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我看电影。
电影院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看完电影,我突然想问自己:何为“孤”,何为“独”。
《礼记》有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其中,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如今,从无家可归到老无所依,从知交零落到知己难求,从物理上的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独行踽踽,“孤独”的概念早已无限扩大、包容一切。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感觉,这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的孤独的姿态中,有一种专属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时代精神,令我“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这,便是生而为独生子女的寂寞。
11岁的虎墩从小长在镖局,坚信只要成为镖师,浪迹天涯的父母就会回来。
可镖局大当家却一直讨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殚精竭虑阻止他往外跑。
在人生第一次走镖中,虎墩意外发现,自己素来瞧不上的酒鬼师傅,竟是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也是父母当年的战友。
原来,虎墩的父母早就因公殉职,而师傅终日酗酒,也正是为了逃避目睹同事阵亡带来的心理阴影。
最后,师徒俩合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也完成了走镖任务,凯旋而归。
这个名为《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不怎么新颖,倒也没什么毛病;不算啥烂片,却又称不上“神作”。
偏儿童向、卡通化的3d建模“画风”,配上上述的剧情,让我出戏到十多年前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的《功夫熊猫》;而缺乏独立故事线与完整“人物弧光”的反派角色,甚至还比不上后者。
只是相比十多年前,如今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心境早已截然不同。
同样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倒映在我眼中,仿佛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火影忍者》中,从身为主角的鸣人和佐助,到他们的导师自来也和大蛇丸,再到后期登场的千手柱间与宇智波斑、因陀罗与阿修罗,不论是否血脉相连,都如亲兄弟般相爱相杀、同生共死。
究其本源,或许正是岸本齐史与孪生弟弟圣史的关系。
即使后者作为漫画家的成就远不及前者,但两人的相处模式透过从小到大的生活烙印在前者心中的某种“印象”或“概念”,无疑被带进了《火影》这部红遍太平洋两岸的“超级IP”。
那么,身为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亦是冈田斗司夫所形容的“第一代御宅族”即“电视儿童”,如今业已成为国内acg业界中流砥柱的“80后”一代,是否同样从这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存体验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异变”,继而将其表达为了作品中的“性状”呢?
我想,至少对包括《小虎墩大英雄》在内的一部分国产动画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事件与关系,几乎都围绕着虎墩与师傅杨镖师,以及镖局大当家三人展开。
在他们的关系中,我竟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我与我的同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由计划生育与传统家族观念共同塑造的、分裂于“旧”与“新”之间的家庭生活的影子。
如果说作为“引导者”的杨镖师有幸给予了虎墩失而复得、陪伴成长的“父亲”意象的话,扮演“阻碍者”的大当家——镖局这个“拟似家庭”的大家长——则更像一个越俎代庖、过度保护的“祖父”形象。
虽然故事里的虎墩是个孤儿,可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夹在因故缺席的亲生父母与代理监护人的老人之间呢?
哪怕是父母双全如我自己,也免不了在奶奶家度过每个寒暑假将近一半的时间。
也正因如此,虎墩成为镖师的核心动机——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父母之怀的强烈渴望,在独生子女的我们身上,也比其他任何世代都表现得强烈而清晰。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虎墩,镖局里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
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没有能如盖世五侠之于熊猫阿宝那般,在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上成为他“兄弟姐妹”的角色。
戴锦华说,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更像大人,因为在计划生育与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常有竹马之交,为人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条件都只能从长辈那里获得。
这一点,在曾几何时闻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虎墩和哪吒两个“熊孩子”成长的背景仿佛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和解的同时,饺子也在哪吒与同龄人(包括敖丙)的关系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里,令哪吒与普通孩子们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是他“魔童”的身份与力量;而现实中,让我们与其他孩子“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却是各自父母的爱与焦虑。
同理,哪吒和敖丙[1],自身的愿望只是相亲相爱,却被父母的立场逼得不共戴天。
相比之下,虎墩与杨镖师面对的反派只是简单的“杀父之仇”,虽然情节逻辑上无伤大雅,却无疑在思想表达上少了几分厚重。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来自一个短视频IP,它的主要受众——现在6-12岁的“小学生”们——大多是老一辈独生子女的下一代。
我不知道虎墩的背景、性格与经历有多少是无心插柳,又有多少是制作组有意为之,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寄养”长大的“独生子”形象,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每个早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心底的“孤独”印象。
一时间,我分不清究竟是我下意识将自己所处的寂寞投射在了影片中的虎墩身上,还是导演将他心底的秘密无意间传达进了银幕外的我心里。
如今,周围年轻的父母身边,大多环绕着两到三个膝盖高的小孩子。
难以想象,这个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小镖师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是否也是像在我心里一样,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郁呢?
放眼当今国内众多动画电影,不仅像《雄狮少年》那样,真正试图主动探讨、大胆表现、如实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寥寥无几;就连如《魔童降世》那般,做到将真情实感寓于幻想世界,以“童话故事”寄托时代精神的佳作也屈指可数。
幸运的是,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后者理念近似、且与自身命运相连的精神内核。
于是我由衷地希望,不久之后的中国,能越来越多地拥有这样的动画。
[1] 有意思的是,《魔童降世》的官方衍生漫画《敖丙传》里,敖丙记事起,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这不免令人想起《我的姐姐》中出现过的、国内常见的另一种家庭状况。
看完《小虎墩大英雄》简直太棒了,我家女儿乐坏了,特别是虎墩去乔东家送花屏这段,太适合过年看了,这是真虎哈,超级纯真的描写了虎墩这一年龄段的举动,为了送这个花瓶把整个小镇整的鸡飞狗跳,烟花燃爆等超多精彩搞笑的桥段,哈哈,还没看过瘾!
但是排片排不上只能起早赶8.9点钟,接着早起二刷三刷走起!
虎年看虎墩,喜气又应景。
小虎墩画风,剧情,音乐都非常棒,比较遗憾的是小虎墩排片档期短,真的可惜了。
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优质国风动画,不再只是适合小朋友,同样也是适合咱们大朋友的。
为小虎墩点赞,虽然调皮好动爱闯祸,但也在一步步的成长懂事有担当。
还有就是,虎墩上春晚了吗?
春晚的《乳虎啸春》跟《小虎墩大英雄》虎墩的穿着,剧情等如出一撤!
一开始看片名,没什么兴趣,但是还是跟同学一块来看了,总觉得大人还看这种合家欢动画电影还是挺幼稚的。
但是看完还是感觉很惊喜,笑点还是挺密集的,制作也很不错,画风很有喜感,冒险剧情非常适合小孩。
可惜过年不能回家,不然会跟爸爸妈妈和妹妹在大年初一一起去看。
已经跟爸爸妈妈推荐了这个电影,让他们带妹妹去看。
还有就是结尾的字幕也不要错过。
非常有意思,结尾曲也很好听,刘宇宁唱的,方文山作词,很有诚意!
首先说一下,我是从小红书上的安利过来的,上面说这是超好看的片子,有的人回复儿子看了三遍。
我才来到豆瓣标记一下,结果一看小虎墩大英雄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没过6分及格线。
我想小红书里推荐的人应该不是水军了吧,因为这部电影现在已经下档了,再安利也增加不了票房了。
为了各家网站的在线点击率也没多大意义,版权已经卖给各个网站了,对于发行方也没什么额外收益了。
影评里大多数人都说这部电影故事混乱,画风劣质低幼,照比迪士尼皮克斯相比差的太远了,但是这都是成人的眼光,家长的眼光,专业的眼光。
我认为一部动画片好看不好看,孩子们才最有发言权。
孩子们的世界里根本不需要严谨的逻辑,不需要多么精艳的画面,多么富有教育意义的台词。
孩子就是需要奥特曼那样的,好人打坏人,正义胜利就完事了。
真希望中国能有一个网站专门让12岁以下儿童打分,评分的,玩具,零食,动画片等等,让孩子们自己做主观选择,那样我觉得熊出没系列可能都会在8.5分以上,小虎墩大英雄也会在8分以上。
大人们总会以自己的思维去管理孩子,把小孩当成没有思想的玩偶,就像周杰伦《外婆》唱的那样——大人们根本不能体会,表哥他用心,好像随他们高兴就可以彻底的否定。
所以很多高评分的动画片孩子们根本不喜欢,而很多低分的动画也更可能成为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以上。
该片讲述小虎墩追逐心中镖师梦想的冒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四海镖局,小虎墩的父母是四海镖局的镖师。
在虎墩小时候,父母远行押镖,承诺会很快回来。
然而春去秋来,小虎墩在镖局大当家的照顾下渐渐长大,年年守望着父母离开的那条路,却依然没有盼到他们的归期。
大当家说:“等虎墩长大了,成了镖师,爹娘就会回来”,于是小虎墩就立志要成为镖师。
从小在镖局长大的他耳濡目染,听着镖师们的传奇故事长大,其中最让他崇拜的,当属四海镖局“五虎将”的一员,杨总镖头。
折扇往手里一拍,一上场就给大家来了一段“评书”,说得眉飞色舞,整个人都跟着比划了起来,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
小虎墩擅长跑步,速度贼快,咻咻咻就冲出去了。
有时,速度快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比如,不小心自己飞出去了,又或者不小心把别人给撞飞出去了。
没少闯祸,家里也没少为他操心,是个不折不扣的“虎孩子”没错了。
不过,玩闹归玩闹,小虎墩心里对自己的梦想很坚持:想成为一名镖师
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终于有机会可以真正押镖上路。
这大概也是这么多年来,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了,那必须支棱起来。
小虎墩得到了亲自押镖的机会,而在大当家的眼里,他还只是个幼稚莽撞的孩子。
出于担忧,给他找了个压阵的
大当家请来了杨总镖头与小虎墩同行。
小虎墩一开始还不屑,但一听说是自己的偶像:那个十年前“单枪匹马,大显神威”的杨总镖头,秒变迷弟,期待得不行。
然而,杨镖头一登场,大家都惊了。
当年威风凛凛的杨镖头,现在竟成了手拿绣针纳鞋底,挺着肚腩的醉汉。
虽然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样子,但“保咱这趟镖稳妥送达”的话已经放这儿了。
于是,俩人结伴一起踏上了小虎墩这趟啼笑皆非的梦想新征程,整个氛围轻松、愉快,有不少欢乐。
比如:走在马车上,杨镖头炫耀着自己新发明的针法。
虎墩儿一听这能提升技能,立马兴致勃勃地学了起来。
结果,太上头,一不小心把鞋垫缝到自己身上了。
这一路并不平坦,从一开始就遭遇路匪。
而行走江湖,倒是并非只能用武力说话,这时杨总镖头的阅历便派上了用场。
他本打算用钱摆平,小虎墩却自作主张和路匪叫嚣起来,这下就激怒了对方。
所幸杨总镖头武艺不减当年,这才摆平了此番危机。
杨总镖头为了小虎墩的安全,决定让同伴把小虎墩带回镖局,可小虎墩却坚持不懈地跑了回来,说他一定要当镖师。
因为只要他成了镖师,就能和父母团圆了。
在小虎墩坚定的眼神中,杨总镖头看到了那股在自己身上消失已久的倔强。
于是,他下定决心带小虎墩送完这趟镖。
这一路万分艰辛,途经沙漠时,遇到乘沙漠帆船而来的坏人,那架势,然而,帅不过三秒,话刚说两个字,就被大风送走了。
遭遇各路反派拦路,几次命悬一线,而在这对师徒的相互配合下,闯过一关又一关。
小虎墩也在这个旅程中逐渐变成熟,领悟了“镖师”的使命是责任与担当。
他开始去理解“大人的世界”,用自己的温暖与热情治愈杨总镖头,让他走出过去的创伤,有勇气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杨镖师从最开始互相不对付,到后来互相扶持和陪伴,变成师徒,两个人的情谊一点点变得深厚,小虎墩也完成了一次成长。
他明白了什么叫忠义,什么是生命。
它是一切的根本,因为“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他也更加懂得了团圆的意义:和爱的人聚在一起。
小虎墩大英雄最开始熟悉虎墩是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有一些很逗的小视频,很解压,形象也很喜庆,今年春节期间带孩子能看的动画电影,所以决定看看这个,看简介介绍觉得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励志剧情主角光环之类的,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比较高于预期。
首先说一下画面感觉,还是挺舒服的
虽然没有很多战斗类型的夸张特效,但是环境构图,人物细节和颜色搭配等都很让人容易带入情节,当然最主要是剧情上的创意,没有千篇一律的洒热血,在想成为镖师的中心思想线路的贯穿下,有很多搞笑和反转的剧情,有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提升,就很适合新春档,影院很多小朋友都在哈哈笑
有武打动作但是并不血腥,反派的反转夹杂了一些无厘头,让情节有了提升。
新的人物形象值得肯定,虎年看虎墩的形象很应景。
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影片创意首先中心思想定位就是——为了一句善意的谎言"只要成为镖师,爸妈就能回家"而奋斗的12岁的小老虎,你是不是觉得肯定是什么主角逆袭有神助攻光环保护的俗套剧情?
我也以为是,实际并不全是,反转的很可爱
比如抢亲这里,那真真的是,劫匪凶神恶煞威名赫赫,新郎一表人才临危不乱,可以说是大战一触即发,结果呢,结果就是小虎墩抢了新娘新娘成了一只猪,是不是有点乱?
乱就对了(涉及剧透还是自己看比较好)
然后这里的名声在外的武力值大boss是最紧张的,以为这里应该是九死一生,要是能活那肯定是主角光环附体一不小心成神之类的俗套,错错错!!
惊喜连连!
可以说这里是一个高潮点了,可以总结为:一个被一群逗b小弟耽误了的影视圈喜剧人的黑山大王与钢铁直男毫无演技的虎墩大战的故事,观影效果极佳!
这个猪的形象真是太逗了,这个抢亲的环节笑的眼泪要出来了,建议想解压的可以看一下,因为并不是很低幼,所以成人也挺适合的,整体还是很推荐的,毕竟国产动画原创一个新的人物设定,没有套用一些老的神话故事这份勇气就值得肯定,支持!
年度最佳影片,虎墩历经几次押镖,每次都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大的收获与成长,剧中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充满正能量,虎墩的善良,坚强,正义感爆棚,虎虎样儿非常可爱,在现场听到很多小朋友欢笑声,再加上虎墩儿萌萌的虎样儿,简直是太治愈了。
建议一家人一起去看,共享亲子时光,当然大朋友也要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太萌了!
虎年第一大片,收视长虹,虎虎生风
儿子好喜欢虎墩,我也被他感染了,在春节档众多电影选择了虎墩果然是有点虎,儿子超级开心,也流过泪心疼过虎墩,唯一一部能让我儿子全程看完的国产动画电影,很棒的合家欢!
影片中讲述了小虎墩为了能够完成当镖师的梦想与爹娘团聚展开了一系列挑战,其中充满戏剧性,悲欢离合,讲述的淋漓尽致,非常棒!
小虎墩大英雄是一部非常适合亲子来看的电影 四海镖局 小虎墩大英雄 虎年在即 这部电影充满了春节的热闹氛围 里面的主角小虎墩也有很多的教育意义 情节真实可爱 时不时令人捧腹 推荐大朋友小朋友前来观看虽然今年过年不能回家陪父母 但是最后 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 虎年大吉 虎虎生风!
新的一年 要快乐哦!
對我來說是腦殘片~
蠢电影
This musical really sprinted, jumped hoops, and back flipped, so other musical adaptions of movies can wALK. Love this and love the og movie all the same 💗
老片。。
看完之后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在破除金发傻妞的刻板印象还是在加深这一印象。
哈佛法学院。烫头不洗头
东西方文化差异课上的作业,奇怪的是这一部是并没有显示什么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片子。相反的是,女孩子独立成长史,战败渣男记还是不错的。女人就应该这样的,失恋无所谓,被人怀疑无所谓,我们接着要做的,是用行动证明自己,然后一笑而过。
好喜欢好喜欢!爱尔兰部分的歌曲好好听!
好励志呀
20180110保利剧院哈哈哈
傻!白!甜!但我好喜欢!being true to yourself never goes out of style!
百老汇舞台剧
两姐妹挺好玩的
我最喜欢的,还曾经立志要成为律师!
就是个 歌舞剧。。。独立出来的
除了歌不错唱的也挺好,由赞下tony小姐姐这嗓子绝了,从故事到表演一无是处
不懂
一部赛一部的烂…
歌舞还是不错,尤其是法庭上那段。但是总感觉主角太欠火候了,气场不足,完全被配角的光芒压住了!
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