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点很足 相比那些烂喜剧片 周星驰那种骨子里无厘头的感觉有出来点的意思。
太喜欢杜汶泽的表演了 还有那个衬衫只系上一个扣子,加上有点怪怪的戏曲一样的表演 ,真的很棒。
我没有专业的港片迷们看的那么多,但是也看不少,即使没看过名字也知道。
看到致敬的那一段我当时真的超级激动!!
我不能算是看港片超多的影迷,但是我爱港片,这和看多少无关,我喜欢粤语的感觉,我和那些看了很多的资深影迷一样,骨子里支持港片。
所以看到为那么多港片一部部提到,我激动的不得了。
这种心情肯定大家一样的。
可惜只是我一个人看,没有人与我一起分享。
亮点太多了。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你的精神已经是有问题的了扮刘德华是会过时的,但刘德华本身是不会过时的.电影,是不会骗人的 我在怀疑我是不是喜欢这样的类型,我喜欢买凶拍人,我喜欢AV(彭浩翔),喜欢喜剧之王,喜欢 我要成名。
我喜欢电影里讲电影的感觉,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是这样。
其实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一个杀手要杀一个白痴易如反掌,但要杀一个影痴,多少有点难度。
不论你是什么职业,社会中什么角色,爱电影的人不分这些,看到电影中一个杀手确执着于电影,虽然这是很多电影用烂的桥段,但我很喜欢,因为这些人有自己执着喜欢的东西,很可爱。
我喜欢碰到臭味相投的人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
不过我还是看的少,那点枪战谁说说是致敬的哪里 说英文那点 还有一块布盖下来,但我希望这点是这部电影自己的,让后人致敬。
我喜欢这种神神经经 确很励志 又很温暖的 港片 的 感觉
唔知點解,系廣東話又好,普通話又好,“南”就一定“下”,“北”就梗系“上”。
香港,呢個比江南更南的南方,個個去親都會話“落香港”。
而大陸同香港的關係,好多人都慣於用“上”(級)同”下“(屬)的概念來理解,不過賓主一場。
講一大堆,其實都系想講翻大肚少女同末代會考生之間的事。
殺手問末代會考生——“點解你唔帶套?
”會考生答——“她系我上面,發生咩我都唔知噶,甚至我唔系好high噶咋……”呢個,系下面對于上面極唔負責的一個答案,亦都系好多會考呢個age的少男少女的實情。
唔少沒移民,或者迴流的中產,他地的小朋友從來都未翻過深圳,更有甚者,連新界都沒踏足過。
題外話,諸葛編劇簽到編劇合約之後買左份禮物俾春運哥,系一部用藍色袋裝住的m記手機。
個藍色的袋上面,有5顆星星,形同5星藍旗。
不過呢個意象雖好,肯定唔會實現——好佬怕爛佬系南蠻的個性。
不恶俗的香港庸俗喜剧,恶搞经典而不乏创意,无厘头又暗含温情,可算后周星驰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杜汶泽的个人代表作。
最大亮点在于阿杜那“国语咬字、粤语发音”的口音,其中的乐趣是看国语版所无法体会到的。
王祖蓝那条线稍弱了些,尤其在加入了甜甜的薛凯琪后,其实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作为喜剧而言,笑点还不够多。
其实最搞笑的素材应该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不是夸张的造作。
这才是主创应该深入挖掘的。
现在电影里越来越多的搞基,完全不用意淫,这两口子一个腹黑闷骚大叔攻,一个忠犬电车单纯受,搭不搭的两口子生活快乐就好你生病我喂粥,你淋雨我撑伞,你有危险我为你抛出烟雾弹,你要构思我为你出谋划策。。。
嘛,基情的部分已经数不胜数了说点正经的喜剧不是像相声,几句话就让人狂笑不停,喜剧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可以一直到走出戏院还舒服的笑着我看的电影不多,记住的就更少了,但是开头部分的电影大串烧,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总觉得“啊,又是一部恶搞片”的时候,它却开始奏起自己的路线诸葛小朋友和他的女朋友之间就是赤果果的家庭暴力,只不过和普通的家庭暴力男女角色互换了那句许诺就像是一句咒语,一切噩梦的开始是一句“我永远。。。
”,噩梦的结束是“我永远不。。。
”永远两个字,是多么可怕的许诺(对不起,我已经跑题了)我最喜欢的诸葛小朋友对他女朋友大喊我永远不会爱你上一个对杜汶泽印象深刻的是头文字D,他依然是那么正直的搞笑,说着有哲理的话却让人忍不住笑出来各位路人都很眼熟,可惜我面孔识别障碍,看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是谁,比如那两个在沙滩上涂防晒霜晒恩爱的死GAY啦,还有那几只最后出现了几分钟的警察拉,还有BB妈妈的新男友啊,都很眼熟啊还想问下最后他们三个互相开枪的那段还像是恶搞的吧,那出处是哪个电影啊,球出处= =以上,我很认真的写的影评。。。。
谢谢能读完的朋友(真的有能读完的么,这么烂)
从来没有写过影评,甚至没有给我最喜欢的电影《断背山》。
但这部《人间喜剧》却莫名地触发了想为之写点东西的冲动。
这部电影注定无法成为校内上同学们纷纷推荐的“豆瓣电影排行topN”之一,这只是一部搞笑赚钱的商业港片。
但我这么装逼(木有贬义)的人却在昨晚看到影片最后,杜大叔和祖蓝那一场戏而飙泪。
上次看电影看到飙泪,还是《断背山》里Ennis听到Jack的死讯后,去他家收拾遗物时候,摸着那件浸了血的衬衫说着“Jack,I swear”的时候。
看来男女间,每天被人们挂在嘴上的情爱注定无法打动我。
王祖蓝饰演的诸葛头揪生性懦弱却为人单纯善良,正是和杜大叔饰演的春运哥逐渐接触后,才有了敢于defy生活的勇气,敢于排除万难只坚持自己要的。
“你记住,做男人要挺起胸膛,如果觉得自己对,有信心,就要坚持到底,卖故事给电影公司,就要大声说出来,让人知道你是全世界最有创意的。
如果爱上一个女人,就别管她精神有没有问题,因为爱上一个人时,精神已经是有问题了。
你要记住,做个男人要懂得承担,有困难就要自己去面对。
” 其实对白也不仅仅说给男人听。
谁说成熟就是要向生活妥协?
不论奋斗还是放弃,妥协才是对生活最大的伤害。
作为我唯一待见的矮个子男生,王祖蓝在戏里饰演的小编剧也特别打动我。
可能年龄越大阅历越深,反而总是对电影里单纯善良的角色心生好感。
头揪追求天爱的方法笨拙,过程又缓慢,和整个时代格格不入;在屋顶碰到陌生的怪蜀黍能施以援手,尽管他随时面临杀身之祸;为了朋友他不顾死活和比自己高一头的大块头较量;而在剧本得到认可,赚了一笔钱之后,他没有给自己,而是给春运哥买了一部手机,仅仅因为春运哥无心的一句摩托的手机很耐摔。
这样的人是不是似曾相识?
因为他是我也是你,或者,他是以前的你和我。
头揪的善良,本来就是对这个世界莫大的讽刺。
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我很不专业,无法从很技术的角度分析。
我只能写写自己的感受。
一开始看到片名,以为是沾巴尔扎克的光,毕竟连影片的英文名都和巴翁的一样。
尽管如此,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意味却和巴翁的一脉相承。
影片的两次呼应同样耐人寻味。
一个是春运哥说,每次来香港都是走着走着。
被警察追捕时候他一脚踏入荧幕,而当头揪独自望着荧幕发呆流泪时候,他又从荧幕里走出来,还是同样的台词,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还有恶搞集结号的那段,“电影是不会骗人的”这句话出现了两次。
电影会不会骗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这更多的是香港电影人的美好愿望。
也有人说,《人间喜剧》是献给电影的情书。
从电影的名字,到头揪书架上的片子。
以戏演戏,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
尽管你看我演戏会欢乐或者伤悲,但那都是表象,因为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演着喜剧,内心却哭泣。
最后想说说争议很大的薛凯琪那个角色。
有人认为她演的太夸张了。
但我很喜欢她处理的方式。
天爱这个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女孩儿本来就是个有象征意义的角色。
我们都一样,平时看起来很正常,但总会有事情触到我们让我们歇斯底里。
这也算所谓的为爱痴狂吧(笑)。
影评人是被动的评论一部木已成舟的电影的,就算你再有深邃思想和如花妙笔,终究改变不了电影本身。
所以,影评人诸葛在杀手面前也表现不出丝毫男子气概,娘娘腔到前三十分钟观众比杀手更想掐死他,影评人诸葛好不容易当一回编剧,却连名字都没法让导演记得,他只能远远坐着,看三个并不比他有才的合约编剧侃侃而谈,影评人诸葛也只能战战兢兢的对着野蛮女友叹一口气,忙不迭的把她关出门外,然后默默流泪。
而作为编剧,就对电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生杀大权,“都说导演是电影的神”,可是你看,导演也不过能想出一个片名罢了,编剧才是电影最终模样的主宰。
所以,编剧诸葛敢于挺身保护朋友,虽然挨打,眼里没有畏惧;编剧诸葛对杀手朋友有情有义,关键时刻智勇双全,大布一掀,配合了一场巧妙的逃跑;编剧诸葛不但敢于直陈创意,还对导演卖起了之前给他十个胆也不敢卖的关子,赢得尊重的同时,更附赠一份宝贵的编剧合约;编剧诸葛也最终克服心魔,收获一段失而复得的爱情,并十足明白这爱情的珍贵。
我很能理解诸葛一开始同女友做自我介绍时的吞吞吐吐:“我是个影评人,不过有时……我也编剧哦。
”他的前半句似乎难以启齿,而后半句又有些谨慎的自豪在里面,他显然是知道两者的本质差异,并不在于分工不同这么简单的。
对他这样一个藏碟无数的影迷,人生大约也就是一场电影了,片中一句出现两遍的台词“电影是不会骗人的”,反复体味下,更像是诸葛的心声。
他也知道,自己一直都是一个人生电影的影评人,在命运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自己无法把控自己的未来。
但是编剧就不同,编剧可以自己设计人生,让这部电影精彩纷呈。
可是在遇到杀手春运之前,诸葛完全没有自信可以做到这一点,甚至我们都看不出他有这个能力,虽然我们后面可以发现,信心的提升可以使一个人有多大的改变。
从影评人到编剧的道路是艰难的,也许会有一个动不动袒胸露乳的冷面笑匠杀手跟你来段基情,让你潜移默化顿悟到变身之法,但万一没有天降春运哥,也别哀叹命不如人,你脑中所想,心中所念,无不都是剧本中将要写下的内容,即使追求的是个“黐線”又有何妨,敢于面对自我的人,也必定敢于承认自己早已是个不折不扣的黐線了,因为不疯癫,哪能执着追求?
只有编剧,才知道自己的电影里,人间处处是喜剧。
文/方聿南
王朔那孙子以前说过一句话,他说,所有小说都是真事,怕吓着你们才叫小声说。
电影里一开始就说,到底是电影影响了杀手,还是杀手影响了电影,或者是互相影响?
电影围绕着一个半真半假的线索,绕啊绕啊,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环,没有人找得到出口。
我常常在想,如果用一个星座来表示香港,来表示香港文化,或者香港电影,那么香港的这一切一定是双子座。
在每一部电影中,导演都极尽全力的想要表达的更多,更丰富,有时候你乍一看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都有,就像一盆香港人过年的时候必吃的盆菜,但是你细细品来,又像是电影中的那一碗杂锦拉面,味道互补,又不会抢了其他材料的风头。
人间喜剧中有恶搞冯小刚的电影,有恶搞导演编剧这个行当,总体来说走的是搞笑的风格,但是论怀旧电影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冯小刚导演还真不需要觉得不被尊重了,能被香港人花十分钟在电影中调侃,这大约也是他的荣幸了,你看香港人又是如何自嘲的,最大的自信都来自自我贬低。
因为这是你能够正视自己的表现。
简单,通俗,甚至浅显,但是不浅薄。
细细品,细细品,还是能感受到香港文化中的真诚。
两个女人在一起一般发生不了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因为两个女人在一起只能聊八卦,而语言这种东西作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载体确实是最低级的存在。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非要开口说话,那你就要保证你要说的话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
所以现在搞了那么多搅基的电影,倒不是说大众主流已经完全适应了同性恋这个题材,反倒是体现了大众只能对这个领域做到浅尝辄止的试探,再深未必就行得通。
电影利用了观众接受程度不深,但是又极度想要窥探的弱点,把两个没什么看点的男人关在一间屋子里搅基。
通俗的评价就是,非常有爱!
话不多,杜汶泽几乎没什么台词,就是王祖蓝自言自语几句,画面上也就是吃喝拉撒睡那点破事,穿个王祖蓝的小衬衣,只能扣住最上面一颗扣子。
新闻上说又有暴风雨天气来临,王祖蓝使劲的想把衬衣的扣子给他扣起来,杜汶泽使劲憋气,失败,没有一句台词。
两个人起去见导演,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未表示有任何的不妥,相视一笑,笑的几乎不被察觉,没有一句台词。
杜汶泽出现在大雨弥漫的街头,撑着伞和王祖蓝一起回家,没有一句台词。
我想象中的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无论是亲情,爱情亦或友情,最高的境界无非是互为对方的空气,看不到摸不着,离开了一秒钟都不行。
所以,真挚的情感,从来无需语言。
最后王祖蓝和导演签了一份编剧合同,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只摩托罗拉的手机送给杜汶泽。
当黄启发的枪指在王祖蓝头上的时候,杜汶泽的枪也指在了黄启发的头上,王祖蓝立刻拉开风衣,露出监听器给他们看,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有那么一秒钟,我都怀疑,这真实而细微的情节是来自导演编剧的真实经历。
好电影就是每一个镜头都有它的深意,好的喜剧片就是每一个镜头都能让你会心一笑。
撞击人心的从来都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故事能被人接受的最大限度下的巧妙编排。
电影的最后,还是走向了友情的正轨,略微俗套的主体,小小的反转,杜汶泽说“我从来都没朋友,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满是温情,不乏亮点。
香港电影从来不怕转型。
用一句片尾的大字幕坐结束: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
总有喜剧的国度。
其实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在于一部貌似恶搞的,不切实际的影片,让人能耐心的看完,还会让人有一点启发,与醒悟.比什么中港合拍的,还是内地的类似影片,强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了,但这也是一部港产血统,很强的电影,因为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苦中作乐,和港人一贯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杜汶泽的演技就不用说了,王祖蓝,是从《月光宝盒》先看到他的,然后是《72家租客》。
他的表演都能让人记住,尤其月光里的那段台词,真的把星爷的感觉演出来了,希望他加油。
《人間喜劇》首宗名義已經點明這戲是想探討電影與現實交涉的關係。
殺手司徒春運(杜文澤飾)在開場的獨白問道,究竟是現實裏的殺手影響了電影殺手的形象,還是電影殺手的形象影響現實殺手的行事為人呢?
其實不單是殺手這一角色,我們可以對整部戲的三個典型角色──殺手、無能男和獅吼女──發出相似的問題︰究竟是現實的男無能和女獅吼才有無能男和獅吼女的電影形象,還是反過來是先有電影形象才有現實呢?
不過,此片並不是要回答究竟是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而是要說明在現在以影像為主的社會中,我們是透過電影去理解世界。
當諸葛頭揪(王祖藍飾)問及司徒春運的身世時,司徒春運就如《K歌之王》以歌名串連成歌詞般,以中外戲名穿鑿附會成他父母的故事。
當中固然笑料百出,但若說《K歌之王》表明我們是透過流行曲去學習愛情,那麼司徒春運以電影名串出來的故事也表明,我們是透過不同的電影去想像他人的故事。
不少就香港回歸後電影的討論都提出了「無能男」這個形象。
這個形象大概始於2003年幾部電影(如《戀上你的床》、《失憶界女王》和《百年好合》)中的弱男形象,其中尤以古天樂演出最有代表性。
此後,香港電影裏的男性再無八、九十年代的英雄雄風,而大都轉變成無能男了。
這戲也有典型的無能男,就是諸葛頭揪。
他固然個子短小,事業也無成,一副細心關心人的住家少男形象。
相對於無能男,同期香港電影出現了「獅吼女」,此片中諸葛頭揪的女友天愛(薛凱琪飾)和懷孕少女(羅凱珊飾)都屬此類。
天愛因童年的傷痛形成性格分裂,在情愛最安全的情況下心生疑慮,疑慮到甚至要打要咬以確保諸葛頭揪的愛;而羅凱珊所飾的少女因一次性行為要懷孕,後來就聘請了殺手司徒春運要殺經手人(經手的中學生同樣是無能男的代表)。
在這個無能男與獅吼女的格局中,殺手成為了他們的救贖,他們的代父。
殺手形象固然來自八十年代吳宇森的英雄片,但這個變胖變矮的殺手其實是變形自《買凶拍人》殺手阿Bart(葛民輝飾),八十年代的英雄已經步入中年,雖然殺人技法依然,但身形已大不如前。
沒有雄糾糾的氣勢,但這片中司徒春運依然擔當了救贖的角色。
就無能男來說,他一方面以殺手的實際經驗充當顧問,在諸葛頭揪的編劇路上幫了他一把,一方面在片末以鎗迫使諸葛頭揪拿出男人的承擔,面對對性格分裂又經常打他的天愛的愛。
就獅吼女來說,他陪伴了想要他殺她的懷孕少女最後一夜,並在最後使懷孕少女跳過無能中學生的創傷,使她願意承擔和迎接肚裏的新生命,而司徒春運則被少女認定為無可取代的BB爸爸。
最有趣的時,在司徒春運在陪伴少女走最後一夜時,少女想要完成她拍片的夢想,就在隊道中與殺手玩了個互拍的遊戲。
就在司徒春運要投入角色扮演少女故事中的舞蹈家時,他就在鏡頭前轉換了四個形象。
先是一個轉身來個劉德華的pose,但少女說劉德華已經過時;再來是一個眼睛向上斜望的梁朝偉pose,少女又嫌只有眼神沒有對白;再來就是右手前左手後的甄子丹詠春pose;最後就是梁朝偉加甄子丹的葉問pose,詠春手加口呷著煙。
劉德華、梁朝偉和甄子丹都是近十年電影上很重要的男性形象,不過最後都不合少女的口味,反而是葛民輝和杜文澤這種「穩重」的殺手是她的心頭好,成為她的救贖所在。
透過杜文澤對三位男演員熒幕形象的扮演,觀眾看到熒幕形象的虛幻性。
電影可以給觀眾投射想像,同樣可以讓觀眾抽離現實。
電影中插入了兩段「致敬片段」(看來像是戲仿多於致敬),導演以完全截斷諸葛頭揪和司徒春運另外生出來的夢幻空間來表達。
先是一段《集結號》唯軍命是從的壯烈場面,戲仿了不顧人命只顧軍令的中國抗戰英雄形象;再來一段開宗名義是致敬《喋血雙雄》其實是揉合了《奪面雙雄》的教堂鎗戰場面,全程以英語對話,這固然帶出喜劇感,但同時表明承繼《喋血雙雄》中超越黑白的義氣英雄的,並不是香港電影,而是西方的荷理活。
電影插入這兩段戲仿,正正表現了這兩種從電影來的英雄形象的虛幻性及不切現實。
最後還是回到司徒春運這個如佬如父般的殺手形象。
影片中,這三種角色類型的三角關係還可以深挖下去。
第一是國族問題。
司徒春運看似是承繼了八十年代香港的英雄形象和二千年代穩重殺手形象形成新一代的代父角色,然而司徒春運與其他人物最大不同的是,他是來自北方的南來殺手(操帶有普通口音的廣東話,因此也特別多諧音粗口,製造笑料)。
司徒春運說,在這年頭,殺手(在片中可看作是電影的比喻)是夕陽工業,但香港這個低迷的市道,還是要靠北方南來的人才能重震雄風。
第二則是性別問題。
電影寄予新一代的無能男和獅吼女能夠重拾對自身和對生命的承擔,然而在殺手的格局底下,救贖所在依然是男性,女性在新一代抬頭中沒有角色。
之前在地铁站看到过这部片子的海报,加上王祖蓝,潜意识便认为必然是一部无厘头的口水片,自然不会有进影院的冲动。
但是,对杜汶泽我是相当有爱的,从无间道的傻强开始,一个真真正正的演技派,但记忆中以他为主角的片子确是屈指可数的。
刚看完片子,仍然意犹未尽。
从片子一开头那带有大陆腔的广东话旁白开始,便一直笑个不停,和以往的片子一样,他总能触动的我的神经,这次是欢乐的神经吧。
这是一部以他为中心的片子,王只是个陪衬,薛凯琪纯粹是为了感情线引入的,当然加上那个大肚少女,无非就是为了引出最后的责任二字。
很喜欢最后他要解决头抽是的那段话,做男人就要挺起胸膛,如果觉得自己对,有信心,就要坚持到底。。。
做男人要懂得承担,有困难就要自己去面对。
看到这个,想到最近的心境,感觉对味看电影,是喜剧是悲剧,有时无非也便是自己的心境使然,日子总是一天天过去的,何不让他多点喜剧呢。
做男人,就要坚挺,别让现实的担子压倒咯,换个心境,人间,总有喜剧的角度。
杀手温,杀手涛
达不到预期,失望!
不是一般的烂,简直就是人间悲剧!恶心透了
勺。冲薛凯琪去看的,她怎么都好看
将个烂就,没有两人组合本该有的效果好笑。
影癡片
挺无聊的
太刻意太誇張了,而事實上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好笑。
我真的看睡着了!!!特别是在两个年轻主角的戏份上,太闷了!!
“做男人要挺起胸膛,如果觉得自己做得对,有信心,就要坚持到底。如果爱上一个女人,就别管她精神有没有问题,因为爱上一个人时,精神已经是有问题了。”温情恶搞,金句无数。喜欢。
看不懂的香港电影
香港也有山寨片.
一个人的电影。
片名取自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但还是摆明了车马要逗观众开心。电影中通过对白的方式,梳理了香港电影史,既是缅怀,也是激励。虽然以恶搞为主,但是分寸把握有度,稍过一点就是乱搞。对于内地影迷而言,杜汶泽在里面模仿冯导的《集结号》一段,委实让人有一丝新鲜感,但是这也曝露了香港电影夕阳光景。
我是剪王祖蓝的头还是留薛凯琪的头= =?
借着两点说爱你
其实都几无聊……但系我有笑
冯小刚和春运
三星半。导演自己做老板,对品质的要求果然比前几部好,对(香港)电影的调侃反讽还算有趣。最后无事(最后武士)、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来大姨妈)的gag很绝。难得郭子健、郑保瑞客串,罗凯珊的戏真是烂到没话说。。。
我承认我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