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意料之外的被里面的温柔与反抗的情节牵着走,倒是品出了些酸涩味道。
这股子酸涩有对历史真相被剖析大白的欣慰,也有对83年前同胞的心疼,还有便是那份传承的良善。
当日军占领了东极岛村民的祠堂并一把火烧毁后,渔民的心也被烧怕了。
他们一忍再忍的过活,在这片压抑的海岛上,每一寸的温柔都珍贵的心疼。
阿赑不认可弟弟救人的做法,但会留下刀柄让他们上岸。
阿荡指着地球仪笑着说要送战俘回家,炽热的眼神烫穿了种族与语言的隔阂。
曾经害怕退缩的渔民,在刺刀和枪口下执意为朝夕相伴的亡者抬棺;做过逃兵的陈先生,在热火焚身时呐喊着《满江红》和“不能跪!
”。
在残酷的战争下,温柔和反抗并存,就像人性也有两面,这样有退缩、有恐惧、有反抗的故事才足以牵动人心。
当在片尾彩蛋里看到现在的东极岛,老人依旧平静坚定的说着“海上有难,必救”的古老传承,海浪声就像历史和现世的温柔回响。
八十三载,暴政的冷枪声终究是被海浪磨平,而善良的品行依旧在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昨天看了东极岛的主厅首映。
简单总结:年度震撼大片,放心冲。
出了影厅我的手还有点抖,视觉和音效的体验太棒,心率飙的有点高。
实拍真的yyds,以前羡慕top gun 2的实拍,羡慕《驯龙高手》法罗群岛的唯美取景,羡慕《珍珠港》在战争背景下的宏大水下场面,这次《东极岛》一次性都做到了,而且更震撼。
当海风吹过东极岛山坡的野草,夜色中是阿赑负重前行的身影,那一刻悲戚和愤怒的力量都达到了顶峰。
水上水下戏的实拍,直接决定了观众最真实沉浸式的代入感。
在屏幕外都被海浪的压迫感逼得屏住呼吸,难以想象朱一龙在巨浪中拍摄时,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主演对人物的理解一如既往的深刻到位。
一个背影、一块儿肌肉的动作,有时就足以表达完全人物的心境。
陈明昊、杨皓宇两位演员也令人印象深刻。
而且这部电影的女性角色我非常喜欢,彰显了女性的力量感。
更多的精彩剧情我不想在这里剧透,各位走进影院自己体会,会更加的震撼。
其实结尾已经看出,阿赑他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角色、一个当地的渔民了,他是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缩影,代表了千千万万个被压迫的、奋起反抗的人民。
这部电影放眼整个国际市场,都是一部视效完美的工业大片。
希望海外发行这次能最大程度做好宣传。
作为电影只有一张皮且破烂不堪,作为主角还是老套的死亡改变价值观,作为导演画面效果还不如之前的八佰,全片口号喊的震天响其情感驱动力空荡荡的,特别是有里斯本丸沉没这个优质的纪录片在前面,显得电影中渔民那么的空洞,似乎必须要日本人逼一下才有动力救人,管大导演认为日本人是惊悚片里面的异形是突然出现的,乡亲们还不知道它们的德行需要再花大篇幅描写一下他们救人的动机,即使到最后描写日本人为什么停止炮击也是“国际观瞻”我的天呐,从八佰里面的打仗是为了观瞻,到金刚川怕戏外影响美国观瞻给美军飞行员牛仔对决,再到这部戏我看管虎导演的风格是“国际观瞻”吧,硬是拍了“观瞻三部曲”出来。
再说制作上前大段黑夜画面多到离谱完全看不清画面细节,不知道我们管虎导演是不是吸收了国际大导演的扎克施耐德的美术风格,慢动作一个接一个,你说多震撼吗?
我觉得确实是把朱一龙的腹肌拍清楚了,里面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造成了本片最多的鬼子损失,到了结局突然疲软没力气沉入海底陪吴磊这种兄弟情我还是认可的,这对于一部非抗战的粉丝向动作片是合格的,对了再加上几段时下流行的女性力量桥段来粉饰一下自己这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电影作者。
这段鲜为人知深埋海底七八十年的悲壮往事,如今得以用最高的电影格式在最大的银幕上呈现,这样的历史沉浮似乎也对应着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态势改变,该到了攻守易型的时候了。
不过显然网上不少评论是存在带节奏的情况,比如有人吐槽电影结尾日军放弃攻击是夹带私货表达敌人的仁慈,然后其实电影说的是迫于舆论压力,这是有历史考据的。
还有人批评英军士兵纹身中国女友,但同样有故事原型,同题材的纪录片中就有讲述。
另外不少人指责怎么把舟山渔民搞得跟野人似的,然而这是美术参考了当地的老照片,并非故意丑化。
电影补足了纪录片几乎只有英军视角的遗憾,重点刻画了东极岛渔民的英勇和基于朴素的善良而迸发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英军日军动辄女王天皇的时候,刻在中国人DNA里的是岳飞的精忠报国,与照相馆里毓秀说的从小唱的是穆桂英、梁红玉形成互文,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人民叙事人民电影吗?
本片绝非只有技术可谈。
还有电影对日军的残暴刻画也可谓淋漓尽致,完全没有任何对侵略者的洗白和美化,从头到尾你都会反复感叹:日本人真坏啊!
的确吴磊饰演的阿荡下线可能有点早,撒大网捞大鱼的呼号可能显得有点刻意,但是整体来看还是瑕不掩瑜的,特别是几段IMAX全画幅的段落,确实把IMAX特制拍摄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大海的浩渺,人物角色的细节,还有整体构图的美感是清晰可见的。
另外电影在声音设计上也颇有想法,海浪声、枪声、风声、渔民的号子声都融入进了电影叙事,是看得出用心所在的。
最后,这部电影也会进行全球发行,希望届时可以安排有充足的预算在这个方面,尤其是当下美日沆瀣一气要篡改二战集体记忆的当下,这样的电影应该让更多外国人看到。
首先逻辑上就很混乱。
导演想拍很多东西,比如“海盗后人”和渔民间的矛盾(就是两兄弟所遭受的排斥)、传统社会中女人所受到的压迫、人民的觉醒与反抗、国际主义、爱情……但是,啥都没拍好。
以上这些东西,都是拍了寥寥几个镜头,就搁在一旁了。
比如,影片中着重表现了渔民对“海盗”兄弟的极度排斥,然后这一冲突后面就戛然而止了,对情节的发展和推动也没有任何意义。
导演可能又要表现渔民的冷漠,又要表现他们的善良,再加上他们从忍耐到不再忍的转变,从而丰富人物形象。
但问题是,人性中的冲突在哪里?
转变又在哪里?
而且这可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群人啊,这么塑造,非常刻意且苍白无力。
扯了那么多,但是渔民那种朴素的善良在哪里?
再比如一开始阿花说这里不让女人出海,应该去上海,但除了幸存者逃回来后有人扯了句女人不能出海,再加上后面出海前在祖宗面前说的几句关于传统的话,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她所受到的压迫。
也就是说,在前半段,她完全是个游荡在情节之外的工具人。
由此就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人物塑造的失败。
就拿教书先生陈竹昇来说,一方面他是个逃兵,一方面他心中又有点家国情怀。
这样一个人物,需要他从沉默中灭亡至爆发的转变。
当然,电影又没怎么处理,就让这个人疯疯癫癫地拿起手枪,火拼的时候到了日本人跟前,才发现枪里没子弹。
就不知道这个剧组在干嘛,是想表现人物的高光,还是搁这演滑稽戏呢?
还有吴老大,主动站出来被日本人捅了肚子,当大家以为他已经牺牲的时候,他突然又站起来了。
这种拍法不仅拖延了时间,还让大家觉得一头雾水。
还有主角的表现完全就是手撕鬼子的翻版。
前有阿荡身中两枪但像没事人扑过去一刀刀刺死了鬼子才死亡,后有阿赑手刃鬼子无数,又是躲过手榴弹和机关枪,又是在负伤和体力告罄的时候顶着涡流系好了船……你说他们开了挂吧,但他们最后又死了,所以说,不仅缺乏逻辑,还有种强行煽情的意味在里面。
还有几个地方,我不太理解,也不乱说,但是我先把它们提出来。
一、托马斯·纽曼这个人物。
以鬼子的德行,根本不需要拉村民去沉船上当人质,看到了英国人头上戴着的斗笠,恐怕会直接屠村。
二、这些渔民真的知道盟军是什么人吗?
题材倒挺好,可惜拍成这个鬼样子。
白白浪费了我两个多钟,宏伟的故事线本来可以拍得紧凑引人入胜,结果变成了无聊的岛上人“救世”戏码,前面一个钟围绕一个英国人啰嗦了半天,好多演技都很浮夸,朱一龙和他弟的主角光环真不是盖的,怎么都死不了,日本人抓人质都够了还主动跳出来我也去?
这什么脑回路,去了能当救世主?
这不是白白无脑送死?
游去找出口,被压钢管下真那么巧他哥马上过来把他救出去?
怎么就在那一秒刚好找到他弟的,整个过程没被发现?
还是开了透视?
日本人派人来岛上找人,几千个战俘是怎么知道就一个人逃离的?
怎么知道刚好就一定在这座岛上?
结果派了12个人来找???
几百个村民就这样看着几个日本人当着大家的面杀人杀小孩?
哨塔里教师拿枪打日本人那戏份真就为了搞笑而搞笑,不尬吗。。
最后非得用被烧的方式来体现尺度大,残忍?
所有村里人就这样看着?
几百个村民被两个日本人看着不敢反抗?
最后靠女人鹰眼般的视力又在宽阔洋面上发现了主角光环的他,又因为他一个人救了整艘处于涡流的船?
旁边的日本战舰就眼睁睁等着看所有战俘被救上船之后,终于等来了美国的警告好放他们一马?
不是口口声声说不能让他们泄露情报出去甚至因为一个人要屠村?
算了算了槽点太多无力吐槽,这是近几年看过最差的电影,没有负分的选项真的便宜这部电影了。。
唉
里斯本丸沉没上映的时候,我看的是导演连麦版,当时虽然很喜欢纪录片本身,但对导演的一些发言是颇不认同的。
导演的创作初衷是展现英国被救者的战后生活和家庭之爱,放在中国渔民的描写少之又少,但他还原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当时看纪录片最受触动的点:1.日本人本来想要扫射落水者,但因为渔民来救,他们也转而救人。
(这个细节用来展示日本人的伪善和泯灭人性,是很高效的)2.英国人被救之后,鲜少提及这段历史。
3.法庭审判时,里斯本丸船长的后代拒不承认父辈的罪恶,只说是听命行事。
4.渔民们接济了被救的英国士兵,并且历经千辛万苦将三名士兵送到了重庆,才让这段历史被公开。
基于以上点,我对东极岛的期待是从中国渔民的角度去讲述这一段历史,那值得发散的点其实有很多,甚至都可以从英国士兵到达重庆开始拍,通过士兵的口述、其他视角闪回前情:日本人违反战俘协定的虐待行径、美国人发现误炸了战俘船、日本人灭口计划被渔民打乱、渔民清贫生活中挤出口粮接济英兵、去往重庆路上被二次针对,最终将情报送出。
也就是这个故事,我想知道的是渔民参与救人之后的事儿,没有想到东极岛电影完全反其道而行,他着重拍的是渔民救人之前纠结心路历程。
开篇背景是两个日军掌控东极岛,渔船不得下海三年,岛上有国军逃兵,他还有🔫…这已经很离谱了,这个逃兵的结局是拿着手枪一顿乱射,一个日本兵都没有打死,最后被日军打死激发了男主的战斗意志…对英军的描写也挺离谱。
1800名战俘被关在船底,只顾着划十字,一点都不想着自救,如果不是吴磊这个角色作死也上了船,这些英军战俘就只能等着水淹头顶吧。
对日军的描写也让人无语…刻画的日本兵坏且愚蠢且迟缓,这样的日本兵中国渔民都不反抗,那渔民是个什么形象呢?
整部影片都是懦夫,只有男主龙傲海因为理想主义愣头青的弟弟被杀,做好了战斗准备,独身潜入战俘船,救出英国兵。
他的小女友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枷锁,鼓舞了全村人,从小情侣计划私奔的路线下海救人…上面这段每个字打出来,我都觉得离谱…但导演还在沾沾自喜,觉得拍出了中国人的善良,问题在影片里面,最后村民决定去救人是因为村民知道日本人计划登岛屠杀全部村民,动机从大公无私的爱人变成了迫不得已的自爱自救…算了。
有一堆脏话想说。
以后看到管虎避雷吧。
还好我看的是云路演场,最后请来了故事原型和舟山救人英雄,希望把这场的票房分点给他们。
吴磊角色完成度挺高的。
①不知道为什么要从朱一龙的旁白转到倪妮的旁白,叙述视角直接乱了。
而且倪妮「不管是谁,都是条命」以及「生而为人,还是要互相帮衬些」等台词太圣母,我问你日本侵略者不是人嘛,你杀的时候也挺欢的。
知道你放这段是怕有人指出英军曾经也是侵略者从而质疑救人的动机,但别硬找补好嘛。
②你可以救外国人,但能不能保证中国人不减员的前提下,而且你救的这个外国人也没什么用啊,身上也没什么情报、技术、管理经验啊,就懂点通识还只教了吴磊。
何况还让四五位东极岛居民被残忍杀害,《鬼子来了》拍成《拯救大兵瑞恩》,价值观我哪里能苟同啊。
更别提你也没救成啊,折了几个中国人然后你主动自首了,被日军砍头那一刻所有的麦格芬已化为泡影,这不是更侮辱中国人愚昧表现外国人有责任心嘛,管虎私货夹得不少啊。
最重要的,这个时间点我并没有看到大多数东极岛居民主动想救这名英军,大家更像默许被裹挟甚至不知情,反倒是吴磊在一直阻止英军自首,明显是以私情绑架整座岛居民的安危。
别说什么保住他就能揭露日军恶行,那也不能残害自己人啊。
③陈明昊为什么要无能狂怒战绩为零?
杨皓宇结尾是作为翻译官不得不死了吗,和王传君比简直相形见绌。
倪妮为什么要消费降级成庄达菲的扮相?
④结尾营救一船士兵的场面并不算震撼,甚至不如《里斯本丸沉没》简陋的动画片段。
⑤「女人不能出海」,你这碗性别饭吃得刻意点了吧,前边没体现压迫「只有一个小啰啰扯嗓子喊了一句」你唱什么调子呢,日军封海这么长时间你是男是女都不能出海啊。
⑥「喝了你的血,你就是我的人了」「海盗成亲,要喝带血的酒」管虎你难道在拍郭敬明版《红高粱》吗,爱情这碗饭你也要吃。
⑦整部电影人物塑造及其单薄,只有一连串的嘶吼和动作。
迷影情结倒是丰富,包括但不限于《赛德克巴莱》《鬼子来了》《泳者之心》《橡皮头》《消失的她》……
(微剧透,但是应该不影响观影)运气爆好抽到了北京首映,刚回来瘫在家里,天气太热了[捂脸R]但是电影也超级火热!
热血沸腾的热!
管虎导演的视听真的是一级棒!
那宏大的画面,美丽的配色,跟我印象中的那座小岛不谋而合!
里斯本丸沉没事件之前看了纪录片基本上也了解事情始末。
电影选取了船沉没进程的这个时间段展开故事,主角的人物弧光做的很好,其他角色的群像也都不弱,就是女主的人设薛微有点单薄,但是管虎嘛[吃瓜R]我特别喜欢的画面有好几个,阿赑受伤跳进海里,晚上招魂队伍那场,还有打开舱门往下望的那种震撼感!
等等等等!
那些英国人唱起那支歌的时候我真的眼泪绷不住在影院里疯狂抽泣!
因为歌词里地点的画面在我脑内疯狂闪现,想到有大半人长眠于一万公里以外的他乡我真的各种绷不住!
还有很多泪目的瞬间,带好纸巾!
人物高光不止发生在主角身上我真的好评!
那段阎王帮钟馗报仇也看得热血沸腾!
我磕的cp szd!
总体来说还是很棒的!
配乐跟片尾曲我也蛮喜欢的,就是唱的人舟山方言有点哈哈哈哈哈哈。
可惜首映的都不是IMAX,画面都有裁切,很好奇IMAX是什么样的呈现,今天买了IMAX场,看完再来回报[害羞R][害羞R][害羞R]另外最后有彩蛋,千万别早退!
【东极岛】 10分打3分吧,整个暑期档看过的目前最差。
我真的坐在电影院里气笑了,这题材能拍得那么滑稽可笑,可真是不容易。
2025年了,前面还有个《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片参考,除了沉船和救人是真的之外,所有的“原创”事件和角色没有一个是立得住的。
煽情和上价值搞得非常可笑,堪比“全军背诵满江红”,对,这片子也要齐颂满江红的。
逃兵当了个教书先生,觉醒过程花了大半部电影,然后决定带把枪孤生一人去杀日本驻军(三人),结果枪卡壳了,指着日军脑袋都能一枪没中,被日本人烧死前大喊“不能跪,满江红,十遍”真是给我气笑了,这拍啥笑话呢?
还有些莫名其妙的“美丽”特写,是给明星拍写真呢,还是拍时尚大片呢?
行了,知道你们身材好长得帅了。
个人感觉,有些镜头非常“媚女”,一股子试图给同人女喂饭的味,非常滑稽,并没有磕到一点。
还有实在实在的不想再大屏幕上看见男童小鸡儿了!
还有什么“女人不能上船”这种老梗,什么“时髦”蹭什么是吧!
营销不会要开始吹“女性力量”了吧?
这片不存在什么屁股正不正,完全是一笑话。
快逃!!
快逃!!!
快逃!!!!
什么意思 俺们舟山岛民是野人吗 拍成这样 你以为鲁滨逊漂流记啊 口音不能带点浙普吗 看得我都乐了
以为管虎费振翔一武一文强强联合再攀高峰结果俩人喝大了对着一地呕吐物互诉衷肠心心相惜管虎你翻看过历史文献吗?东极岛的渔民伟大壮举和电影情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出入?你良心不会痛吗?回答我!!!
这素材一定会拍的,毕竟中国平民为盟友做了救主,又有纪录片普及过背景。还是档期定制。这是以中国人为主角的故事片。前100分钟,故事微妙地游走在好和不好之间。设定bug很多,明白喵说的,以史实为标准,荒谬。好在以故事为标准,自由。更残酷,更浪漫,个人感情的动力更切身。神话是策略,自我神话是自信🐶,好莱坞都有过。现实主义未必,然我同胞有如许品质,不需怀疑。后知后觉,大片不用方言。最后35分钟,类型片的纯度更浓,终于可以关掉斤斤计较喋喋不休的评论心,交给感官,战争,动作,尤其海难的部分,技术应该是刷新了吧。朱一龙吴磊都是第一次看,印象都好。倪妮也好。看到高赞评论是一星,只能说,影视寒冬中,这个量级的且看且惜吧。不喜欢大喊大叫那种,好在不多。焰日下的苇草,日暮到午夜的海,好。我手松
不该沉没的真相,镜头和配乐加大分。
国歌的第一句为什么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看完东极岛你就有了答案
特效太牛了,一定要看IMAX,能感觉浪花拍脸上,水下特别有沉浸感,小人物都刻画得有记忆点,故事后半段反杀可爽了,演员全部都给出了他们最好的表演。
影片最大的败笔在于对救人动机的篡改。这份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却被异化为“觉醒复仇”的烂俗戏码。渔民被塑造成需要外来者唤醒血性的蒙昧群氓,阿赑、阿荡兄弟与阿花的“觉醒”历程,将国际救援降格为私人恩怨的宣泄。真实渔民的自发善举被扭曲为“野人手撕鬼子”的魔幻情节,这种对历史的暴力解构,既矮化了渔民的精神高度,更让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本真面目模糊不清。导演试图通过民族主义与女性觉醒的标签强化戏剧冲突,却适得其反。倪妮饰演的阿花带领渔民出海的情节,本可展现女性力量,却被生硬地贴上“打女拳”的标签;全片充斥的口号式台词与强行煽情,更暴露了导演调度能力的不足。过度戏剧化恐留话柄,历史需敬畏,而非如此消费。
⚠️剧透慎点⚠️典型的用大场面、血肉恐怖场面掩饰故事的一团乱麻和精神内核的极度混乱。塑造了0个有效人物,宁可给路边的日本军官加一个杀人前脱帽的小设计,都不愿给主要人物加点细节。我一直在等什么时候渔民们迎来民族性的觉醒,开始救人,开始反抗,但是岛被占了、族长和孩子被杀了、不让岛民埋葬死者、吴磊牺牲了、朱一龙把日本人都杀了都不觉醒,倪妮来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就觉醒了,可是倪妮的角色也很空虚啊,这是在?
#电影院#节奏太差 剪辑混乱 人物塑造夹带白人崇拜+精英傲慢的私货 浪费中国演员 对拯救在香港殖民的英国大兵实在没情感共鸣 从此避雷管虎团队
电影博物馆看的IMAX GT果然非常震撼,不愧是IMAX特制拍摄,八个月特效制作诚意满满,水下场景多了51%的画幅让沉浸感拉满,吴磊在水底找出口的时候那种窒息感和紧迫感在这么大的银幕看更加惊心动魄了,看的时候都不仅感觉水要涌出银幕,还有环绕音效全程都被震住了,还有出海救人的整段都很振奋人心。
磊子解锁95%的裸体都无法让人看下去这部电影,对于里斯本丸事件的解题思路堪称傻白甜,看来是古偶拍多了,寄望观众相信帅哥的圣母心,放在大银幕上令人不适。剧作中做了几重配角的牺牲,但表演和表达都是失控的,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表演,有人疯癫有人烈士有人裸体,各牺牲各的。所谓的工业重现虹吸和海战,确实有几分震撼,但也不懂为何台词淹没在无节制的音乐里,群情激吼仿佛在对抗配乐。另连直男都疑惑说:这片子是在卖腐吗?不想对历史不敬,但里面男人和男人深情对望,短时间的生死相许,确实令人疑惑,虽然也就敢疑惑2秒,因为连卖腐都是出戏的。
和照相馆一样有点故事先天不足,光是渔民救人缺乏戏剧性,加了很多抗日的内容,为了强行打鸡血配乐也是拉满,好在满屏的IMAX画面还是挺漂亮。
都说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片比这部好多少 那纪录片也没好哪去 自吹自擂加结尾自我感动加戏 所以这电影就更没什么好说的
电影可以对真实事件的改编,但不能改得面目全非,更不能断章取义。看过《里斯本丸沉没》的观众应该会有同感。
管虎的作品基本是不符合事实,成为朱一龙的游泳秀,倪妮是真美,杨皓宇,陈明昊演的是真好。
赔我点钱吧,虽然我只花了十二块,但感觉这电影应该倒赔我三十块
工业水平上看的确相当成熟,船难以及水下戏份拍得紧张窒息不出戏,技术扎实,一众角色也都完成了高难度的表演。故事层面算是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情绪的气口,如果说《里斯本丸沉没》是让大部分观众较为宏观地了解到这段历史,那么《东极岛》则是给观众们提供了另一个小切口的视角。正如片尾的真实采访一样,历史上渔民们救人的心态是很朴实善良的,但同时像电影刻画的一样,他们也是很有血性的。不管怎么样,人性的光辉是能够超越一切的。谭维维的片尾曲恢宏大气,好听。
友情提示,观影过程中可以呼吸!水的特效太厉害了,完全身临其境的感觉,加上朱一龙演得太逼真,我都感觉我和他一起在海里浮沉,看完进入贤者时间,缓了好久,还想再看一次复仇,太爽了,还想再看一次......
一部叙事角度不同于以往的抗战电影,普通百姓也是英雄,救人亦是救己。后面渔民全体出海超燃,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人我来救。男主阿赑浴血杀敌看得十分解气,怎么会这么帅!!虽然我们的牺牲很惨烈,但是结局却让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南京照相馆讲了中国人经历了什么,东极岛讲了中国人做了什么。善良是中国人的底色,没歪屁股,IMAX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