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嫁到算是今年我比较有力气追的一部片子。
其实说起来这部片子没有什么很特色的剧情,但是看起来不费力气,而且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前半部分的剧集很具有TVB式的幽默,剧中的一群演员也绝对是适合这类角色的最佳人选。
而且剧集的前半部分设置的还是比较轻松的,没有什么大奸大恶,家族纠纷。
不过到了后半部分就开始觉得有些俗套了。
多福要求分家,韦贵妃的阴谋,突厥的叛乱,这些都是TVB惯用的情节。
对于主角公主和驸马的感情安排,还是比较喜欢的。
主基调就是先吵后好,但是细节上还算是有点新意的。
公主虽然刁蛮,但是从一开始就看得出是心地善良的,不然也不会傻傻的给乞丐发碎银子。
每次搞得金家大吵大闹,其实也真是金家自己人有那么点问题,比如多寿假称自己出师少林,多福变卖御赐人参等等。
而且每次不欢而散之后,昭阳也会反省说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但是总是嘴硬不肯承认。
两人经皇上调解之后,看对眼,倒是非常迅速。
再其后,因为发现纸蜻蜓的缘分,是感情的升华。
感觉剧集的后半部分有点仓促,剧情也比较俗套。
比如韦贵妃证据确凿后自刎而死,还有金家仓促间被赐死罪,又比如昭阳和阿四被关在没有的房子里断水断粮。
正是古今皆可用的俗套,而且觉得看了不紧张,因为肯定能找到的。
还有最后集体大肚子出现,真是俗之又俗。
前不久的施公奇案II也是这样。
最觉得不可理喻的是韦贵妃没事不和别的贵妃争宠,非要搞一个已经出嫁的公主。
虽然有解释说因为她生产那天,皇帝去接昭阳回宫了,那也必要搞到昭阳已经嫁出去了,还要耿耿于怀吧。
剧集中的纸蜻蜓和金家精神爱得鼓励还是觉得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信息。
第一次看到多禄被气晕之后,就打开纸蜻蜓来平复心情,这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总的来说觉得这部片子算是很典型的梅小青的特色,而且算是不错的一部放松心情的大片。
宫心计在的喜爱还没有散去,看见才跟新的这部戏又是同一个班底,就不忍继续追着了。
虽然是宫心计二。
不过这部是个轻喜剧。
1没想到宫心计里面的宝贤却在这里是一个配角的配角,其实还是蛮喜欢李诗韵的。
佘诗曼在这部戏终于不是圣母了。
脱去了柔弱的角色,这次是一个刁蛮的公主,还是一个很难嫁出去的公主。
李香琴,本来以为是个美女,真没想到是个八旬的老奶奶,演金家奶奶真的好可爱,一直都是TVB中的配角,好难得的一个奶奶。
陈豪跟佘诗曼正式见面也太搞笑了,完全颠覆了皇宫的所有礼仪。
不过轻喜剧就是如此吧。
2越发觉得看粤语版的更有感觉,特别陈豪跟佘诗曼的对手戏台词写的不错,听着也搞笑。
第二集终于是有点宫的影子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付昭阳,威胁婢女银屏出来作证。
不过到还不至于是血肉相拼,多了点诙谐。
大驸马那句“原来世上也有真情”也太夸张了撒,这片演技感觉真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戏里明明是假的,演技也有点假,中和就感觉这部戏就要这样吧。
要说金家一家那个拍手也太搞笑了吧。
名字取得也倒符合,多禄,多寿。
银屏的戏份好多啊。
李诗韵在旁边这是个打酱油的。
不至于吧,驸马还没做太监好啊,病跟死也是很正常的,渲染的夸张点。
TVB总是会这样,开心的时候往往一段音乐出来创造凄凉的感觉,让大家感觉不会是为了闹腾而闹腾。
红色剪纸配上排比句倒很有创意。
话说大婚这天佘的头饰也太重了吧,专打黄金的设计。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了公主嫁到的片段,对这个剧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小时候看过,于是打开了播放器想证实一下,结果这一证实就看了完整的全剧。
整部电视剧我都是在姨母笑中度过的,每一对情侣都各有各的特点。
首先我们的男女主,昭阳公主和金多禄,欢喜冤家模式。
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看港剧的人,阿佘是我最喜欢的港剧女明星,昭阳公主从看不起金家看不起金多禄到后面融入金家爱上多禄,在这过程中似乎是金家改变了公主,其实我倒是觉得是公主改变了金家。
金家表面上看起来和和睦睦和其实金絮其外败絮其中,公主看不上也是自然。
小时候看觉得昭阳太刁蛮,长大后在看却是金家人太过讨厌。
陈豪的演技毋庸置疑,金多禄在他的演绎下,我看到了二少爷对公主的转变。
不过昭阳的戏份似乎少了一点。
第二对,司徒银屏和丁有维,细水长流模式。
刚刚知道马国明获得了视帝,先恭喜一下。
银屏和丁有维我觉得感情来的有点突兀,但是也可以理解,两人算是不打不相识。
其实我倒是很喜欢这种火热泼辣的少女和似乎有些迂腐的书生的组合,陈法拉的颜真的戳我。
第三对,阿四和金多寿,缘分注定模式。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这对的恋情会这么坎坷,好像主角一直都在相互扶持相互成长的时候,阿四和多寿一直都在虐虐虐。
后来我发觉,多寿从小被母亲教导不能与两个哥哥争,所以他养成了什么都不抢什么都不正,不敢上前的性格。
在面对阿四的时候一味的退让一味的不说,导致两人中间发生各种误会与坎坷,好在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四对,小玉和多福,整个剧里可能小玉是最不招人喜欢的了。
不过其实他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多福,可能小玉算不上一个好儿媳好嫂嫂,但是对于多福来说算得上一个好媳妇。
还有我们又爱又恨的丁父丁母,刚出场我以为是大反派坏到底的人,不过后来也看出来两人可爱的一面,至少他们真的是很爱对方也很爱他们的儿子。
金多福自以为是,什么事都听他娘子的,什么都不知道还想当鉴金号的掌权人;金多禄与他大哥相比真是好太多了,遇到困难只要一想到纸蜻蜓上的警世格言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为人也很正直,帮理不帮亲,公主遇到麻烦了也要舍身守护公主,不离不弃;金多寿却有一种自卑心理,使他遇到困难了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人,不让她们为难。
是的金家人是很讨厌,所以才有公主这个人设啊。
不可能人人都人见人爱。
这部剧我一直很喜欢。
剧归剧,剧中人物是剧中人物,演员归演员。
这是三个维度。
讨厌剧中的谁并不代表讨厌一个剧。
我要说的就是,我很喜欢这部剧,但是金家确实自嗨得略显愚蠢。
只能说,在那个标榜善良的家庭里有些事情做出来真的只能说明它们非蠢即坏。
不过这样暴露人性缺点不也挺好的?
我以为他们金家精神不在于多么明辨是非多么完美,而是一股团结的力量,当然会有自私也会有矛盾,但是他们是想向着好的放向的。
也正是这样一个标榜,去使得他们时刻想真的做到。
但是由于他们都不成熟,有的懦弱,有的自私,有的偏心自家,以及,都对公主不信任(我看的时候也很讨厌,我能理解昭阳的委屈,但是有些误解无可厚非,不是说B是对的,误解B的A就是错的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么快信任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批评他们很多疑,然后不够理性 ),所以有时候真的看得听捉急的。
港剧也有很多那种让人捉急的桥段,这个是港剧的毛病之一,但是我不好说这种设计完全不好。
它有个好处就是,往往经过这么一闹,经过那些我们观众看起来很蠢的误会,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就像《公主嫁到》,最后要传达的其实是好的,但是中间有些误会中,金家真的被塑造的很坏很蠢,以至于失去逻辑,让人觉得正常人不会这样。
(我只能理解为剧情需要,不然还不出矛盾;更好的理解是这个是喜剧,本来戏剧化高,有些地方不是按常人逻辑,就像你拿自己的逻辑去要求老友记,一定会发现三观不正的地方),因为里面的人讨厌而批评公主嫁到,就好像因为觉得瑞秋罗斯很自私去批评老友记一样(我们都知道瑞秋自私,但是她身上也有优点),要相信观众是一个有正常三观和足够辨别能力的理性人,因此我们看剧不是来看所有的好人的,不要以剧中人的高度看剧的高度。
港剧很多坏人脸谱化确实很严重,坏人形象扁平,特别是很多刑侦剧里,这我不否认,但是好人并不是清一色全好的那种。
往往他们身上都有各种(不伤害该剧主旨的)缺点,往往有人性的阴暗面。
港剧很真实很直接,一些地方很像美剧,这也是我喜欢看港剧的一个原因。
其实仔细看会发现很多港剧里的主角都有自私的缺点,程度的不同而已。
怎么说呢,其实港剧中的三观很多确实有毒,但是总体走向是好的,很多是小时候看的我也记不清了,现在去回顾的话肯定能吐槽出一堆的,但是现在留在我印象中的就是,港剧注重兄弟情谊、家庭和睦。
对,就拿金家这个打比方,他们确实很可笑,甚至脑残,甚至过分,但是知错能改。
编剧并没有宣传金多福的自私,没有鼓励金妈的双标。
很明显这些涉及不代表编剧三观和剧的三观。
在校园网追了半个月终于把《公主嫁到》给看完了虽说该剧还是跟以往的翡翠台电视剧差不多,走套路纵使里面还有不少历史硬伤比如剧里常说道的《劝世贤文》,虽不清楚可有此书,但里面部分诗句也是明朝才出现而本戏背景却是在唐朝但是不能因为些许瑕疵就否定这部作品相反,其有不少地方是可圈可点的看我在博客里写出来,就说明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啦下面说说令我极为欣赏的三点:第一,轻松搞笑其实TVB的电视剧十有八九都有这种倾向的,剧情经常透露着轻松幽默搞笑的因素这部电视剧本身就是主打搞笑的而笑点本身信手拈来,来得很自然,一路吸引人看下去我还记得大概是第二集,那是公主与准驸马冤家路窄斗得要死,但公主为了逃避被远嫁吐蕃却还要在太妃面前做场戏,让太妃恩准嫁与庸才驸马金多禄公主与驸马在情急之下的那段深情对话,不可谓不经典:”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他们一来一往的2句话结合之前的冤家斗气情结,一想到就觉得假的让人捧腹大笑至肚子疼第二,台词非常有趣台词这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时常是想念着打油诗一样,文言、简短,但又趣味横生类似传统戏剧的念对白剧中的人时常说道趣事或者是其他事时就即兴的打着板念白,押韵、搞笑一方面让人感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对话语言是如此灵活、简单而又生动另一方面又把粤语本身的特点发挥的很好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粤语是其灵魂,其对白的精彩性,是粤语赋予的这是普通话配音很难代替的第三,其核心——传统的伦理价值观非常吸引我“母慈子孝,兄弟同心,夫唱妇随”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所倡导的“和”这个字剧中金家一家和睦,亲情至上,即便刁蛮的公主,最终也被亲情所融化,成为贤良淑德的儿媳妇而且剧中主人公们皆德行积善,大的方面有忠君爱国,小至路边扶起摔倒的老、幼尽管坏人诡计多端、积恶,但好人从始至终都心存善、行带德,最终还是坏人坏报,好人全家富贵美满在今日这个多元得伦理败坏、传统不在、价值缺失的年代来观看此剧真是感慨良多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实竟是如此的简单,但是我们却视而不见带着一颗善心对待亲人、友人,乃至素不相识的受难者不要因小事而犯妒忌、不要存害人之心、不要无理取闹。。。
这些小小的信念小小的道理不就是传统文化精神、传统伦理观念嘛这些都在电视剧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像在路上扶起摔倒的老太太,这样的情节总比生硬的宣传口号来得温情特别提一下,我也挺羡慕金家一家的和睦团结时不时就念出他们的“金家精神”,然后拍拍手虽觉得有点像年口号,但他们那种乐观、融洽,看了还是让人很受这家人的精神的感染总得来说我很喜欢它那种在追求轻松搞笑商业的剧情的情况下,又能让受众感受到传统的人文精神让人受益,心有念去存善这样的作品可谓之佳作否?!
当时以为这部是宫心计二 结果后来18年的深宫计才是宫心计二? 宫心计虐完 再看看这部也好,也是女主和亲吐蕃。
前面刘三好 这部吴四德。
这里还有《风车》冷暖玉棋子和吃的糖莲子2333。
剧情没什么好剧透的 有凶险剧情也一定会化险为夷的,一看一乐就完事了。
大唐人民real壕,金子好像不要钱 买金子和买水果买菜一样……知道是纯属虚构的轻喜剧 不过编剧能起码注意一下常识吗,唐朝拿明晃晃的银票 纸币不是宋朝才有吗…
与“盛大辉煌诡异奇妙奢侈陌生乱七八糟……”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相比,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播放的TVB电视剧《公主嫁到》,显得“低调平凡常规平淡简单熟悉通俗易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在大陆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却仍然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每天耗在网上期盼着第二天的新剧集。
如同任何一部TVB电视剧,作为《宫心计》续集的《公主嫁到》没有摆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老套模式,只要看了第一集,也就都知道了结果。
可是,又如同任何一部TVB电视剧一样,创作者不得不寻找到独家秘方,以在老套模式下能够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
在这部电视剧里,除了搞笑、大牌演员、《宫心计》后续等因素外,这部电视剧在“外包”上增加了“金句”(民谚),对白上采用了“串口辙”,说一句戏曲的行话,打着板儿念白。
这种形式使得电视剧很有传统戏曲的感觉。
对,就是戏曲的这种样式,夸张的融入到了电视剧里,才让人们觉得有意思。
其实,不仅是对话,包括演员的举手投足都带有那种戏曲范儿。
虽然这种“戏曲范儿”搞得不伦不类,模仿痕迹严重,但对于观众来说,这不是粗糙,而是导演的有意而为——或者说不伦不类到一种纯粹的境界,那是一门学问。
不过这的确让我不得不想起了新版《红楼梦》。
网友对“新红楼”最大的诟病之一便是演员的对白、动作毫无古典美感,虽然也说着是曹、高二人的原文,手上也摆弄个兰花指,可是那口气、举止——把纯粹搞到不伦不类的一种境界,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尽管伟大的李少红导演跨越本行对同为女性的记者高声斥责,尽管一些熟读红楼万遍的红学家们扯着脖子高喊“新红楼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但这并不能抹杀“无知”观众对“新红楼”的各种翻新版嘲讽。
毕竟电视剧看的不光是情节,否则就直接看小说了——你那严肃创作的主观理想得到了一个庸俗搞笑的客观结果,说明什么呢?
最简单的就是,你可能读懂了红楼梦,但你肯定没明白中国传统文化。
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再回来说这个轻松的《公主嫁到》吧。
最近这几年,家庭伦理剧在TVB的电视剧比例中有攀升之势,围绕的价值理念也全部都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归纳起来无非“和合”二字:父严母慈、母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弟同心——小家庭体现社会大背景。
这部电视剧其实也是这样,金家一家和睦,亲情至上,即便刁蛮的公主,最终也被亲情所融化,成为贤良淑德的儿媳妇。
这当然不是现实主义的,更不是女性主义的。
因为在女性主义者眼里,至少像金家的掌家丁来喜,一个妾室,应该是反抗的,而不应该是顺从的,贤良的,这不仅有违于“人性”,更有违于民主自由、妇女解放等精神。
但这的确是符合老百姓的口味的,符合老百姓梦想的,最根本的他符合了传统中国人的伦理纲常,这是不能小窥,甚至擅越的,这是中国文化根本之所在,即便这其中必然有一些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不过,您放心,老百姓不会因为这样的电视剧就去找一个贤良淑德的“二奶”,除了痴傻呆捏,没有人把这种电视剧真的与现实挂钩的。
不管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自身是接受什么文化的,但是他们的确知道和尊重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即便他们的作品只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它的人文价值、审美取向、叙事模式都是向着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精神所靠拢的,是尊重观众的。
在这个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之主的婆婆的慈祥,可以看到满是富贵金色的装潢,可以看到通堂亮的戏曲灯光处理,可以看到最朴素的剪辑方式……这些丝毫不减弱人们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这些也都符合着甚至于迎合着观众们所固有的观赏习惯。
由此,不得不再次提到新版《红楼梦》。
虽然创作者号称是忠于原著的,但是它的叙事、影像语言、审美取向都背离了传统文化精神,传统伦理观念和传统审美价值。
举个最简答的例子,那就是贾母的形象。
或许新红楼的贾母最符合曹雪芹心中的贾母,但肯定不符合老百姓心目中的——虽然贾母是封建家庭的掌权者,但也绝对不是面带凶煞的恶婆婆形象,其中的尺寸,才是体现导演功力的。
还有色调和影调,很多人对贾府的评价是阴森恐怖,这种冷色调、暗影调的处理,是否符合人们对贾府的认知?
还有那种辉煌如皇宫的气派、那种“升格”的剪辑处理……我不相信曹雪芹会认为这部电视剧忠实的符合了原著,毕竟曹雪芹也是中国人。
突破传统并不意味着背离传统,尽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但是这个“红楼梦”首先是有一个调子的,是有一个集体无意识的,你做的是大众传媒,而不是试验电影,靠着电视台找“专家”给自己长脸,靠着脾气大斥责记者,靠着同组演员互相吹捧,以此来掩饰网络上广大人民群众对这部电视剧的恶评,这不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应该有的气质,何况也不能说明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低劣品。
《公主嫁到》也算是TVB大投资的主打电视剧了,但是比起新版《红楼梦》,投资差得太多,的确,从画面的精良度、编剧本身的水准来说,都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可是它上映首周的收视率就已经高达33%,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钱和技术水准都不是问题。
请广大的伟大的内地“艺术家们”,特别是导演“艺术家们”记住这一点,现如今不是你教育观众,而是观众教育你;不是你强迫观众看,而是观众选择你看——这年头,没读过书的都能拍DV,号称导演的比卖破烂儿的都多(丝毫没有歧视废品收购者的意思)——导演,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一次注意到这部戏是无意中看到香港娱乐节目里做的报道,简直要被那些金光闪闪满头挂饰亮瞎眼,太夸张了!
每个人一出场就像一颗移动的元宝树,看后并没有觉得富丽堂皇贵气逼人,只觉得俗就一个字(捂眼),让人深深为那些女演员们的颈椎担忧,也不知道一场戏拍下来有多少人会得了颈椎病。。。。
吐了个槽(不喜勿看)佘诗曼是我挺喜欢的一个香港演员,但是在这部戏里再也感觉不到她以往的那种灵气了,时间真不留情。
还有能再说一遍别再叫陈豪担男主了么?
真不觉的他帅在哪里啊,要颜没有颜要演技没有演技,确定不是来拉低这部戏的颜值的么?
钟嘉欣港姐美女一个是不错,美女确实是美,但是她的古装扮相真心不合适啊,没有古代美人的感觉,现代感太强。
马国明。。。
你以后还是不要再接古装剧了,别自黑啊孩子。。。
相反剧里的几个老戏骨真心不错,李香琴、关菊英、李国麟、韩马利这些老演员虽然总是做配,但是真心出彩,演什么像什么不过这部戏总归是喜剧,看完得个乐子,嘻嘻哈哈笑过了,神经放松了也不错。
tvb的戏看过很多,佘诗曼的戏也不少。
一直觉得 SS和KC、张智霖马德钟都蛮配的,甚至和林峰、陈键锋的姐弟档也过的去,唯独和陈豪总是觉得别扭。
额,没办法,他们在帝女花里的父女档实在是太深入我心了。。
虽然他们的《火舞黄沙》是我的大爱。
标榜 宫心计2 的 公主嫁到 比宫心计感觉好多了。
可能宫心计太平淡太和谐了,顺畅的毫无惊喜的剧情总让人丧失几分看下去的耐心。
公主嫁到 好歹看的蛮欢乐的,虽然有些地方有些雷。。。
既然定位是轻喜剧,就应该简洁明快,《公主》稍显拖沓了。
最后一集那叫一个囧啊~~
愛共鳴的一家。不知道他們和伽瑪(Gamma)大星雲第58號行星K隆星有什麽深遠的民俗關係,無時無刻都愛以擊掌代替喉音共鳴,外兼亂押韻。。。
剧情老套,但是很逗啊!!!!
编剧牛
好大团圆~
有点呆啦~不过古代人感情简单很多!
金家是 败笔,其他还好~
看之前就猜是宫心计的道具没用够,接着使,顺便拍的一出剧,看了几分钟,果然是一样的感觉,算了,弃了。
最近无聊又捡起这部看了。这剧情就跟闹着玩似的。可是我还蛮喜欢看这帮人闹着玩。囧!实在难看对不起阵容。梅小青TVB洗洗睡吧
还行还行
比宫心计好些。MO最适合这般喜剧,虽然金多禄没有水东楼打动我心。这次的台词很得意,不过群戏了个人发挥就有所限制。浩然的脸真是逆。法拉和马明配的也欢喜。蒋志光最近很亮啊,且每次和马明一起就会壮烈牺牲。TVB江河日下是真的,剧集越来越没营养,最适合打发时间自我麻痹追求皆大欢喜。
脑残。。。。
女有权照样横
TVB古装剧的台词写得真是精致。我在关菊英出众的主题曲下,坚持看完了整部戏。
编剧努力了。。。。
打发时间
对白极其押韵,一家人好似都在唱hip hop~=_=
不错啊很欢乐
很欢乐啊!!!!
比宫心计好看很多。。