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是我看过的索德伯格拍的第三部电影,索德伯格成名后拍商业片有个特点喜欢用巨星云集战术,即便是一个小配角也让巨星来演,例如《11罗汉》里把好莱坞一大群型男堆到一块偷东西。
我上一部看他导演的《传染病》也是,三帝三后加盟,不得不感叹索德伯格兄实在是太有号召力了。
说回本片,这次《副作用》虽然算不上巨星云集,但有“英伦绅士”裘德洛、“龙纹身女孩”鲁妮玛拉、“魔力麦克”查宁塔图姆、“气质女神”凯瑟琳泽塔琼斯四人加盟主演,这阵容也挺强大了。
刚开始看片名以为又是跟《传染病》类似的题材,医务工作者为攻破疑难杂症研制新药最后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挂掉之类的,结果我猜错了,这电影是一犯罪惊悚片,从前到后讲的都是一个阴谋,鲁妮饰演一个患有忧郁症的软妹纸;裘德洛饰演一名医生,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软妹纸的主治大夫;而泽塔琼斯阿姨则是软妹纸的前一任主治大夫;塔图姆饰演软妹纸的丈夫,他因为内幕交易被判商业犯罪蹲了4年大牢刚刚出狱。
影片前半段导演留下了很多包袱:1.软妹纸总是莫名其妙企图自己伤害自己2.软妹纸跟裘德洛有点走的太近甚至产生依赖3.软妹纸对丈夫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爱,好像在逢场作戏4.泽塔琼斯阿姨和软妹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5.泽塔琼斯阿姨总是旁敲侧击的引导裘德洛去做些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给观众留下了一堆问号,不过导演前面铺垫的非常细致,循序渐进,镜头干净唯美,特别有大师风范。
按照以往的观影经验,这时候应该安排个剧情反转啥的震一下观众,结果不出我所料,就从软妹纸吃了裘德洛开的治疗抑郁症的新药后,戏剧冲突真的来了——这药有副作用!!!
什么副作用???
吃完了会梦游!!!
梦游又怎么了???
尼玛软妹纸拿刀梦游把老公给捅死了!!!!!!
我草!!!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震惊了!!!!!!
之后的剧情我是一直张着嘴看完的,各种大反转啊,我就不剧透了,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只能说编剧的想象力太丰富。
下面说一下四位演员的表演吧,先要夸赞一下女主鲁妮玛拉,演的真心好,演技全在小眼神里,该深邃深邃该空洞空洞,拿捏的非常到位,绝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还奉献了露点激情戏,不过头发遮住了脸,不知道是替身还是真身;男主裘德洛虽然头发越来越少了但是演技越来越精进了,影片里用了一招漂亮的反间计,使敌内部自生矛盾,这段演技处理的非常有爆发力;泽塔琼斯阿姨确实老了,不过风韵犹存,就是激情戏演的有点太假,哈哈;查图姆,说实在的,完全打酱油了。。。
最后总结一下本片吧,比我上一部看的《传染病》强,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前面铺垫的非常好,一直按套路走,但后面的部分有点反转的太突然,而且后面的剧情也很牵强。
传说这是索德伯格拍的最后一部商业长片了,不知道真的假的,还是推荐看一下吧,挺不错的犯罪惊悚片,看完全片你就能理解我题目上说的什么叫 “自作孽,不可活”。
一个瘦得只剩下排骨的女演员,一个18岁就已经秃顶的曼联壮男,八杆子也打不着,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名字Rooney。
在[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的赤裸挑逗后,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再一次毫不吝惜的正面全裸,相比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之类的传统美国大妞,她的美丽、表情、演技和做派真的很另类。
前半段看下来,以为是这个姑娘的抑郁症演技秀,能让查宁•塔图姆 (Channing Tatum) ,裘德•洛 (Jude Law),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这些牛人,来给自己配戏,监制和导演对她的重视可见一斑,演这种城府颇深的女人对她来讲是小菜一碟。
而演惯男花瓶的裘德•洛 (Jude Law) 其实并不太适合这样高智商的角色,最终反而是他成了唯一的胜利者。
英国人很文艺,但是除了福尔摩斯以后,聪明人反而在影视中比较缺乏。
影片讲了个一般般的故事啦,但各种转折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开头的部分各种各样奇怪让人不爽的行为给我一种重新看《抑郁症》的感觉,难道有抑郁症的人都这样吗?
他们这是在黑这个群体啊...经常性的发呆、一大堆的药片,无厘头的行为...既然故事本身没有太精彩的地方,那么导演的重点大概就是想表述点什么,对社会探讨些什么,但可惜我对这个话题不大感冒,以至于看完了也没什么印象总体评分:3.8/5.0娱乐指数:1.8/5.0虽然药片副作用有梦游症,但我看查宁塔图姆才是梦游的那个还是裘德洛好,不仅是主角,经常露面,还复仇成功,这电影就看他了,不过最后的报复不大好,没必要把海报右下角那位整进去精神病院,毕竟她配合“治疗”的话说不定两下就出去了,然后找裘德洛报仇,这多不好影片到后面裘德洛中招,老婆跑路,连解释都没有,就一直盯着照片看,确实是有点走火入魔了,虽然调查是很有必要了心理医生自己竟然是靠吃药来对付压力之类的问题,难道平时开解病人之类的谈话是没啥用的吗另外海报右下角那表情好像我以前的老婆,这让我很纠结
《副作用》这是一个两男两女的故事。
依靠欺骗维系的关系注定会迷失在更精巧的骗局中。
我以为真正好的悬疑电影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节上的反转固然精彩且吸引观众眼球,但更重要的是推动事件反转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合乎情理。
想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太多片子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炫酷,却逃不开内核的空洞和人设的崩塌。
这部片子就属于这一类电影,多次反转的剧情没有丰满的人物作为根基,如果说男主的绝境大翻盘还与人物性格有点关联的话,那么两位女性角色故事前后的行为逻辑就完全是背道而驰,可以说根本没有人设可言。
6分。
ps:千万别去尝试敞开一位心理医生的心扉!
《副作用》全片充斥着诡异的气氛,就配乐上来说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电影剧情设定上槽点太多,悬疑味儿有了,但却不够惊悚,简单的说这是一个“阴谋家、女演员和冤大头”三人之间博弈的故事,好在“冤大头”智商高,最后用离间计将罪犯绳之以法,但片子最大的漏洞在于“女演员”人性动机上的失败设计,“冤大头”医生的逆袭多了几分反转剧的意味,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好的。
不知道最近怎么搞的,我最近变的很烦躁。
当我开始把这几天下载好了准备慢慢观赏的几部电影开始选择性跳跃着看时我就意识到了。
但是很意外的,我耐着性子看完了side effects"副作用。
“我甚至还看完了片尾曲部分,期待着有彩蛋。
我想我是索德伯格粉,一定是的。
副作用,主旋律就是一部犯罪片。
但是史蒂文导演并没有过多的煽动阴谋的成分,平稳的呈现了一个在婚礼那天幸福到爆觉得拥有一切而丈夫由于经济犯罪锒铛入狱后陷入忧郁症的女人,然后这个女主角和女神凯瑟琳琼斯就开始激情澎湃要双宿双飞,接着和所有的奸情一样,开始密谋害死女主的原配,顺便坑一把医药公司做空股票大赚一笔,然后男主角,本片正片的化身--医生裘德·洛也顺带被坑了。
但是,男猪脚就得有男猪脚的故事,绝不是那么被坑一把就算了,在男猪脚被凯瑟琳琼斯挑衅的怒发冲冠时决定抗争到底,要揭发要闹革命,最后正义战胜邪恶,OVER.============背景分割线===================俯视看,鸟瞰来瞧也行,整个剧情都是一个简单的犯罪片,假如不是索德伯格导演,我们可以在好莱坞找到很多类似的犯罪剧情片,罪犯在一开始藏的很深,一副无辜者甚至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最后才真相白白,然后观众恍然大悟,"早猜到那人不是个好鸟。
“只是细节不一样的换汤不换药,故事蓝图是这样的,这么一个故事拿到很多导演手里都能拍成一部精彩的商业片但是他是索德伯格,一个拍出十一罗汉系列,永不妥协,告密者的导演,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方式,不娇柔做作,不会在人死的时候要死不死的遗言,不会在情节进入高潮片段开始交响乐响起,画面放慢镜头拉近,给你作心理准备,他的高潮,不对,是电影的高潮,是忽然爆炸性的,平地惊雷。
索德伯格近年的电影都在探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宏观问题,牛逼来说就是哲学上的思考。
在电影"副作用"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脆弱的,玛拉和丈夫查宁,因为丈夫入狱,收入崩盘开始出轨(好吧,出轨对象是个女神,至少曾经是的)。
玛拉和女神凯瑟琳因为男主脚的循循善诱的挑拨互相猜忌最后down掉,男猪脚裘德·洛饱受谴责时,妻子的不理解不支持,生意搭档的背弃,这些关系之间脆弱的要崩盘时,在电影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曾经看似融洽,水乳交融的画面和片段。
看过电影的请自行回想,以上人物之间的马丁死前后的对比。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不停的庆幸我不是生活在美帝,不是生活在这样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维系全凭共同利益作为枢纽的氛围里,这真是难得的一种庆幸。
这种隐晦的自私的价值观请参考我的标题。
我想,这部电影,至少导演要表达的美国人民的药物依赖是次要的(美国人看心理医生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拿到处方药,男主在被询问时说英国在心理精神方面都没美帝这么有诉求和市场),一个抛包袱式的犯罪故事更是次次要的,我所说的,才是导演要说的。
你们说导演说的牛不牛?
我说的牛不牛?
女主角为了伪装有忧郁症驾车撞墙自杀,但是系了安全带,男主角察觉以后开始怀疑女主角的行为。
导演用非常非常非常正常,我忍不住用三个非常正常来表达导演对这个情节的处理,没有营造一丝悬疑片的气氛,因为悬疑什么的谜团什么的在电影里次次要的要素。
---女主角为了假装梦游故意不穿鞋踩了血迹,然后翘二郎腿起来给警察看。
还刻意在地铁站假装魂不守舍给地铁里的警卫看然后记下警卫的姓名给自己佐证。
--看裘德·洛 的发迹线,这部电影应该是在大侦探2之前拍的。
这部电影的豆瓣影评没有一个说到我心坎上的,最近看的一些影评也都没一个说到我心坎上的,象我这种每次看剧情片就要先来看影评补补脑以免在观影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同学,一点进评论页面发现全是些卖萌搞腐的,逼得哥自己写个,默默的说还是有人看懂,我知道大家关注点不一样,但是光卖萌搞腐,我还看豆瓣影评闹太套啊?!
在不知道这是部悬疑片的情况下的观影过程中:看到两个细节的时候猜到是谋杀:1.最可疑是 她第二次要自杀的时候 一个地铁工作人员拉了她一把 当时给了那个地铁工作人员的名牌一个特写,这是日后找他出庭作证的伏笔,但一个要自杀的人为何要特别留意这个人的名牌?
后来看到他出庭作证的时候,一切真相已经昭然若揭。
真希望我是陪审团成员,当时就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2.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细节 丈夫遇刺当天回家时看到凳子上有礼物,被刺死后给了房间礼物一个“不经意的特写” -- 直觉告诉我这是为了显得和被害人感情很好,间接表明无杀人意图。
看到泽塔琼斯第一次拿出照片的时候脑海闪过“同性恋合谋”这一点,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女主角这么冷血杀死无辜的丈夫,她根本不爱男人,嫁给他完全是为了他能提供的生活。
而一个为了物质而结婚的人,通常是自私自利,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做的人,没有钱就反目,甚至可能变的很危险。
心理医生发现是阴谋但找不到人支持他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反间计,想到的是为什么部去把证据跟受害人他妈说说,她很容易被说服采信的,而且她是有立场提出再调查的。
不过当然,貌似法律上有一罪不重审的说法。
我觉得这个反间计的实施貌似是某种巧合,泽塔琼斯没理由就寄出照片,没理由就那么快沉不住气的。
但是反间计在这种为了钱的合谋之中确实往往最有效。
狡诈阴险的人如何同冷血卑劣的人的合作,确实是个难题。
心理医生的老婆真是令人失望,不过这也是导演 要求她这样的,如果我是编剧,不会把她写得这么老套,尽是陈词滥调和模式化的表现。
对于抑郁症的这个定义:感到无能力构建未来的想象,深表认同,是简洁而有力的概括!
这是一部关于神经病与非神经病人搞基的经济犯罪故事搞基的女纸真是惹不起啊吃了药片就拿刀捅人啊上车就撞墙啊白瞎了新速腾了不明白大众是不是给了赞助了还搞个碰撞试验证明神经病开车都很安全小白大夫被陷害了说是药片有副作用让搞基的蕾丝边举刀屠夫了小大夫失业了各种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哦是多么混乱小白大夫有点萌搞基情节有点扯心理医生不好当
前一部分对药物副作用的研究还未深入,后一部分迅速逆转揭开真面目,突然觉醒一般。
从精神病院开始到精神病院结束,从人类催眠自己的那一刻起副作用就已经产生,内心的阴暗剧毒比药物更猛。
设定新颖,用意别出心裁,逻辑不足理由很勉强,力道不够敷衍了事让人难以信服,像是为了圆一个谎又撒了更多的谎。
往往你最爱的人,最信任的人,伤你最深!
你竭尽所有,全力去保护,最后在自身利益面前,对方选择抛弃你,甚至置你于死地!
在这个物质、欲望纠葛的年代里,唯有自己才会对自己忠诚!
看了半小时以为是无良医生联合黑心药商骗病人试药的故事,后来发现是心理医生智斗两个女诈骗犯,后半部分是够峰回路转的,但是为了宣扬正义把两个反派写成傻子被男主忽悠得团团转也是太欠考虑,两个精心策划演技高超的高智商诈骗犯,能那么实诚,分分钟中了男主离间计?
败笔。
也是狠,最后一个送进监狱一个送进精神病院,连解开误会的机会都不给人家,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俩都送监狱里去,剧情就该往女子监狱那个方向走了吧。
要是能有续集就好了,拍个跟这个完全反概念的,消失的爱人那种的,正义变成狗屁,Emily绝地反击,玩疯男主,最后跟医生姐姐满世界逍遥去。
这部戏给人哈佛很容易考的感觉= =
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段并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故事走向,不同的演绎给人不同的感受。Personally,我更喜欢这部音乐剧,节奏感更加的紧凑,表现也更加的火热,但有时候故事的逻辑性也有点小Bug,如果对照电影的话。比方说,那咖啡是vivian,而不是warner.,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对女性的轻视。
gay or European是经典
童话结尾,好人有好报~当喜剧看,还是不错的~~~
很悍的粉红色~!!
我的关注点在学长真的可以给学妹拨穗吗哈哈哈哈哈
可爱!!!女孩子真好啊
听过伦敦版赶紧过来打分,百老汇原版十分满分不解释啊
🙄️逃了出来。
舞台剧版比电影版好看多了!学长好A!学长好帅!
剧情非常一般,但是女主的成长还是可圈可点的,这部真的体验到了音乐剧演员都是魔鬼,从此不能用正常语调说出omygod
Gay or European~~~~chips on you shoulder~~~~~OMGod...Omgod~~~~朗朗上口的好多好多旋律。有爱有爱。而且竟然偶遇Christian Borle,Smash的时候不出彩,没想到这里还挺适合演直男男主的~~~
还过得去的感觉。
虽然女主角不怎么漂亮,还是当时尚片看一看。
第一部不错,第二部就啰嗦了点。
说实话不是很好,但是够搞....瘫http://www.dailymotion.com/user/l3g4llybl0nd3/1
“Some giris fight hard, some face the trial. Some giris were just meant to smile.”
看完之后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在破除金发傻妞的刻板印象还是在加深这一印象。
喜欢美女 绝不是因为喜欢法律
美国的歌舞剧真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