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密集的笑点,非常夸张的桥段尽管到后面是欢乐大结局,但前面的剧情甚至让你忘记了去厕所这片子讽刺的东西也够多了,不过不适宜全家大小一起观看虽然选择了“力荐”,但缺点也不少,总体来说我大概给4分
在看《猪头逛大街2》时,我想边吃饭边轻松欣赏,然而中途还是把它关了。
恶心终于还是恶心,丑陋讽刺到极致,还是受不了,我只有赞叹他们展示真相和承受荒谬的勇气。
当然,吃完饭后,我继续看完了。
我被“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一疯狂理念所充分震撼了,却并没发现什么美感。
不过,虽然我不敢苟同其中一些东西,但这部片子的优点也同样鲜明,也给了我启发。
我慢慢在相信,批判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从这儿我又确认了一遍。
去除了面具的放浪形骸,不受约束地表达真实,确实是一般电影,或者扩大说,是我们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
当然,内心自我要充分表现出来还需要很多外部因素的激发,但平静生活似乎更需要真实。
如果我们完全忽视这一根本无形的东西,那我们的看得见的存在也完全失去了意义。
荒谬也许更能让一个人看到并寻求自己的存在,更能让我们决然放弃一些“鸡肋”似的毫无味道的东西。
比如那个本来很传统的韩国人,忍辱负重,谨小慎微,然而面对这个不讲理的世界,这一切是那么可笑……而随着疯狂事件的不停袭来,终于他也爆发了,并在这个真实自我的不断展现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东方男人也真正成熟了。
事实上,这是我感觉最好的时候,我为他高兴。
我们这两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主角,在这难以想象的混乱世界中最终并没有失去自己,没有变成另外两个混球,反而都各自找到了自己,重新确立了自我,这是不是更疯狂的事呢?
我想到了“矫枉过正”这个成语,当我们心中已被植入一套固定的价值系统之时,也是我们被封锁之时,但这也并不是坏事,其相对于某些人的“空空如也”便是好事,我们至少有东西可以反思。
不过当这一套东西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之时,它也开始顽强的抵抗,非有强大的力量不能将之打破,这力量虽不必如此疯狂,却实在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反思自我然后再重建自我。
其实传统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吸收的东西,以及继续发展的东西,而且还有那种最基本的价值信念,它们是我们立足为人的根基,无法也不能抛弃。
而从根基之上长出个性,长出梦想,才是美丽的。
很难想象,一部由2个外籍演员演的喜剧片竟然能得到了7.7的高分,如果你没看过,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当你看完了就会发现这个分其实还挺中肯的。
先不说片中大量的搞笑元素和R级镜头,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引人入胜,节奏情节等都控制的非常好,让你坐在那就不想快进,并且看完之后还觉得特爽,相反有些喜剧则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另外就是原声非常棒!
还有那个亚洲人比他04年演上一部时英语溜多了
看完电影,我把喝的啤酒全都变成眼泪了为了那些生活里总是受规则左右,活的畏首畏尾的人为了那些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为了那些曾经光鲜却没落的人为了那些身在政府却不相信政府的人为了那些喜欢别人给自己。。。
却不喜欢给别人。。。
的人为了那些错过自己爱的人的人为了那些看似幸福却偷着捡烟屁抽的人为了那些拿了学位却不懂自己专业的人为了那些不关心是非黑白只关心自己业绩的当权者为了那些因为各种莫名其妙原因被人歧视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人生的阴影,摆脱那些无稽之谈的枷锁
比较恶搞。
嘲讽关塔那摩。
美国的泛恐怖主义观。
浅色找深色事。
老外说鬼子话那段比较有趣。
在经典的小不列颠中间管用,是讽刺英国人瞧不起印度人的段子。
基本源套。
无聊时可以笑一笑的片子。
应该说比1还要精彩,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了。
很可怜bush总统,已经被搞过很多遍了,这部片子里算还好吧。
Definitely better than the third one. Although its jokes and satire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society may seem boneheaded on the surface, but it actually serves as legitimate food for thoughts for many of us out there. My appreciation towards this movie may have become numb since I have watched it numerous times, but I still remember very well how much I laughed the first time I watched it. But there is no denial that the pace and content of the movie died down towards the end, as if the creative team ran out of ideas as puns did become repetitive.
第二部刚一开始就让我有了好感,因为这部电影真的算是彻彻底底的“续剧”,就好像第一部是Cd1,第二部是Cd2一样,不是隔了几天或者几年后发生的事情,而是接着第一步的末尾开始,当我看完第二部在仔细想想这两个人这几天的连串遭遇后,我只有一个感觉:太酷了,这才是人生!
有些朋友觉得线路太俗,大团圆的结局早就猜到了,但是请换个角度想想,非得让这两位“勇士”白忙活了一个半小时,然后什么都没得到,发现最后剩下的只有两个人的友谊,然后慢慢走向远方,这种结局就比所谓“太俗”的大团圆结局好么?
我倒是没觉得,反而觉得如果是这样,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会是“白看”和“闹剧”,如果你真的融入了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这美满的结局是两个主人公应得的!
最后说一句,如果相比我们生活中所发生这些事情的次数来看,我认为美满的结局才是不俗的,明白么?
我这么爱她,怎么会让她离开。
Kumar在妓院床上痛哭的时候,我突然有些鼻酸。
遥想我此生最水银泻地的一次大哭,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了。
喜剧就是不管过程怎样,最后的结果该在一起的一定会在一起。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像现在多数人先成了眷属,然后再努力让彼此成为有情人,如果你足够幸运,或许能成功。
结尾是的同游阿姆斯特丹很有温馨感觉,尤其是四人两两想拥于草地,一直喜欢从后面环抱爱人腰际,会有一种被依靠感,这对男人很重要。
第一部虽然也有很多讽刺的成分,但完全没有第二部这么多。
看第二部就像在看《洋葱电影》一样,充满了对各个方向的讽刺与嘲笑,甚至是猜测的臆想。
这极大阻碍了这部电影的喜剧效果。
而且这部的音乐明显低于上部。
一直期待最后再次出现第一部两人大唱HOLD ON那样的美丽情节。
毕竟这部续集晚来了三集。
值得一提的还是HARLOD和KUMAR的演技,确实体现了亚洲人在好莱坞拼搏的努力形象。
两人大学那段真的完全可以同之后的形象完全划分开来。
与ziyi zhang之流莫名其妙火到好莱坞的演员完全是两个极端。
虽然这次他们的奇遇太夸张,太浮夸,但依然很好看。
阿姆斯特丹DV的生活好舒服,就像回到60年代的纯真。
很好。
期望来年又能看见你们!HAROLD AND KUMAR小布什那句话太对了:“你可以不相信政府,但你一定要相信……你的祖国!
”呵呵,美国人可爱的爱国主意赞
校园片+运动热血,不好这口,看看环奈酱打酱油,羡慕他们爬坡还能加速(来自一个有点坡都得下车推的自行车苦手
强风吹拂可别给我拍成这样
普通
【三星半】虽然文戏略青涩,台词都在喊,但两场比赛拍得挺燃的。体育题材燃就是最重要的元素了,只要让人看了会想去骑上自行车踩一踩那就已经是及格了。小野田追赶的时候喊得那句“我就是为此而来的啊”,一瞬间让我想起棋魂名台词“为了连接过去和未来,所以有我存在”。
还不错的,还挺热血的。还原原作。演的很好 挺好看的20241016 买了tcr了解了骑行圈才知道 你们买的车都真贵啊 scott .pina。cipollini。山路看着就累
可能只有粉丝才能撑下去
运镜还是有点层次感的。演员感觉年龄偏大。配乐比较精致。还是有点刻意。
虽然不太懂骑车,但一边爬坡比赛还一边聊天、拍肩膀,这样不会破坏呼吸和节奏吗?
桥本环奈的腿是真短啊
说心里话,一点没看进去!
骑个车吼啥呢,踏频也不变,变速也不拍。搞不明白
艹燃起来了明天就扫台共享单车上班冲阿!!!
快进快进快进
永濑廉蛮憨
比想象中要好!虽然卡司全是年轻人但没有朝偶像剧方向拍,竞技体育就该这么热血啊,赛车部分拍得很好!我还是会为孤独胆小鬼终于交到朋友的热血青春故事而感动。
明明知道结局肯定是他们会赢,还是会看到心脏狂跳,可见电影拍得非常成功。这样的片子要拍好真的是很困难的。不简单。
漫改挺难的,中二热血的剧情很容易变尬;不过看完还是想去骑自行车🚴
别喊,别一惊一乍,可以吗
两次冲刺赛拍的还挺燃,桥本环奈造型真不错
跟破风比破风简直就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