟前
  • 韵乘
  • 推荐

一部很有深度的影片,关于女性,关于成长,叶童老师演技很好👍

7分钟前
  • jenny
  • 力荐

#8th PYIFF# 睡了一半,比较疑惑吧,最后一段两人在车上还是比较感动的,其他的…

10分钟前
  • Oak
  • 还行

去看之前在香港买电影票的APP上以及豆瓣上看到的粉太低了导致我对他没有那么多的期望。反而看完觉得很好。八分电影,属于叶童和谢君豪,演技大于故事本身。故事有些狗血,但是这又确实是编剧的真实故事。戏剧真的来源于生活

14分钟前
  • 推荐

《浅浅岁月》不仅是一部关于时光与情感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成长的深刻探讨。叶童的表演无疑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位资深演员的深厚功底。这部电影值得观众反复品味,而叶童的表演也必将成为华语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叶童把这部电影演的太好了,精髓都演出来了,不亏是影帝太牛了,爱了爱了爱了,希望这部电影上映所有电影院,让那些看不到的影粉都看到

15分钟前
  • 爱CC
  • 力荐

手机拍摄

16分钟前
  • nothing纳森
  • 较差

叶童版将来的事,细腻入微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再粗糙的镜头画面依然不会让她逊色,静静地看着她优雅变老,走过浅浅岁月。同是二封的金像影后,她本可以是张曼玉,可惜接片一直无法跟上,被低估的一代演员

20分钟前
  • 被动的观众
  • 还行

文艺片用商业化操作手法本身就是很有风险的,当然有叶童的参演可能一定程度能降低它的风险,本片的背景设定是2014年的香港,按剧中的人物的年龄,精准的受众人群是50后60后,当然也有部分70后的情感,生活,和婚姻价值观,这种价值观80往后的可能完全不能苟同,所以不同人群的观感也就不一样,作为香港的60后的叶童本人,她对婚姻和感情的执着和本片所要表达的意境可能产生了共鸣,有更深度的理解,这也是她接下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吧!所以吐槽这部影片价值观的,如果没有处在那个年代,或者经历过不能感同深受,那么就请保留自己的观感! 还有才知道这部影片竟然是手机拍摄,可能最大的投入也就是能请到叶童主演了,不过手机拍摄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是不是以后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文艺的方式去表达价值观可能性更大了呢

25分钟前
  • 豆友MX2Wt0cRLI
  • 力荐

对叶童演技失望,看着出戏

28分钟前
  • 普洱_
  • 很差

直面人性弱点的一部电影,开始感觉很平凡,随着剧情的推进,层层深入的解剖了静芬的感情变化,非常值得敬佩,叶老师的演技毋庸置疑,细节处理的非常感人,在这个物权横流的社会还能保持这份纯真的爱情,这份感动冲击着内心,看完还是挺悲痛的,感受大家亲自体会吧

29分钟前
  • 520CC99
  • 力荐

“我一生就愛了這一次。”現在能說這種台詞的電影也不多了。好像在戲中有道德瑕疵的都不配談愛。感覺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太多人的生活。女主角原型就是電影的投資人。嗯,很過癮。

32分钟前
  • lixil
  • 推荐

8th PYIFF 看了半小时离场了 除了叶童都很一般(别骂我 我没品

37分钟前
  • 昌平区桥本环奈
  • 较差

冲着影后叶童的细腻演技必须满分💯

41分钟前
  • Jessie
  • 力荐

还可以 虽然剧情一般但是演员演技很在线

46分钟前
  • 酸奶妹
  • 还行

@HKAFF2024 被叶童谢君豪骗进了戏院,看完通体不适。。。。一是本次所谓香港首映观影体验奇差,电话响的手机屏幕太亮的,中间数次听到有人呵斥,能买电影节了这么这点观影礼仪都没有。二来都2024年了,怎么还有人在带如此陈旧的观念来拍一部伪情怀手机视频???连吵架都吵得这么cheap,根本就是来荼毒人类感情观,比老奶奶的裹脚布还臭。到头来一套戏得演技能夸,也是蛮惨蛮次

47分钟前
  • 凯西
  • 较差

好像一部漫长纪录片

50分钟前
  • innoosd
  • 力荐

又是演技带着片子在飞的一部,如果不是两位主演表演太细腻了我真的会中途跑路

52分钟前
  • w仓鼠君w
  • 还行

一流表演,二流剧本,三流摄影,整个观影过程非常纠结,就像一桌山珍海味却只做了半熟一样,前一秒被演员的表演带入戏中,下一秒就被这无打光无调色清晰度如同百度网盘的手机摄影拽出来,说好听点是实验先锋,难听点就是粗制滥造,而且还是陈果监制,监制了啥,好的一点没有,陈果的粗制滥造全齐活了。感觉导演要么没做后期就端出这么个半成品,要么就是某二代玩票,否则无法解释这么好的阵容却呈现出这样抽象的影像质量,如果是故意这样拍,只能说我无法理解这样的美学思想。不得不佩服叶童谢君豪两位演员,这么差的影像丝毫不影响他们表演的光芒,三星全给演员们,真的辛苦了。#HKAFF

53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一般般

54分钟前
  • 皮卡丘
  • 较差

# PYIFF 2024平遥第一雷,千算万算没算到栽在唯一的大牌主演港片上,看完就想知道导演到底什么背景,请来叶童谢君豪结果是拿座机拍狗血八点档,很久没有过这么绝望的观影体验了…

56分钟前
  • O莙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