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木星之卫

Jupiter holdja,天使堕人间(港),天使追杀令(台),木星之月,木星的卫星,朱比特之月,多余的人,Jupiter’s Moon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佐索博·杰戈尔,乔治·切豪尔米,莫妮卡·巴尔赛,法里德·拉尔比,列文特·奥尔班,佐尔丹·穆奇,塔马斯·萨博·基梅尔,詹·托盖,莱文特·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匈牙利,德国语言:匈牙利语年份:2017

《木星之卫》剧照

木星之卫 剧照 NO.1木星之卫 剧照 NO.2木星之卫 剧照 NO.3木星之卫 剧照 NO.4木星之卫 剧照 NO.5木星之卫 剧照 NO.6木星之卫 剧照 NO.13木星之卫 剧照 NO.14木星之卫 剧照 NO.15木星之卫 剧照 NO.16木星之卫 剧照 NO.17木星之卫 剧照 NO.18木星之卫 剧照 NO.19木星之卫 剧照 NO.20

《木星之卫》剧情介绍

木星之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阿利安非法入境欧洲,在边境遭到警方缉捕,同伴都惨遭射杀,被子弹射中的他,竟意外活了下来。当他被送进难民营治疗,史登医生发现他拥有腾空漂浮的超能力,于是一边助他逃离营区,一边意图利用他的超能力,大发一笔横财…。 史登医生曾因手术失误,专业与人生陷入重创,遭逢瓶颈的他亟欲逆转一切,竟发现阿利安是他唯一的救赎。阿利安能帮富豪治癒绝症,为他赚进大把钞票;他能让天旋地转,替他惩罚势利的人们;他更出手帮助病重的人,助他们完美离开人世…。 阿利安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为掩盖边境射杀实情,警方对阿利安展开全面追缉,意图追杀灭口。史登医生带着阿利安四处逃亡,却在过程中受到他的启发,决定迎接生命的奇蹟与改变,在险恶世界中展开一场冒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亡念的扎姆德DA师血结好男不低头第一季密探叛影浪客娘家的故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商谍2日夜激情毒蝶加害者,被害人MVP情人逆仙而上最后之境生命之轮征服者威廉塞尔福里奇先生第二季家庭周末舞动青春飞行员没有季节的城市鬼剑奇兵金麦侦探社夏洛克的孩子们科学小飞侠Crowds求职者杂技狂人孔雀东南飞巴克·亚罗

《木星之卫》长篇影评

 1 ) 【关灯拆电影】葛颖:这部金棕榈入围影片终于来中国放映了

《木星之卫》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互相救赎的故事。

影片一上来就是一群难民在偷渡,前景这个人物就是我们的男一。

这群人是叙利亚的难民,他们进入了塞尔维亚,从塞尔维亚想要偷渡过这条河,河的对岸就是匈牙利。

男一的线索靠这场戏就交代清楚了,一个难民男孩。

由于警察的阻截,这个皮筏艇就翻了,所有人都掉进了冰冷的河里。

我们的男一上岸了就拼命往前跑。

这里摄影机开始有一个长时间的横向跟拍。

它的整个纵深性构图中,偷渡者是分了几个景深层次,前景后景全是人。

这样的长镜头使用完全是为了让我们观众有写实的感觉。

在警察的追逐下,男主中枪倒地。

注意这个倒地之后相对有点奇怪的镜头。

后景当中,有血滴升起。

男主一上来就死了?

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这是全片第一个,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悬念设计。

随着整个音乐渐渐强起,我们看到一个超现实的画面,在音乐的衬托下非常震撼。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超现实画面是如何拍摄的。

男二呢,是一个医生。

由于出了一个医疗事故,他被发配到难民营地去做医生。

这天,他的病人就是那个中枪后有超能力的男孩。

和死而复生的男孩比,医生就是个俗人。

所谓俗人,其实就是那些不太相信神迹,也从没有见过神迹的人。

但是此刻神迹就由这个男孩带来了,医生是被震撼了。

其实看到这样的场面,每一个人都会被吓坏的。

另一方面,警方正在追踪失踪的难民男孩,而男孩恰恰是被医生救出去的。

警察成为医生、男孩这两人关系的一剂触酶。

医生虽然目睹了神迹,但是还是被他的俗人逻辑的惯性推动。

所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这个男孩来谋利。

医生用男孩的超能力去欺骗无辜的人,男孩很生气,他受不了这种不善良的行为,扭头就走。

两人的矛盾正在于此。

两个男人相互拯救,在空间上常常是分分合合。

这里用一个比较自然的处理,让他们两人分离。

摄影机又是一次跟拍,医生追着地铁跑,突然地铁里就来了个爆炸。

公共场合的爆炸袭击都是欧洲的现实。

所以这部影片有一些超现实的东西,但又非常写实。

《木星之卫》的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是匈牙利人,他也是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常客了,俗称“戛纳系”导演。

75年出生的他33岁就凭借作品《三角洲》首次加入了金棕榈奖和费比西奖的角逐。

两年后他的《弗兰肯斯坦计划》二度冲刺金棕榈。

今年他卷土重来,带着《木星之卫》第三次尝试摘下金棕榈的桂冠。

他对于镜头语法是非常工整的,我们来看看他这种工整式的处理。

这是一场重逢戏,起到两个作用。

是医生对男孩有一个承诺,帮他寻找父亲的下落。

医生先把男孩父亲的遗物交给他,告诉他“你的亲生父亲没了”。

其实这是一种父亲对儿子的承诺,那个父亲死了,但是他有了这个新的父亲。

你看这个系鞋带的镜头,这就是导演的工整之处。

他们两人的关系现在是如父如子了。

但是系鞋带的同时,男孩的手轻轻一碰医生的头顶。

医生抬头仰望男孩,男孩又是他的天使,是他灵魂信仰的知音者。

所以他们两人如父如子,谁是父?

谁是子?

可能是互为父子。

把这样一个超能力男孩的身份赋予一个难民,让他在欧洲逃亡,以此来唤醒更多缺乏信仰的人们,这正是本片导演一个绝妙的设计。

警方地面和空中全面出动,要缉拿男孩,完全把他当做一个恐怖份子来对待。

争夺男孩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警察,都是我们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即将被拯救的人,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这部影片为何在一大批表现欧洲难民潮的同类题材影片中脱颖而出?

这部影片为整个欧洲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这部影片教会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疑问,在11月17日《木星之卫》同声评论场得到解答。

上海站排片表本届欧盟影展共带来了28部欧洲电影,上海站开票日为11月7日12:00猫眼APP购票,排片表双手奉上,喜欢看同声评论的影迷千万不要错过我们《木星之卫》和《吸血鬼》的同声评论场噢

 2 ) 《木星之月》:投机取巧的怪力神片

一个叙利亚的年轻难民,在非法越境途中遭遇警察,与父亲走散后不幸被枪击,却意外获得了漂浮能力,送至难民营后被贪婪而不道德的医生发现超能力,他利用年轻难民的怪力赚取钱财,之后在某一刻人性转变,转而协助难民躲避警察的追捕……这部由曾经获得一种关注大奖的凯内尔·穆德卢佐所导演的《木星之月》,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一路宣示要奔向金棕榈的雄心壮志,可仔细深究,这个超现实的怪力神片却在满满的精心讨巧中,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谄媚金棕榈?

一锅乱炖的欧洲议题欧洲电影节一向偏好一些体现欧洲现实危机题材的作品,戛纳也不例外,2015年,并不出众的《流浪的潘迪》夺下大奖就是最好的证明,或许是受其启发,《木星之月》在人物背景和表达主旨下照猫画虎套上“难民”的叙事元素,在这框架里,让主角拥有飞天的能力,以试图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夺人眼球和主创所以为的,能投奖项喜好的,一种在表达上的暧昧不清和深不可测的复杂性。

电影把剧情的转折和关键时刻设置于一场发生在地铁里的爆炸案,这显然是对现在不断出现的欧洲恐怖袭击作现实的呼应。

年轻难民如上帝般的空中漂浮和医生无信仰所导致的非道德行为,这样的一组对比也很难不让人怀疑,这就是要推着观众去解读一些宗教符号及其背后的精神意涵,意图过于明显。

并不是这些契合当下的热点议题就不能成为电影表达的题材和工具,只是《木星之月》所呈现的,是只有概念,没有深度,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只有杂糅,没有融合的混乱状态。

不懂装懂?

杂乱无章的长镜头运用不得不承认,片中的每一个长镜头段落都异常精彩,也不得不佩服导演和摄影师在调度和运镜上的巧思和技巧。

开场中,难民从在树林里的逃跑到获得漂浮能力飞上高空的一镜到底,镜头的拍法先是对准难民侧面跟跑,然后随着他上天,呈现360度的旋转,这样的一气呵成确实能在电影一开篇就一鸣惊人,让影迷群起沸腾,立马亮出一个个长镜头大师的口袋名单,诸如阿方索-卡隆,杨索等等。

紧接着,医生进入难民营的片段,又一个长镜头紧贴背后跟随,这般摄影风格也能马上联系至电影《人类之子》与《索尔之子》,而这个长镜头,在跟随的同时,也会自动离开紧贴的背部画面,扫视周围再移回,行成了一种第三人称的观众视角,仿佛是我们在跟着医生的步伐。

然而,如此开场的长镜头风格却没有一路进行到底,引领起电影的整体样貌,反而大部分是在一个又一个难民漂浮的片段才使用,这种不断重复的漂浮秀,无疑是在损耗长镜头的美学效果,而加剧这种破坏的,是利用短镜头剪辑来做段落的拼接,长镜头的运用被完全割裂开。

长镜头的美学,应该要像《人类之子》与《索尔之子》那样的始终如一,或是像《路边野餐》那般,在某一个时段内焕发出惊鸿的表达效果,而《木星之月》的用法更像是炫耀和显摆,为配合超现实的漂浮能力做的一场又一场秀。

徒有其表?

漏洞不断的故事逻辑电影起码有两处交代不明。

一是关于年轻难民的漂浮说明,在某一场戏中,他的漂浮神力突然能让周遭的整个三维空间都随着他的旋转而转动,但在其它漂浮场景里,他的旋转却又不能扭转三维空间,电影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这再次证明了漂浮就是一场刻意制造的视觉表演秀,对人物的深度塑造,故事的循序推进都毫无作用。

二是关于宗教与身份的象征。

医生说,“我们只会平行地看世界,却忘了要抬头”,漂浮的难民似乎可以看作是天使的化身,结尾的悬浮又像是受难的耶稣,后面被唤醒信仰的医生一路保护难民,或可视为赎罪者或圣徒。

但这些如电影所愿的象征性解读,其实在医生人性被唤醒前就已经失效。

在一场对话里,难民清楚表明,自己愿意跟随医生,只为他能帮助自己找到父亲,他因寻找父亲而存在,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他被射杀后意外获得漂浮能力而存活的理由。

但当他的父亲在爆炸中死去,他却只难过了一小会,而从逻辑上来看,这个“天使”的化身本就该在那一刻“死去”,但之后却开启了医生觉醒的救赎之路,这已经没有了说服力。

5.20 写于戛纳原载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2/42936528_0.shtml

 3 ) 一挺社会版报纸包裹的重机枪

片名意在木卫二的名字叫“欧罗巴”,片中男主角是一位叙利亚难民,名字叫“雅利安”。

他在偷渡时中枪,却意外获得了想飞就飞的超能力。

电影中这个复合了救世主与天使双重身份的难民一言不合就会飘游到城市上空,充满狐疑与悲悯地俯瞰人间,这是电影可以告人的野心。

不可告人的部分是它有可能是导演砸开好莱坞大门的敲门砖——乱七八糟的故事嫁接在炒鸡酷炫的摄影技术上:《盗梦空间》似的旋转房间,《地心引力》似的漂浮和360度的旋转镜头,《人类之子》似的超级长镜头,low angle的车尾跟拍追车镜头……整部电影就像是用一张报纸的社会版来包裹一挺重机枪,各种有意无意的破绽百出和春光乍泄。

 4 ) 高级,洗眼睛

犹如《尤利西斯》之于《奥德赛》,《木星之卫》之于《圣经故事》,把难民题材拍成了耶稣复活升天和使徒殉道,变成现代社会的准寓言。

几组室内手持长镜头和复杂的腾空旋转镜头,绝对洗眼睛!

整个给人一种很高级的感觉,高级之处在于我很难抓住它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用了很多长镜头和手持来增加现实性,但整个设定就是很玄幻。

 5 ) Let's imagine people can fly

《Jupiter's Moon》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电影映后导演交流“ Let's imagine people can fly” 难民在天空里上升和旋转的镜头看得有点眩晕 喜欢夕阳下的最后一幕 “I have nothing to lose I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you.”欧洲难民、宗教、信仰、超能力、人性、道德, 仔细想想还蛮有意思 最喜欢的是angel被Doctor带去三位病人家中,尤其是帮助了一个想死老太太的片段还喜欢angel从楼顶经过窗户缓慢飞着下降,外墙上是他的影子,窗户内能看到一层层住户不同形态的镜头 没有听同声评论,但旁边隔了一个位置观众的耳机声音太响导致我一直听到沙沙声

 6 ) 欧洲难民题材的新突破

这要比导演上一部《白色上帝》好看多了。

欧洲难民题材电影终于打破沉重郁闷的腔调与老生常谈的反思格局,在这位匈牙利导演手中焕发出别树一帜的新颖面貌。

凯内尔·穆德卢佐依然追求形式至上的拍摄宗旨,相比起早期作品《性女贞德》里混合歌剧与惊悚片的大胆实验,这部入围去年戛纳竞赛的新作里,变本加厉的运动长镜头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奇。

影片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难民身上不断迸发出有趣而惊奇的情节,镜头也随之变得不受拘束:越轴、航拍、360度旋转、高空俯拍等等极高难度的摄影,以及在同一个场景内自由流畅的调度与剪辑功力,将人物情绪与叙事效果天衣无缝地组接起来,给观众营造出相当诱人的沉浸感。

这种运动长镜头在加斯帕·诺的《遁入虚无》和阿方索·卡隆的《人类之子》里都曾出现过,穆德卢佐的创新性在于镜头与人物视点的契合度。

如同前作《白色上帝》里采用狗狗的视角观看人类,这部采用超能力难民的眼光去检验欧洲当下社会百态,居高临下的视角同时具有宗教与反讽的意味。

通常居高临下的俯瞰视角用在商业大片,譬如超级英雄电影里,更多是制造视觉奇观或者凸显英雄人物的超凡能力。

而在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里,难民拥有天使的化身,彻底颠覆了题材的陈词滥调。

以往的影片里,作为主角的弱势群体往往处于被社会忽略的卑微位置,从没像该片以反差巨大的形象出现,甚至为另一位主人公的转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医生这个角色从最初利用具有超能力的难民获利,到后来醒悟而获得自我救赎,宗教隐喻色彩悄然地浮出水面。

从另一个现实层面来看,不断涌入欧洲的难民,的确为社会制造出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甚至滋生出令人惧怕的恐怖主义,自然成为欧洲社会众多矛头的指向。

同样地,这部建立在反思欧洲社会现实的作品里,具有超能力的难民意外成为了众人仰望的天使,继而成为欧洲的希望所在,似乎也合理解释了影片名字“木星之月”的含义。

导演换位思考的方式透过这个极具好莱坞气质的剧本层层剥开,主角与反派的设计,难民与普通人的互助关系,相当耐人寻味。

这种具有现实反讽意味的手法不仅是对欧洲难民题材的一种惊喜的突破,也是导演对欧洲当下现实状况深刻思考的结果。

 7 ) 为了拍牛逼的几场戏拗了一个四不像的故事

【欧盟电影展-04】《木星之卫》:今年欧盟电影展第一个差评,全片只合适一个形容词:做作。

设定别扭,表演尴尬,台词矫情,强行贴热点,角色动机make no sense at all!

感觉导演就是自己想了一个很牛逼的场景(第二处反重力神迹很“地心引力”但还是蛮好看的,公路追车视角也很不错),然后往上使劲儿拗剧情——不伦不类的那种。

你以为是科幻片他跟你说人伦,你以为要走难民题材了,它傻逼兮兮地开始和你说神旨。

强造气氛又死了又爆炸,强行扩充人物黑历史又强行顿悟,情人之间毫无chemistry。

父亲是木匠的难民男孩暗示的就是上帝吧,但拿叙利亚难民(大概率穆斯林)搞上帝天使那一套,火车站那句恐怖分子的“安拉至上”,对比起来不很讽刺吗?

故事整体欠缺逻辑——不知道警察为什么要紧咬,不知道医生在拿命搏什么,不知道护士长为什么跳反,不知道他们所谓“逃跑”去五星级酒店开房有什么屁用。

这样的塑造完全不能带给观众共感,没有一个人物是讨喜的。

观影过程是完全脱离的,偶有几处牛逼摄影,评价的时候人也是脱离戏外的。

最后冲玻璃那里想起了《妈咪》。

什么?

多兰已经到了要被致敬的年纪了你莫不要吓我?

前半小时镜头神乎其神,其实我是很期待的,越走越不是味道。

从50min之后开始期待它快点结束,90min后开始抠指甲。

到最后坐立难安,最后一次神迹不美又无趣。

四不像,4分可弃。

 8 ) 酷炫感人

镜头的调度很酷很炫技,鼓点似的配乐营造的氛围也很贴切,蹭了难民的热点,换一个角度去设置主角的身份,如果人人都弃之不及的难民变成了上帝,那我们还会怎么去看待他,从利用到保护的转变,天台的那一幕系鞋带,手放在医生的头顶罪恶得到了宽恕,两人关系的转折点,最后医生的牺牲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挺感人的电影

 9 ) 一颗名叫“欧罗巴”的卫星摊上了麻烦

首发于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7-05/26/content_250560.htm?div=0 匈牙利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的最新作品《木星之月》在戛纳首映后口碑不佳,《银幕》场刊得分仅为1.6(4分满分);中国场刊评价稍好,11家媒体给出了2.4的平均分。

中国影评人普遍觉得该片虽然在剧作上有问题,但整体而言仍比导演前作《白色上帝》更好,尤其是片中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调度着实需要予以肯定。

此外,导演尝试用奇幻片的手法讨论目前最热的难民问题,更是值得展开讨论的。

该片片名更为准确的翻译应当是“木星的卫星”,影片开头即以字幕破题,专指由伽利略发现的那颗名为“欧罗巴”的卫星,也就是俗称的“木卫二”,这个片名明确地表明这是有关欧洲的故事。

影片讲述来自叙利亚的难民阿尔扬在试图偷渡穿越匈牙利的边境时被警察击中,却因此神秘地获得了靠意念飞升的能力。

发现这件事的医生斯特恩将不懂匈牙利语的阿尔扬偷运出难民营,试图利用阿尔扬为自己敛财还债。

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要使用各种手段控制阿尔扬,同时还要面对警察拉斯洛的追捕。

最终,因为难民中混入的恐怖分子制造的地铁爆炸案使得局面无法收拾,斯特恩最终牺牲自己保护阿尔扬逃出警察围堵飞上天空。

影片看上去融合了科幻、警匪、动作等各种类型元素,并“蹭热点”式地关注叙利亚难民问题,不过真正使得影片得以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仍然是导演“戛纳嫡系”的身份与影片神乎其技的长镜头。

1975年出生的穆德卢佐2004年就以短片《KisApokrifNo.2》入围戛纳“电影基石”单元;此后他的长片处女作《性女贞德》(2005)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接下来的作品《三角洲》(2008)入围主竞赛并获得费比西影评人奖,《弗兰肯斯坦计划》(2010)再度入围主竞赛;《白色上帝》(2014)则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的大奖。

他的所有长片都能入选戛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戛纳“亲儿子”。

如果用简短的方式来描述影片的观感,大概会是……克里斯托弗·诺兰、阿方索·卡隆和匈牙利大师米克洛什·杨索三个人合拍了一部奇幻片。

影片中既有《盗梦空间》里的旋转房间,也有《人类之子》式的超级长镜头,还有《地心引力》式的飘浮与360°旋转镜头,甚至连追车戏都是一个穿越布达佩斯的超级长镜头。

但对于穆德卢佐而言,这些只是从好莱坞商业电影借来的招数,他的技巧来源从根本上还要算到以独步天下的长镜头名扬电影史的匈牙利大师米克洛什·杨索。

片中最令人拜服的一个长镜头就是地铁爆炸后,镜头随着位于地下通道的阿尔扬一路飞升到路边一座高楼上,这一不无炫技之嫌的镜头不仅有着超高难度的调度——如主客观视角转换的同时形成的画面内部的蒙太奇、大场面的控制、绿幕摄影合成等,而且能够在连续的镜头内部形成对时间和空间的完整体验,传达人物的情绪和感受,并事实上形成了某种带有作者性评述的视角——站在高处审视难民与恐怖主义问题。

在这个高度上来看,匈牙利正位于今日“欧洲”的边界:它在申根国的最东部,事实上走陆路的难民主要也是尝试通过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来进入申根国家,而这个边界的存在实际上还是冷战中铁幕分界线的反提。

讽刺的是,昔日铁幕下的匈牙利如今已成为“欧洲”的边界(再往东那边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多年努力后仍然未能加入申根国),开始要把难民挡在国境之外了。

而影片对难民的描述仍是以定型想象为主,主角阿尔扬自然是善良淳朴,斯特恩医生对他的利用正是用他平地飞升的能力唤起危重病人的宗教情绪并让他们献出大量金钱——讽刺的是,一个叙利亚难民被病急乱投医的匈牙利人视为耶稣基督(阿尔扬的父亲也是木匠);而难民中也混有恐怖分子——虽然真的不太能理解他们搞恐怖袭击的逻辑究竟是什么——阿尔扬也尽力在寻找自己父亲的同时阻止恐怖分子的行动。

只不过这条故事线的叙事动力全靠警察和恐怖分子来推动,显得甚为牵强,真正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是斯特恩医生这条线索。

医生的困境根本上是来源于自身的性格弱点,搞办公室恋情的同时与许多同事关系不睦;而直接导致他陷入麻烦的是他在一次醉酒后的手术中造成了医疗事故,使得一名小女孩死亡,斯特恩医生希望通过赔偿女孩的父母来求得原谅并免于被起诉。

但当他拿着通过阿尔扬骗来的钱财去女孩家,被当场拒绝。

这一情节带有明显的反思性:作为欧洲提喻的匈牙利和作为匈牙利象征的斯特恩(也是所谓“行动的主体”)自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并不能通过帮助或利用难民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是欧洲自身;何况还有不可预期、难于控制和无法交流的难民。

所以斯特恩医生最后的转变和选择其实并不指向某种解决方案,奇幻片的类型限定更否定了片中“象征性解决”的可能性——阿尔扬飘浮在布达佩斯上空,面前一片光明,但谁都不知道他将何去何从。

 10 ) 140字不够

第一个漂浮镜头出来时差点哭了(...) 导演也从小反复做这个梦吗?

感觉一个秘密被投射到大屏幕上 平地而起 腾空旋转 代入感太强 镜头语言怎么都夸不完 集大成也有花式拼凑的质疑但我觉并不为过 还看到很多对剧情空洞牵强的批评 我却觉得没什么难以理解之处 比如批医生的转变突兀 难道他在行之无耻时不会已存自我怀疑吗?

本就脆弱的自我安慰在忏悔被拒后瞬间瓦解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警察的矛盾心理也很能理解呀 男孩得知丧父后的反应确实有点奇怪 但随后医生仰视男生的角度确乎是神性的暗示 结尾一个bug比较可惜 男孩漂浮在城市上空 外套拉链不应该是拉上的…如果没bug还能看见他腹部的圆形血迹 受难基督的隐喻可能更为浓烈这个片名除了暗示欧洲的新生外还有什么?

如果按木卫二命名本意指宙斯化身公牛诱拐美女欧罗巴的话 也不能类比医生诱拐难民男孩吧……愿闻朋友们想法其实今天才开始真正用豆瓣 就直接搬看完那天的朋友圈了……

《木星之卫》短评

一般

8分钟前
  • 抗干扰
  • 推荐

打斗不走心,剧情不走心,不走心

12分钟前
  • 毛二叔
  • 较差

室内CS+社会主义铁人。不知道社会主义军人给导演留下了怎样的噩梦…才会让导演写搞出这剧本。反派强行复活,可能那个装置不是用来杀人而是用来变铁人的,所以最后没有给唯一一个主角补刀可能是因为他成了社会主义三好中年人,而不是打打杀杀的极端分子了。

15分钟前
  • 安行意至
  • 较差

老毛子的意淫片,有这么强的技术按照他们的尿性早占领全球了,前期一直怀疑为什么他们不打背上的汽油桶呢?傀儡们排成队列的时候最好看!

18分钟前
  • Gary
  • 较差

太让人感动了

22分钟前
  • 纯戏
  • 力荐

The Russians scrap a dangerous scientific project designed to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A manhunt ensues after they unsuccessfully attempt to huo87.com exterminate all th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e top secret project.

26分钟前
  • stillwater
  • 较差

这是什么技术和逻辑啊,浪费感情.

27分钟前
  • HAPPYFFF
  • 很差

设定很有趣

31分钟前
  • Z
  • 较差

Project 12: The Bunker

33分钟前
  • 豆友2549479

重点的场景只有后面一点,大部分感觉可有可无的水分

35分钟前
  • 重归混沌
  • 较差

37分钟前
  • zany

2016.8.20

39分钟前
  • 一天一部电影
  • 较差

洋版盗墓笔记吧

42分钟前
  • 蚕豆人
  • 很差

一部小成本西班牙科幻电影,剧情中加入了“僵尸”和“机器人”元素,但是该片拍摄水平不高,部分情节设置让人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我看的版本字幕还可能是机器翻译的,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肯定是烂片一部,看一遍就行了。

43分钟前
  • 沉着冷静
  • 较差

too much to say Finally Nothing to be told

45分钟前
  • jfrsuctswcgrsb
  • 较差

Project 12: The Bunker @2019-04-15 13:19:46

49分钟前
  • momo

剧情弱,无逻辑,打斗也不走心。

51分钟前
  • 轻舞飞扬
  • 较差

还可以吧,挺多漏洞的,主角们都挺没脑的。地下堡垒部分还行,可惜没有进一步的探索。最后结局超烂的,强行死完,强行反派复活。四人小组女的还长的不错。ps:这剧情和克隆军团有啥关系。

53分钟前
  • 兔小雪
  • 较差

为什么这个评分都没有?

55分钟前
  • back
  • 还行

麻痹,欺骗群众啊....... 在网上的片名 是“克隆军团” -- 神秘克隆计划 但是几乎 很少有这部电影的简介 。。。卧槽,到了这里 变成 俄罗斯地堡计划,什么鬼.... 难怪别人搜索不到,还让不让人看的!!

59分钟前
  •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