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人类第四季
For All Mankind Season 4
导演:
主演:乔尔·金纳曼,瑞安·施密特,珊特尔·范圣滕,吉·亚历山大,萨尔瓦多·查孔,托比·凯贝尔,香侬·卢西奥,迪米特·D·马里诺夫,玛莉亚·马斯高娃,里安·里斯,泰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为全人类》的故事继第三季将太空竞赛舞台转向火星,然而全球太空竞赛并未就此结束,第四季将把目光聚焦在小行星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各国将激烈展开这场采矿之战,争夺资源和科技领先地位。 第四季将于11月10日Apple TV+全球上线。详细 >
影片文字介绍比影片本身有趣一万倍
拍的很切片 看的时候好几次试图进入那个世界但是都失败了 拍摄角度和镜头造成的形变总把人物推向底部 但并没有get到相对“多”出来的空间是在relay什么……
#77th Locarno# 国际竞赛|金豹奖&长片首作竞赛|最佳首作多视角观察青少年日常行动,对女性身体的消费-丈量-剥削令人不适。
立陶宛工业小镇是一种欧洲的东北(不止是地理意义上地
#HKIFF49敏感的青春期、混沌的青春期、迷茫的青春期、弱小的青春期、想飞的青春期……#25.04.12PremiereElements22:00
+
以13岁的玛丽亚和问题少女克里斯蒂娜为双生镜像,将模特学校的规训机器与破败的苏联遗存景观并置,形成一幅后社会主义的残酷寓言。少女的身体既是逃离的通行证,也是被资本啃噬的祭品,导演的镜头语言充满冷冽的辩证:高角度俯拍将女孩们压成培养皿里的标本,而突然插入的音乐录影带式蒙太奇,又让她们在幻梦中短暂僭越现实。最刺痛的并非绦虫减肥或斗殴扒衣的奇观,而是玛丽亚凝视储物柜时,四面镜像将她围猎的瞬间,那不仅是审美暴政的具象化,更是整个东欧在全球化链条中的身份困局。可惜导演对行业黑幕的批判流于表象,没有《某种物质》般刺入系统性的剥削结构。电影的粗粝既是优点也是局限,当玛丽亚最终站在T台上,聚光灯照亮的不仅是她的残疾,更是所有后社会主义“边陲少女”的共同命运:她们拼命踮起脚尖,却始终够不着那个许诺中的新世界。
#Locarno2024# HKIFF2025@PE
掏出了一包泰国蜈蚣丸
青春疼痛文学
+
So so so refreshing and liberating,实打实的经验与情感的流露,最后回到平淡却真实的生活很好,但电影之外,女主演之一成为了模特名利场的玩家。希望这些女孩们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
第77届金豹奖得主,比想象中更加weird和猎奇,却也不乏动人之处。电影开场五分钟后,王导悄悄走了进来
3蜈蚣丸使用得蛮有趣的
三星半
#HKIFF49th 电影节莫名其妙必然买到的冷门片,立陶宛的少女青春伤痛文学,泳衣与同性的吻想到《水仙花开》以及性转后的《沙滩鼠》,迷茫的探索与尝试,颓废的欲望倔强的成长。身体叙事又像《某种物质》,病态控制的身材,长蛆的食物和寄生虫药丸,过分早熟的少女与模特的梦想。从梦寐以求中出走(是否成功存疑),友情与成长是青春主命题。遵从内心,不是特别喜欢。
俯拍与畸变的空间。有限的挤压,各种边缘的位置被应用,固定机位的设置倒让整个空间变得狭窄。整体看拍法比较死气沉沉的那类青少年电影,眼部手术、穿孔那段痛感过于强烈。2.4
起码算是有意思的作品。今年港影节看了两部立陶宛导演、同时入围洛迦诺的片子,除这部,还有此前提过的《干性溺水》。两部电影关注的人群、议题,完全不同,但放在一起,能看出立陶宛社会的大致模样。与《干性溺水》的不露声色不同,《无耻之心》属于张扬外露。影片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残躯”,跛足、瘪了半边的脸、骨骼怪异者……它实际在用一种或先天或意外的在地的残缺,去反衬某种西化的标准审美的蛮横。甚至于影片以另一种方式,被拍成了“身体恐怖片”。“某种物质”,不是超现实药水,而就是一个破败工业小镇上,一群女孩的现实。#HKIFF49#07
LIFF2024No.10
HKIFF49 4.17 英皇铜锣湾 不太喜欢电影本身的叙事节奏,不过借此机会瞥见了立陶宛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